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海绵城市的道路绿带设计

2017-09-15 10:15李家斌
科技资讯 2017年24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优化设计道路

李家斌

摘 要:针对传统城市道路普遍存在排洪压力大、雨水资源流失等问题,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采用LID(低影响开发)技术和设施来进行雨水径流控制。本论文研究的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论文首先探讨了LID概念,进而给出了道路绿带的设计思路,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海绵城市 道路 优化设计 LID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c)-0111-02

造成城市暴雨积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和城市建设两方面的原因。从气候角度来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产生变化,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城市出现暴雨积涝灾害;从城市建设角度来说,主要是城市建筑和硬化面积过大,植被覆盖率过低或者遭到破坏,城市的吸水、存水能力差,其次是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不足、重建轻管。目前,城市针对暴雨积涝灾害采取的工程性措施主要有修建蓄水池、增加排水泵站、加大排水管径、在线蓄水等,这些措施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地下空间,投资大,维护困难,废弃后无法回收利用,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其他措施如增加绿化面积也会引起城市用地紧张等问题,浪费城市空间资源。

1 LID概念

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我国将其翻译为低影响开发,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

LID强调雨水是一种资源,不能任意排放,需要控制利用。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LID的技术思路为:采用“源头控制”的生态技术代替传统的“末端处理”技术,尽可能地降低不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利用效率,减轻面源污染,缓解暴雨积涝灾害,以实现场地开发前的水文健康环境。

2 道路绿带设计

一般分车带、绿化带和设施带都是在道路绿带中设置的,道路绿带是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呈带状布置的绿地,有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3种。分车绿带按其在城市道路横断面中的功能和位置不同分为中间分车绿带及两侧分车绿带,具有隔离防护和美化的作用。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分车绿带包含机动车道之间的中间分车绿带、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两侧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庇荫,一般布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路侧绿带一般布置在人行道边缘与道路红线之间。

传统的道路路缘石高于路面,绿化带仅接纳自身范围内的雨水径流,道路路面的雨水径流均排入雨水口,经雨水管道排除,绿化带的雨水渗透能力差,无雨水储存和净化能力。LID绿化设施可以使路面雨水径流进入绿化带内储存并且入渗能力强,有雨水净化功能。分车绿带受城市道路空间大小的约束,可以采用的LID 设施有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等;行道树绿带可以采用生态树池。为防止雨水下渗可能对道路路面和路基、甚至地下设施造成破坏,这些LID绿化设施下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

2.1 分车绿带与LID设施衔接设计

本文给出了城市道路的分车绿带采用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和雨水花园时的排水设计。本文给出了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和雨水花园与城市道路衔接设计,如图1所示。

(1)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一般指低于道路或周边地面在200mm以内的绿地,通过植被、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截留和净化小量的雨水径流,超出的雨水经雨水口溢出排入雨水管网。下沉式绿地下凹深度一般为100~200mm。绿地内的雨水口一般高出绿地50~100mm,低于路面高程。下沉式綠地不仅可以削减径流量,还可以补充地下水、净化雨水,建设和维护费用也比较低,但易受地形、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适用于城市道路绿化带、绿地、停车场和广场的绿化内。

(2)生物滞留带:生物滞留带是在较低地势的区域种植花草树木,通过微生物、植物和土壤来蓄渗、净化雨水的设施。适用于城市道路绿化带及停车场周边绿地内等。

(3)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指在浅洼区域种植花草、灌木,甚至树木等植物的工程性措施,它可以减少径流量、净化雨水、美化环境。

2.2 行道树绿带与LID设施衔接设计

行道树绿带的植物以行道树为主,常与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一起种植,形成连续的绿带。生态树池以种植大中型的乔木为主,形式灵活,适用范围广,一般布设在道路两侧、广场等区域。因此,当行道树绿带因条件限制只能种植行道树时,生态树池是最好的选择,树池之间采用透水铺装,可以通气渗水、改善土壤条件,生态树池可以汇集路面径流雨水,净化雨水、补给地下水、保证行道树生长,也不妨碍行人行走。

生态树池一般布置在人行道上,此时与人行道齐平,因此,生态树池与人行道平接;生态树池比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高出一个路缘石的高度,此处应设置立式截污雨水口,如图2所示。

2.3 路侧绿带与LID设施衔接设计

路侧绿带一般与红线外绿化结合设置,论文研究给出了适合路侧绿带的LID设施有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等。

参考文献

[1] 马克·路易斯,克里斯·宾利,谭佩文.新西兰低影响雨水体系设计[J].中国园林,2013(1):23-29.

[2] 白志远.以建设“海绵型城市”改善城市排水及生态环境的探索[J].中国建设信息,2014(13):76-77.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优化设计道路
道听途说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基于simulation的医用升降椅参数化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