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分段递进 学生分层引导”的双导师制探索与实践

2017-09-15 11:26邓荣
科技资讯 2017年24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人才培养高职

邓荣

摘 要:在新形势下,各高职院校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继践行导师制育人模式。本文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结合本学院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及遇到的几个问题,对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育人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 双导师制 人才培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c)-0131-02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新学院”,至今是牛津、剑桥及许多大学教学过程的核心。通过对新生入学到毕业论文的全程指导,通过对学生专业发展方向、了解学生状况、与学生深度交互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挖掘学生内在潜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导师制在研究生以上人才的培养中,是一种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近年来,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建设逐渐受到重视,部分院校相继开始了高职导师制的探索。

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但理论基础较差,且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其中,明确提出了在高等教育阶段推进导师制的要求。导师制能够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在常规教学外加强职业引导和优势技能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在某一领域脱颖而出。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将导师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范畴。

1 探索双导师制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依托ICT实训基地,“智云”众创空间以及重庆市重大项目的研究,在学校率先践行导师制,通过4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以“专业”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以“导师”为抓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 实行专业导师制,分专业逐步递进

新生入学伊始,学院为每个专业(模块)配备专业导师一名,被聘任的专业导师采取集中指导的方式,每学期对学生进行指导1~2次,通过座谈讨论、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及行业发展动态,指导学生就业。专业导师的指导内容逐年递进,不断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避免学生就业的盲目性。

1.2 师生双向选择,对学生分类引导

进入专业学习后,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导师情况和本人特长、爱好等实际情况,通过学生与专业导师双向选择,确定学业指导教师。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兴趣小组、实训室项目、课题、外包服务,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创业孵化、技能比赛,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个性化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学业导师制对学生的分类引导详见图1。

1.3 以“项目”为载体,培育创新型人才

学业导师的指导活动不仅仅是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教”与“学”,还必须以“项目”为载体,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选择和设计项目,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项目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训练综合职业能力,如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等,学生在项目中的心理体验真实而强烈,容易形成对未来工作岗位职责和工作环境的认同感,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 导师制面临的困难

2.1 生师比例过高,学业导师资源匿乏

导师制特别是学业导师制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区别于班级授课制,一名导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一般每个年级5~8人左右,如果同时指导两个年级,导师实际指导人数就在10~15人左右,甚至有导师同期指导20人以上,这就失去了学业导师制的优势。再加上导师的工作量都比较大,班级教学、科研任务、教学改革等工作让学业导师支付不出额外的时间来指导学生。高职学生课程比较多,课外活动和竞赛也多,导致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时间不好调和,指导效果有时比较欠缺。再则学生导师选聘有一定的约束条件,这些都表明了导师资源还是相对匿乏的,这不仅是笔者校的问题,也是我国其他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2.2 缺乏评价、监督和澈励机制

目前学院对导师制的相关规定比较笼统,沒有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评价管理操作体系。学院虽然对导师的工作有一定的评价,但缺乏具体的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跟其他没有指导学生的教师没有什么差别。这就导致学业指导教师的热情不高。学院应建立统一的导师制评价、激励机制,并不断地去修改和完善。

3 结语

建立双导师制是学院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配套举措,是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激励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导师制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个性化培养的要求,为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并进一步推进信息工程学院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 谷贤林.导师制·午后茶·住宿学院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2003(9):27-30.

[2]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3] 俞婷.导师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新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73-76.

[4] 李明.高职“全程式”导师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4(8):5-7.

[5] 郭莎莎.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6.

[6] 谢志远,朱赛萍,刘巍伟,等.高职导师制的创新与实践——“导师+项目+团队”模式案例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4):52-55.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