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布局全域旅游“大系统”

2017-09-16 04:33
当代陕西 2017年9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发展

文/华 新(本刊记者)

陕西布局全域旅游“大系统”

文/华 新(本刊记者)

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战略的崭新定位,发展理念的根本飞跃。我省全局谋划,系统思维,合力推进,正在形成全景式覆盖、全产业发展、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的大格局。

靖边丹霞地貌旅游旺季每天吸引上万名游客参观游览 田高阳//摄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发挥古丝绸之路起点优势,以精品旅游线路为纽带,深化文化、旅游等合作,建设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把全域旅游发展上升到我省“推动‘五新’战略、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的高度。

8月4日,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对全省旅游发展暨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大会的批示中,再次强调全域旅游对于陕西发展的重要地位。他指出:要围绕培育新动能,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产业的贡献率;围绕构筑新高地,丰富旅游内涵、建设“一带一路”最具魅力旅游目的地;围绕激发新活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让全省旅游焕发勃勃生机;围绕共建新生活,促进就业增收和基础条件改善、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新变化;围绕彰显新形象,展示陕西风采、使旅游成为我省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这次大会,对全域旅游发展做出全面部署,系统构建了全域旅游的顶层设计。而此前一天,国家旅游局宣布陕西为全域旅游示范创建省,赋予为全国探索全域旅游发展经验的重要使命。

精巧谋划旅游发展“大系统”

众所周知,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旅游资源大省,历来都在全国旅游版图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我省传统旅游业发展逐步暴露出产品转型升级缓慢、新业态培育不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旅游经济效益不高等短板,从传统的景点旅游转向区域旅游,从门票经济转向产业经济势在必然。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握大众旅游、全域旅游发展大势和陕西旅游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强力推进全域旅游,围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加大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加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密集出台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关于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等一系列政策。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全域旅游再定位再加力,把全域旅游提高到推动“五新”战略的高度来谋划和设计,主要领导更是不间断地研究全域旅游工作。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把旅游列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发出“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份”的动员令。4月13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业融合发展推进会,研究起草旅游与相关部门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4月25日,省长胡和平专门召集有关部门座谈,听取全域旅游汇报,研究全域旅游的措施。

5月24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闭幕不久,省委书记娄勤俭就主持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域旅游发展。他首次提出“用系统化思维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要求“把陕西全域作为一个旅游‘大系统’来把握,把各市县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子系统’来打造,注重系统和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逻辑,加强整体设计和互动联动”,“让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陕西形象展示在世人眼前”。

党代会前后,书记、省长分别专题研究全域旅游工作,显示了省委省政府对全域旅游的格外关注。

进入8月,全域旅游更是紧密锣鼓。这个月,第三届全域旅游推进会暨“人文陕西”推介会、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暨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大会、2017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三场高规格盛会连续在西安召开。这些全国、全省性的重大活动,展现出陕西全域旅游新格局的魅力。

特别是8月4日召开的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大会,是继2009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后又一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工作会,会议公布了全省全域旅游工作方案,出台“旅游+”交通、工业、水利等12个融合发展政策措施。

为构建现代旅游管理体系,前不久,省旅游局正式更名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并调整为省政府组成部门。同期,宝鸡、铜川、延安、汉中、商洛、韩城等6个市成立了旅发委,临潼区、华阴市等15个县区除了成立旅发委,还组建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和旅游巡回法庭,形成“1+3”机构。省市县三级“局改委”,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挖掘、整合、利用各方资源,改变了过去旅游“大产业、小管理”的局面。

至此,我省发展全域旅游的方向思路、政策框架和推动机制基本成型。

杨凌示范区尚特梅斯庄园

精心推动旅游产业大转型

“它如黄河边上一条绚丽的丝带,串联起黄河沿岸散落的明珠,把黄河西岸的经济、文明、旅游连接在了一起。”

这是近期网上对陕西沿黄公路的一段描绘。最近,沿黄公路即将通车的新闻成为网络热点。这条北起府谷南至华山,全长828.5公里的公路,串联起榆林、延安、韩城、渭南4市50余处名胜古迹,连接秦晋豫金三角和秦晋蒙金三角两大经济区,既是一条旅游路,也是一条惠及200万以上城乡居民的富民路。

实际上,去年开始,省上把握旅游发展规律,以满足大众旅游需求为导向,以“人文陕西·山水秦岭”为核心,从改革管理体制、打造旅游精品品牌、发展乡村旅游等多个方面突破,陕西旅游增添新风景,进入新境界。

——旅游品牌响亮。省上不断加大投资,去年以来开工建设旅游项目720个,完成投资860亿元。目前,沣东华侨城、万达文旅城、丝绸之路风情城、兴汉新区、皇冠小镇、乐华城二期、 陂湖、昆明池等一批百亿级旅游项目,奠定了文化旅游精品的全新格局。《长恨歌》《出师表》《法门往事》《延安记忆》《12·12西安事变》等文化演艺精品剧目,成为陕西旅游的新名片。航空小镇、硒茶小镇、玫瑰小镇、茯茶小镇、花果小镇等一批旅游小镇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丝绸之路起点旅游走廊、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黄河旅游带和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四大旅游高地”,已经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陕西特色品牌,为我省旅游拓展了全新的空间。

