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教学科研服务模式的探讨

2017-09-15 21:36李德先
科技资讯 2017年24期
关键词:科研图书馆大数据

李德先

摘 要: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开展中所需要的数据资源需求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核心,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传统的人工数据服务转变为现代化的电子数据服务。并且,大数据下的高校图书馆不仅能够满足不同科研人员的需求,还能够促进图书馆模式的优化,使其能够发挥最大化价值,有效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 图书馆 教学 科研 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c)-0236-02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因为有了信息的便利,而成为了一个大数据时代,在此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教学科研服务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高校图书馆不仅能够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还能够保障教学活动的效率,学校的科研活动需要依靠图书馆的资源而进行,同时图书馆也是支持学校科研活动开展的重要力量。国家的发展需要依靠优秀人才的推动,高校是公认的优秀人才培育摇篮,也正是如此,科学研究也就成为了高校所肩负的重要责任。高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科学研究,图书馆能够为科研项目的更好开展而提供充分的服务。

1 高校图书馆服务受大数据的影响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普及,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提升数字化文献资源,其信息资源已逐步发展为具有相对完整结构且内容覆盖面广的特色数据文化。高校图书馆受大数据环境的影响,其数据具有鲜明的非结构化特征,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的数据不仅仅局限于读者与图书馆之间,还包括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自身的数据信心等等,这些都是组成高校图书馆大数据的重要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也就是以此为基础而开展的。图书馆大数据不同于传统数据,科技的运用是图书馆大数据最显著的特征,它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通常是依据云计算来处理数据,并有效提高了收集、分析和储存应用数据的能力,从而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大数据技术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提高了分析、整合数据资源的效率,进而为数据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提供了保障。

2 高校图书馆教学科研服务现状分析

2.1 服务观念陈旧

因循守旧的被动服务意识仍然存在,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相互之间差距较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至今仍存在着“重藏轻用、重书轻人”的传统思想。在这些传统思想的作用下,馆员服务意识淡薄,“看门、守摊、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意识仍然存在,图书馆仅仅成了本校师生的“借阅室”,“以人为本,服务第一”新型服务理念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图书馆促进与推动本校教学科研的功能作用发挥不大。

2.2 服务项目单一,深层次服务开展不够

从整体上看,高职高专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水平较低、相关硬件设备不够配套,网络化功能不强,这就导致了高职高专图书馆信息服务项目单一,深层次服务开展不够。如部分高职高专图书馆仅仅开展比较传统的图书借阅和期刊阅览的服务工作,而为高职高专学生开展的文献检索、信息素质培训等服务项目较少,为高职高专教学科研人员开展的课题咨询服务、信息导航服务、课题查新服务及参考咨询服务等严重不足。

3 大数据下高校图书馆教学科研服务模式

3.1 智能化服务模式

技术是大数据下高校图书馆教学科研服务模式的基本要求,同时智能化服务模式也需要基于此而进行实现。智能化服务模式,也就是说,复杂的数据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来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收集、整理复杂数据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还能够将节约下的人力、物力用于智能化图书馆建设的研究当中,从而简化获取信息的流程,实现信息获取的便捷化,这也有助于知识管理的智能化,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知识流通的效率,对于挖掘和整理信息资源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我校图书馆的格局为:除一楼采编室外,全馆2~7楼均为读者服务区。其中二楼为学生自修室,全天24小时开放;三楼有总服务台、电子阅览室、现刊阅览室及光盘库;4~7楼为纸质书库,共设有3个社科书库和两个科技书库。读者服务区采用了大空间、无阻碍、开放式布局,给读者提供一个舒心的借阅环境。全馆覆盖免费WIFI,供读者获取网络资源。引进了RFID自助借还系统,读者可进行全自助式查询、借书、还书、续借、预约等项目操作,实现了自助借、还、查询图书三维导航服务。

3.2 移动化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不仅服务方式发生了改变,其管理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传播信息的形式多种多样,而读者用户最为青睐的就是移动终端的形式,用户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实现信息的随时、随地提取,也就是说,移动终端既能够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也能够使用户提取数据的速度更快、流程更便捷。人们在当今社会最常用的设备就是移动通讯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工作、学习效率的提升,成为了人们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也应将移动化服务模式应用至图书馆中,并对其进行积极的研究开发,使其能够在各种移动终端上使用,从而提升其服务水平和质量。

3.3 强化馆员的服务意识

高校图书馆教学科研服务中最为關键的因素就是馆员队伍的素质,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大数据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有必要强化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对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信息服务素养进行培训。高校可以针对图书馆员组织与阅读、礼仪相关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的精神文化素养得以增强。另外,为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以系部为核心深入开展主动咨询服务工作,设立能够提高科研效率的专题科研服务小组。可以深化图书馆与地方的合作共建项目,比如说,学校驻地普通居民可以入馆借阅图书、查阅下载电子资源。同时,图书馆员还要能够真正采纳读者的意见,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开展工作,对读者所提出的正确建议要及时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够促进高校图书馆教学科研服务水平的提升。就我校而言,图书馆环境优雅,为其提供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并且馆内有书库的楼层均设有咨询处,方便及时解答读者在借阅过程中的疑问,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帮助。endprint

3.4 积极推行学科联络员制度

与重点本科院校相比,普通高校在各系部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时,由于没有专门的图书资料室为他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信息保障,致使课题研究进展缓慢。如何根据各系部特点,及时转变观念,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是值得高职高专图书馆认真思索的问题。图书馆在为教学科研服务中,应积极推行学科联络员制度。学科联络员是指高职高专图书馆根据学校某一学科专业的需要而指定的信息服务人员。通过这些信息服务人员的联系,一方面可以使图书馆及时掌握广大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为广大读者提供最佳的文献资源保障服务。另一方面能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提供帮助。这一制度的推行,不仅能加强图书馆与学校各系部之间的交流、沟通,而且能促进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有效利用。

4 结语

时代的发展必将带动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数字建设,教学教研工作需要依赖高校图书馆资源进行开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教研是高校图书馆所需面对的核心任务,所以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对其服务内容进行深化,创新服务模式,以实现促进服务能力的提升。相较于传统被动服务于教学教研的模式,现代化教学教研服务模式不仅要对其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教学教研提供全面的数据资源支持。还需要在大数据的影响下不断的优化创新,提高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流、传播效率,在体现高校图书馆价值的同时,实现其作用的最大化发挥。为教学科研服务是高职高专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高专图书馆只有紧紧围绕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科设置,合理配置馆藏结构,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馆员整体素质,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范围,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维玲.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研究[J].情报探索,2016(5):32-35.

[2] 曲佳彬.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探析[J].服务经纬,2014(6):140-141.

[3] 欒旭伦.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J].数字网络,2014(8):152-155.

[4] 李友诚.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情报杂志,2001(12):86-87.

[5] 张 黎.高校图书馆现状与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6):73-74.

[6] 周春阳,鲁林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6(2):153-155.

[7] 黄唯.浅谈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9):25-27.

[8] 沈梅.浅谈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实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7):103-105.

[9] 徐诗豪.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策略[J].图书馆论坛,2005(6):77-79.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研图书馆大数据
图书馆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