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对策探讨

2017-09-15 22:09任笑媛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5期
关键词:技术对策

任笑媛

摘要 对淮北地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对策进行总结,包括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减量、推进精准施肥、改进施肥方式、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和开展科学施肥宣传培训等综合技术措施,实现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化肥面源污染和节省农业生产成本等目的。

关键词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对策;安徽淮北

中图分类号 S1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5-0169-01

在基本保证农作物产量和品种的前提下,合理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对降低化肥面源污染等有重要作用,但要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靠单一技术措施往往难以奏效,必须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才是根本之策。

1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从而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本增收的目的。

1.1 完善不同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

重点在主要粮食作物和果树、蔬菜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不断调整肥料结构,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针对淮北地区小麦苗情,可因苗施肥、分类指导,一般一类苗追施尿素75~105 kg/hm2,二类苗追施尿素120~150 kg/hm2,已追施返青肥的三类苗返青肥与拔节肥总量尿素控制在225 kg/hm2以内,推广小麦叶面喷肥技术[1];实施蔬菜、早春玉米等春播作物测土配方,按照配方施肥技术要求,制定施肥建议卡(表1)。根据不同作物的配方施肥指标施肥,与习惯施肥相比,仅淮北市1年就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7 510 t(折纯)。

1.2 推进配方肥企业参与

整建制推进施用配方肥,必须确定配方肥生产企业。要求供肥企业将本区域的供肥数量和流向做好台帐,组织开展配方肥对接和招标供肥。通过科学制订肥料配方,公布和提供配方,协助配方肥定点企业营建销售网络和配送中心,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等方式,扩大配方肥进村到田。增大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覆盖范围,使广大农户可以方便、快速获得施肥指导[2]。

2 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化肥减量

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示范引导耕地质量建设和有机肥应用,不断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可有效防止流轉土地的掠夺式经营。通过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施肥方式转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代耕代种代收、肥料统配统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更大范围地带动科学施肥。

3 推进精准施肥

为了减少盲目施肥行为,应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等,合理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推进互联网+精准施肥技术,通过土壤含量和果蔬叶片叶绿素含量检测,应用物联网技术对果蔬生育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实现精准施肥。

4 改进施肥方式

针对农民重底肥、轻追肥的传统施肥习惯,进行部分氮肥施用后移。一是改变小麦传统的“一炮轰”施肥模式,基肥中氮素肥料占60%~70%,其余氮肥后移用作追肥;二是春季追氮时期后移,将起身返青肥移至拔节肥施用,将拔节肥施用时期移至拔节期的中后期。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

5 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

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麦茬玉米免耕直播等技术,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用秸秆还田机将作物秸秆完全粉碎,抛撒均匀,整地时要耙实土壤,以防土壤不实,跑风漏墒,影响作物正常出苗生长。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推广有机肥和生物肥,从而培肥土壤,提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适当减少化肥使用量[3-4]。通过近2年的观察,增施有机肥较未增施有机肥的地块,小麦苗期叶色浓绿,起身返青较快,后期功能叶保持正常绿色延长1~2 d。秸秆还田与未进行秸秆还田的地块相比,通过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对比,雨后3 d监测,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高1.5个百分点,同一含水量条件下,下降到同一含水量值晚1~3 d,小麦植株健壮。

6 大力开展科学施肥宣传培训活动

通过广播电视讲座、培训班、现场会、手机短信、触摸屏查询、宣传栏、技术手册、明白纸、宣传挂图、年画、手提袋等形式,对科学施肥知识进行大力宣传,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的科学施肥水平。

7 大力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为了给农田化肥减量增效创造基础条件,应通过土地整治、地力培肥、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等措施大力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全面改善基本农田农业生产条件。

8 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

按照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结合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大力示范推广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叶面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缓控释肥料的化学物质养分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溶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态养分的释放速率,在省工省时的同时提高了养分利用率,节省了肥料[5];在中肥力田块上于小麦生长后期推广叶面喷肥,可以弥补因前期土壤中肥料施用不足的现象,满足小麦后期生长需要。

9 参考文献

[1] 金书秦,周芳,沈贵银.农业发展与面源污染治理双重目标下的化肥减量路径探析[J].环境保护,2015(8):50-53.

[2] 陆若辉,陈一定.浙江农业施用化肥减量可行性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5(6):769-770.

[3] 李芳,冯淑怡,曲福田.发达国家化肥减量政策的适用性分析及启示[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1):15-23.

[4] 解开治,徐培智,张仁陟,等.化肥减量技术的可行性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7(5):55-58.

[5] 朱艳辉,任邵琦.浅析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行的必要性及重要涵义[J].农业与技术,2017(12):25.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术对策
探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方法
燃气轮机节能优化运行技术分析
试论粮食陈化机理及储藏技术对策
试论优化制粉工艺提高小麦出粉率的相关技术问题
游梁式抽油机平衡标准判别与优化调整
不锈钢板坯表面生产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