——乡村旅游勃兴。早在2009年,我省就着眼乡村旅游发展,启动了县域旅游发展改革试点。至2015年,全省已有17个省级旅游示范县实现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本县区GDP的比重30%以上,城镇就业人口中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0%以上,构建起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多业融合的产业体系,形成了礼泉袁家村、兴平马嵬驿、周至水街、长安区上王村、蓝田塘子街村、留坝全域旅游、大荔融合发展、商洛美丽乡村等八大模式。其中袁家村、马嵬驿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样板,延安梁家河成为全国旅游扶贫的典范,凤县、柞水、留坝、韩城等地成为区域性旅游热点地,全省因为乡村旅游产品丰富、游客规模大、发展成熟度高而位居全国第二。

——消费市场广阔。始终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拓展营销渠道,提高旅游营销效率。成功举办了2017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吸引了28个省市区的1000多家旅游企业到会推介洽谈。举办了“长江与黄河旅游带融合发展”主题的2017“秦岭与黄河对话”活动。举办了中澳旅游年和澳大利亚、柬埔寨、马来西亚、波兰陕西旅游专场推介会,拓展了300多条航线,43条国际航线。2017年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145.64万人,同比增长15.11%,国际旅游收入8.06亿美元,同比增长16.96%。

——服务体系优良。2016年,陕西发起声势浩大的“厕所革命”,当年建设旅游厕所2447座,今年又启动了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再建3000座旅游厕所;完善了旅游标识、智慧旅游、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等设施;加紧建设西安白鹿之隐、宝鸡鳌山度假区等20个自驾车·房车营地;建成了陕西省旅游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我省全部5A和部分4A级旅游景区的数据接入;实施“陕菜品牌创新工程”,建成运营特色民宿1000余家,举办旅游商品大赛等,使旅游服务更加贴心。

据核算,2016年,我省旅游业直接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11%;旅游业综合贡献率为15.22%;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51.38万人;旅游收入占农村居民全部可支配收入的16.23%。这意味着,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支柱产业。

精工打造全域旅游大格局

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和“一带一路”旅游核心区地位基本确立。

“四大旅游高地”丝绸之路起点旅游走廊、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黄河旅游带和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旅游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实施方案》描绘了我省今后三年全域旅游的发展蓝图,“八个全域”运笔泼墨:旅游产品全域覆盖、旅游公共服务全域配套、旅游业态全域融合、旅游品质全域提升、智慧旅游全域推进、旅游市场全域营销、旅游市场全域监管、旅游生态环境全域优化。

在“八个全域”里,“旅游产品全域覆盖”是全域旅游发展的“硬件”,重在发展“五个一批”:

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按照计划,我省将上马重点旅游项目和重大文化旅游项目100个,创建一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完善提升西安临潼旅游度假区、楼观旅游度假区、 灞旅游度假区、宝鸡太白山旅游度假区、安康上坝河旅游度假区、曲江旅游度假区等20个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景区品质和服务质量。培育发展基础良好的山地、温泉、森林、城郊、乡村等各类主题旅游度假区。通过改造提升,实现全省高A级景区突破130个。

建设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田园观光、果蔬采摘、民俗体验、乡村康养、乡村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深入推进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加快71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打造一批山水景观、历史遗址、特色聚落、特色农业、民俗风情、休闲康养、运动康体等特色小镇。力争使全省旅游特色小镇达到300个,将袁家村、马嵬驿、白鹿原影视城、白鹿仓打造成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

建设一批红色旅游精品项目。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原则,大力发展复合型、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培育形成西安、延安两个国家级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创建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旅游进校园等主题活动,提高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建成一批自驾车·房车营地。以全省“2367”高速公路网和自驾游精品线路为骨架,建设100个自驾营地、200个自驾游驿站。投资建设集线上预订、移动支付、智能导航、旅游咨询、旅游导览、自助入住办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化自驾车·房车露营地服务体系。以营地建设与运营为核心,培育本土营地连锁企业品牌和营销服务平台,形成具有国内竞争优势的自驾车·房车旅游产业链。

建设一批低空旅游体验地。加快建设西安、富平、黄陵、壶口、韩城、横山、神木、靖边、丹凤一批通用机场和低空飞行服务站,使通用机场和起降点达到80个。在秦岭、黄河、渭河、汉江、榆林沙漠等区域增设供直升机、滑翔伞等使用的旅游通用航空机场,开发省内通用航空旅游线路。鼓励低空旅游产业园和航空旅游小镇发展,加大航空主题旅游产品开发,培育建设一批低空旅游示范基地。

“旅游+”融合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本路径。要通过“旅游+”融合发展催生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面,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如:开展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建设,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精铸工业旅游主题线路,鼓励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广“景区+游乐”“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模式,丰富旅游体验。开发山地越野、漂流、皮划艇等山地和水上运动旅游项目,打造多种类型的研学旅游产品。依托中医药、温泉和森林资源,打造一批中医药康体类旅游产品,建设一批保健护理、“候鸟”养老旅游产品。

据介绍,按照融合发展要求,今后交通部门修建高速路,将把引线修进景区,把车站、道路标识与景区结合,把引线两边的环境按照景观来打造。林业系统合力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推动秦岭旅游网格化。水利上除了提升江、河、湖、渠重点景观,还将恢复、开通水上航运和水上观光项目。文物部门不断提升历史文化景区、红色旅游景区,放大我省文物旅游的“硬实力”。

应该说,这是对陕西旅游资源的重组、旅游版图的重构、旅游方式的重塑,是一个由点成线、由线到面的空间布局。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发展
“一碗面经济”是怎么“擀”成的?——县域经济应当精于全域“链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草原+”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旅游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