奶奶信佛

2017-09-15 08:58果子李
读者·原创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佛教爷爷奶奶

文|果子李

奶奶信佛

文|果子李

大约在50岁要退休的时候,我奶奶皈依了佛门,受居士戒,以信仰大乘为自豪。她其实不清楚大乘、小乘是什么意思,只是单纯觉得“小”就不够好,和买鸡蛋一个道理。从此,她每月初一、十五断荤,每天烧香念经。我和我爷爷不以为然。

奶奶没选择基督教、天主教,完全因为这些都是洋教—在她眼里,佛教是中国原生的。得承认,佛教的本土化确实做得好。

如果现在让我奶奶重选一次,那就未必了,但很多事情是不能假设的。比如,当时若有广场舞的话,奶奶会不会成为广场舞dancer;再比如,当时有传销的话,以我奶奶天真烂漫的处世态度,后果想都不敢想。而她终究遇到了我佛,因缘际会,妙不可言。

按照印度婆罗门教的观点,人生大概可分为四个时期: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遁世期。人在成年后要过世俗生活,履行义务,到了晚年,俗事都料理得差不多了,便走进森林,一杖一钵,把生死苦乐置之度外,只追求人生的最终目标—解脱。

我奶奶劳碌半生,一共生了六个小孩,晚年的时候,她终于有时间关照自己的精神世界。她并没有走进森林,而是把自己的房间变成佛堂,经期妇女和月子期产妇免进。能在里面自由活动的,就是像我这样的小伙子,而我进去的唯一目的,就是偷吃贡品。我的维C摄取,大都仰仗我佛。

奶奶信佛之后,讨好她变得很容易。去旅游的时候,从当地给她请来最有特色的佛像,她就大欢喜。佛祖慈悲,不叫我入拔舌地狱,我还是想说,我奶奶的行为,就像一个老年的“手办”爱好者。

亲戚里也出现过有夙慧的人,生下来就只能吃素,年纪轻轻完全不想谈对象,一毕业就想着出家。对这样的小朋友,奶奶赞赏有加,但绝对不许我这样。在她看来,年轻的时候,还是要读书、工作、养家,不要老想着躲避红尘,要敢于往红尘里钻。修行,那是老了以后的事情。

她供奉的神佛,既有释迦牟尼、弥勒佛、观音菩萨,也兼容玉皇大帝、灶王爷。但她说绝对不进道观,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一定要进去,那她也不磕头,鞠个躬就好。

奶奶既不打坐,也不参禅,除了烧香礼佛,只要有时间,就手持念珠,念阿弥陀佛。

我和我爷爷当初反对奶奶信佛,一是觉得佛道偶像并立;再者,我读了点书之后,觉得奶奶的信仰很值得怀疑—我给你供奉香火,你保佑我全家平安,完全是在和佛祖做交易嘛。

还有,她信佛之后,脾气和之前没什么变化,似乎生气的时候更厉害一些。

等我再读了一些书,就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1000个读者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个老太太,也可以有她自己理解的佛教和信仰。

奶奶信佛之后,对我们全家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每年我家都会烧纸钱供奉祖先,每到此时,奶奶就念《往生咒》,据说如此一来,这些纸钱在冥府可以当作同等数量的金砖使用。当我家祖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本着诸善奉行的朴素思想,我奶奶也帮别人家念《往生咒》,积累的工作就越来越多。于是,她教我念《往生咒》,以便分担工作。她念着兰州方言发音的梵文:“南无阿弥多婆夜……”我也跟着念:“南无阿弥多婆夜……”

奶奶见我念几遍就会了,大欢喜。

奶奶在我高考时祈福,用她的愿力增加我应对考试的智慧,大获成功。当然,这和我有慧根也不无关系。祈福的效果在其他时候就未必立竿见影。我的姨奶奶,一位干净齐整的老太太,去世前身患绝症,生活不能自理,痛苦得不能自已。我奶奶日日祈祷,希望接引佛引导姐姐,让她早日往生净土。过了差不多半年时间,姨奶奶才最终解脱,临终前躺在屎尿堆里,饱受痛苦,毫无尊严可言。

佛法的不可思议,表现在我爷爷居然也开始信佛了。我上大学后的某个假期,回到家,我看见奶奶和爷爷一起手持念珠念经,世界观为之坍塌。我爷爷之前说了那么多我佛的坏话,还讽刺奶奶—没关系,放下屠刀尚且立地成佛,爷爷只不过造了点口业,我佛慈悲,不计较。

唯物主义对世界的看法,尤其是死亡的看法过于直白,直白到让内心柔软的爷爷感到难以接受,尤其在他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佛教的解释就相对平和,让他面对未知的境地多了几分安心。

爷爷去世前那几天相当不舒服,生了褥疮,人也处于半昏迷状态。别人给他插上氧气管,奶奶过去一把拔了下来。“你就安心走吧,大家都活得挺好。”奶奶说。她不想让爷爷遭姨奶奶那样的罪。

顶着亲戚、子女的压力,拔掉氧气管,断绝爷爷的痛苦,这才是根本智慧;下手如此果断,不拘泥于感情,情愿承担俗世谤毁,也极有境界。总之,这件事,我和我妈,还有其他人都是做不到的。佛教类似于行动派哲学,不单单要信,还要照此去做,这才称得上是实修。

佛教徒可以层层升级。皈依三宝是入门的基层,在家居士分为三皈、五戒、八关斋戒,继而菩萨戒,我奶奶最终的理想是菩萨戒。我一直把这个当作笑话,现在看来,受菩萨戒的老太太,应该就是我奶奶这样。

猜你喜欢
佛教爷爷奶奶
给奶奶按摩
佛教艺术
奶奶喊你吃饭啦
冬爷爷
站着吃
奶奶驾到
爷爷说
我家也有奶奶等
看中国·在浙江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