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7个大麦新品种性状和适应性比较

2017-09-15 05:36朱靖环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变幅浙大大麦

李 忠,朱靖环

(1.嘉善县种子公司,浙江嘉善31410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

浙江省7个大麦新品种性状和适应性比较

李 忠1,朱靖环2

(1.嘉善县种子公司,浙江嘉善31410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

选育丰产、抗倒、抗病、适宜当地种植的大麦新品种是大麦种植示范和推广的先决条件。本试验选用来源于浙江省3家育种单位的7个大麦新品种,在8个县(市)进行产量和适应性试验,同时对参试品种进行赤霉病和条纹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浙11-056产量位居第一,比对照花30增产7.0%,在所有试验点均表现增产,其整齐度好、抗倒伏、抗赤霉病和条纹病。因此,浙11-056可在浙江省大面积示范推广。

大麦;品种;性状;产量;适应性

李忠,朱靖环.浙江省7个大麦新品种性状和适应性比较[J/OL].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34(4):24-28[2017-07-21].http://kns.cnki. net/kcms/detail/32.1769.S.20170721.1944.001.html.

大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可作啤用、饲用、食用和功能保健品[1]。大麦是浙江省传统的栽培作物,其生育期较短、抗逆性强,相比其他秋播作物栽培管理成本较低。浙江省的冬闲田有6 670多hm2,大麦是浙江省最具发展潜力的粮食作物之一[2]。目前,浙江省大麦主栽品种浙啤33主要用作饲料,该品种退化较为严重,整齐度差、高感赤霉病和条纹病、产量不高。为促进大麦品种的更新换代,对7个大麦新品种进行产量、适应性和抗病性试验[3-4],以筛选出适合浙江省种植的高产、抗病饲料大麦新品种,从而为浙江省大麦新品种示范和推广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7个,分别为浙10-076、浙11-056、浙12-050、浙12-080、浙大13-品1、浙大13-品5、秀13-7,以花30(CK1)和GWA12009(CK2)为对照。其中,浙10-076、浙11-056、浙12-050、浙12-080、花30和GWA12009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提供;浙大13-品1和浙大13-品5由浙江大学提供;秀13-7由嘉兴市农业科学院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产量和适应性试验。进行多点试验,试验点共8个,分别位于浙江长兴县、海盐县、嘉善县、平湖市、海宁市、诸暨市、余姚市和浦江县,以花30(CK1)作为对照品种。试验田土地平整,排灌方便,肥力中等,四周设保护行且无荫蔽。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长方形,长宽比为3.3∶1.0,小区面积13.3 m2(含操作沟,操作沟宽≤30 cm),播种量按当地习惯(一般12 kg/667 m2左右),确保基本苗225万/hm2左右。施肥与田间管理按当地的习惯,不作病虫防治。

1.2.2 抗病性鉴定。在浙江省农科院国家大麦中心病圃进行赤霉病和条纹病抗性鉴定。通过单花滴注孢子液鉴定赤霉病抗性,以GWA12009(CK2)为感病对照,鉴定参照吴佳祺(2011)等报道方法执行[5]。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每个重复1行;行长100 cm,行距25 cm,点播100粒种子。每个重复接种30个穗,调查每个穗的严重度等级,计算平均严重度(平均严重度=调查的各穗严重度等级之和/调查的总穗数),以评价品种的抗病性。

采用“三明治法”幼芽接种,鉴定条纹病抗性,以花30(CK1)作感病对照,鉴定参照吴宽然(2010)报道的方法进行[6]。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每个重复1行;行长100 cm,行距25 cm,点播接菌的发芽种子100粒,随机调查50株,计算平均严重度,评价品种的抗病性。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DPS 7.50软件对试验产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7个品种大麦农艺性状和生育期情况

表1表明,参试品种株高变幅为78.3~86.2 cm,浙12-080、浙大13-品1和浙大13-品5植株较高,浙11-056、浙12-050和浙10-076株高中等,浙10-076和秀13-7株高较矮。参试大麦品种的基本苗变幅为216.0万~249.8万/hm2,基本苗都在225.0万/hm2左右,出苗情况良好。最高苗的变幅为740.3万~886.5万/hm2,除浙大13-品1和浙10-076外都高于对照,浙12-050最高,为886.5万/hm2,浙大13-品1最低,为740.3万/hm2。分蘖数变幅为2.29~2.78个/株,浙12-050、浙12-080和浙大13-品5高于对照,其中浙大13-品5最高,为2.78个/株,浙大13-品1最低,为2.29个/株。全生育期变幅为164~167 d,浙10-076与对照相当,其他品种比对照成熟迟,浙12-050和浙大13-品5成熟最迟,比对照迟熟3 d。浙12-050和浙大13品5整齐度一般,其他品种整齐度好。

表1 参试大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生育期

2.2 7个品种大麦的经济性状

表2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穗长变幅为5.6~6.9 cm,浙11-056、浙12-080和秀13-7穗较长,浙大13品5和浙12-050穗长中等,浙10-076和浙大13品1穗较短;每穗实粒数变幅为22.0~25.2粒,浙大13品5、浙10-076和浙11-056每穗粒数较多;总的来看,浙大13-品5和浙11-056穗大粒多。有效穗变幅为528.8万~614.3万/hm2,除浙大13-品1和浙大13-品5外都高于对照,浙12-050最高,为614.3万/hm2,浙大13-品5最低,为528.8万/hm2。综合而言,浙大13-品5分蘖强,但有效穗较少,成穗率低;浙11-056分蘖较好,有效穗较多,成穗率较高;浙12-080分蘖较强,有效穗较多,成穗率一般;浙12-050分蘖强,有效穗较多,成穗率较高。参试品种千粒质量的变幅为38.6~43.2 g,浙11-056和浙大13品5千粒质量高,浙10-076千粒质量较低,浙12-050千粒质量最低。

