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朱自清之美文辐射作文教学

2017-09-15 17:04凌敏
报刊荟萃(上) 2017年9期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作文

凌敏

摘 要: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大家,其散文无一不是烛照心灵的美文佳作。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引领学生欣赏其构思、意境和语言方面的美,另一方面可以之为抓手指导学生作文,以朱自清之美文辐射作文教学,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作文;教学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先生的话告诉我们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融合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美文佳作,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平时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将写作教学渗透进来,或者说以一些经典美文来辐射我们的作文教学。

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中,朱自清的散文几乎每册可见,其在写景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上都独树了自己的风格。他在散文的构思上也是匠心独具,在平实的讲述中给人以沁人心脾的体验;他的散文语言饶有诗味,又不乏自然洒脱,凸显了他朴实清新的文风。下面我就从朱自清散文之“三美”入手谈谈如何以此指导学生的写作。

一、縝密精巧的构思美

文章的构思是作者写作时从认识生活到给予艺术反映的全部思维过程,是指导写作的思路。它包括了作者观察认识客观事物、选择和提炼题材,立意谋篇、安排全文结构,考虑人物性格和人物间的关系,以及探索最恰当的表现形式等。

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集中地体现在“文眼”的安设和线索的贯穿上: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

如《春》从多侧面细描春之生机,而把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置于描述之中,毫無斧凿之痕。《背影》开篇即点题:“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然后转入回忆,记述了父子奔丧时的短暂相聚,细数父爱的种种表现,定下深情怀念的基调,初步揭示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珍贵而深沉的父爱,这些铺陈看似与背影无关,却为即将到来的“背影”作了必要的蓄势;再接着对父亲买橘的“背影”集中细致地描写,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真切地表现出父亲的爱子深情,同时也着笔于“我”的动情,由之前的不耐烦转而潸然泪下,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最后概述父亲老境的凄凉及始终惦念儿孙的深情,并通过读信时的心境描写,让“背影”第四次出现,首尾呼应,感情回荡。

通过以上美文,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行文构思,即要围绕文章中心即“文眼”,把纷纭的事物组织起来,对材料能放能收,随意自然。要善于以内在的思想感情作为线索连缀各种不相关的生活片断或画面,有序地组织材料,从而体现“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至醇至情的意境美

意境是诗歌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即作者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意境就是这两方面的和谐统一。朱自清主张散文要虚实相生,既要精雕细琢,又要虚化空白,做到不露斧凿之痕,如出水芙蓉,秀韵天成。

《春》是一篇贮满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春草盎然,春花烂漫,春风和煦,春雨迷蒙,呈现一派充满生命活力的和谐美景,在春境中的人,也是精神抖擞,辛勤劳作,满载希望。春的景象被朱自清先生描写的多精彩呀!使人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妍斗艳的春天之中,又仿佛在品味一幅清丽明媚的水彩画,远、近、上、下,浓、淡、湿、燥虽是信笔点染,无事雕琢,却又成为高妙的艺术品。几多诗意,几许春色,就在辞藻间满溢了出来。

如果说《春》是一幅明丽的水彩画,那么《荷塘月色》便是一幅优美的工笔画。那“寂寞的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以及“荷花零星点缀下如粒粒明珠,又如闪烁的星星,如刚出浴的美人”。“风送荷香,吹动荷叶,露出了脉脉含情的绿水。”使人感到了一种如香醇美酒般的异香扑面而来,温馨而又甜蜜。月光亦如“流水一般”,“静泻在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罩着青纱的梦。”这是怎样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情意化了”的风景画啊!

由此观之,在行文中要善于实中蕴虚,在意象之外传达意境。实主要指具体而直接可感的艺术形象,虚指由物象引起的联想、想像。先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展示作者的思想、观点、认识,表达作者的情感,写好实境;其次借助虚化空白艺术,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样写出来的散文贮满了一种浓郁的诗情画意,恬淡自然的意境。如饮一盏醇酒,使人感到余香满口;又如一首名曲,余音绕梁,久久回荡。

三、生动传神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又依赖于语言来塑造形象以反映生活的本来面貌。朱先生写景状物语言生动优美,清新典雅;叙事写人语言朴实自然,感人至深。

朱自清十分注意遣词造句的形象性,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用修辞手法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在《春》中,朱自清将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形象新颖,含意深刻。在《荷塘月色》中作者用“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比喻荷花,用通感将“缕缕清香”转化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转化为“如梵婀岭上奏着的名曲”。在《绿》中,他说梅雨潭的绿“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像温润的碧玉”,之后又用对比写“北京什刹海佛地的绿杨”太淡了,“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太浓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这样通过色的浓淡和光的明暗的对比,将梅雨潭的绿不浓不淡,不明不暗,恰到好处的具体景象传达给了读者。

由此可见,写作中巧用修辞,不但给人以形象感,而且能激发人的审美想象和自由联想,从而创造出崭新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意境,有助于提高表情达意效果和增强文章美学内蕴,提升文章的艺术性。

综上所述,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具有诗的构思、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堪称美轮美奂的诗韵散文。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完全可以之为抓手,以朱自清之美文辐射作文教学,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朱自清散文作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朱自清的较真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那一抹诱人的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