2.3 7个品种大麦的产量和区域适应性

参试品种产量的方差分析显示(表3),不同试验点产量、不同大麦品种产量、不同地点和品种的互作都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P<0.01)。

由表4可见,不同试验点产量变幅为3 953.1~6 197.6 kg/hm2,平湖市试验点产量最高,与其他试验点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嘉善县试验点产量较高,与其它试验点也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P<0.01);诸暨市和长兴县试验点产量中等,海宁市、余姚市、浦江县和海盐县试验点产量低。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较大,变幅为4 411.9~4 920.3 kg/hm2,浙大13-品1和浙大13-品5比对照减产,其他品种都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0.7%~7.0%,浙12-080和浙11-056的增产幅度较大,分别为4.3%和7.0%。浙11-056产量最高,与浙12-080的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大麦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浙12-080与浙12-050差异不显著,与秀13-7和浙10-076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

表2 7个参试大麦品种的经济性状

表3 参试大麦品种产量的方差分析

表4 参试大麦品种的产量表现

2.4 7个品种大麦的抗病与抗倒性

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参试品种都表现为中抗赤霉病;浙11-056、浙12-080和浙大13-品5对条纹病表现免疫,浙10-076高抗条纹病,浙12-050和浙大13品1中抗条纹病,秀13-7中感条纹病。浙12-080和浙大13品1抗倒性一般;浙11-056抗倒性较强;浙10-076和秀13-7抗倒性强(表5)。

表5 参试大麦品种的抗病和抗倒性

3 讨论和结论

本试验在2014—2015年度进行,试验点播种期在11月中下旬,播种期日均气温较高,雨水少;越冬期1月份平均气温偏高,苗期长势较好;开春后,2月至3月份,气温正常偏高,雨水均匀,有利于大麦苗期的分蘖和生长;4月中旬至5月初,气温比往年偏低,利于灌浆;成熟期大风大雨少,有利于避免秸秆倒伏以致产量损失,从而有利于大麦收获。总体来看,该年度天气条件正常偏好,是大麦的丰产年份。

7个大麦品种在8个点试验表明,不同试验点的产量水平差异较大,可能与不同试验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关,也有可能在田间管理上存在缺陷。同一个品种在不同试验点的产量表现差异较大,应与品种的适应性有关。浙12-080和浙11-056的增产幅度较大,浙12-080相比对照增产4.3%,对条纹病免疫、中抗赤霉病,但试验点表现增产比率为50%,适应性不强。浙11-056相比对照增产最大,为7.0%,在所有试验点都表现增产,且在5个点产量居首位,该品种在浙江省适应性强。此外,浙11-056株高中等,抗倒性较强,整齐度好;对条纹病免疫,中抗赤霉病。因此,浙11-056总体表现为丰产性好、适应性强、抗倒伏,对浙江省主要的大麦病害皆表现抗性,是值得大面积示范和推广的优良品种。

[1]陈明贤,张国平.大麦的利用现状及前景探讨[J].大麦与谷物科学,2010(3):11-14.

[2]杨建明,林 峰,尚 毅,等.2009—2010年大麦的产业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5):683-688.

[3]张红峰.林芝地区秋播大麦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耕作与栽培,2005(1):40-41.

[4]骆颖俊,成 春,扬 芬,等.2005年至2006年优质啤酒大麦品种比较试验[J].云南农业科技,2007(2):54-56.

[5]吴佳祺,朱靖环,汪军妹,等.大麦赤霉病抗扩展性及其与农艺性状相关性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2):215-220.

[6]吴宽然.大麦赤霉病抗扩展性及其与农艺性状相关性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2):16-1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New Barley Varieties Originating from Zhejiang Province

LI Zhong1,ZHU Jing-huan2
(1.Jiashan Seed Company,Jiashan 314100,China;2.Institute ofCropsand NuclearTechnologyUtilization,ZhejiangAcademyof Agriculture Sciences,Hangzhou 100193,China)

It is a prerequisite to select suitable barley varieties that have high-yielding ability,resistance to lodging,and resistance to diseases for demonstrative production and promo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In this study,seven barley varieties originating from three breeding units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tested in eight counties(or cities)of Zhejiang Province for assessing their yielding ability and resistances to scab and leaf stripe.We found that among all of the tested varieties,Zhe 11-056 achieved the highest yield,7%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variety Hua 30.Also,Zhe 11-056 showed lodging resistance and good uniformity,as well as resistance to scab and leaf stripe.Hence,the new barley variety Zhe 11-056 can be promoted widely for production and may become the primary barley variety for produc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Barley;Variety;Trait;Yield;Adaptability

S512.3

A

1673-6486-20170376

2017-06-19

浙江省农业(粮食)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6C02050-9-6);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CARS-05)。

李 忠(1967—),男,农艺师,主要从事水稻和大、小麦新品种示范与推广。E-mail:331342610@qq.com。

猜你喜欢
变幅浙大大麦
我的大麦哥哥
基于超声振动加工变幅杆的优化设计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调峰过程中葛洲坝下游水位变化分析
大端接圆柱杆的复合圆锥形变幅杆设计及应用
有趣!浙大的实践课让网友羡慕不已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双排斜槽纵-扭复合振动变幅杆仿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