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世界载人航天发展史(十七)

2017-09-18 02:42邸乃庸
太空探索 2017年9期
关键词:天宫航天员载人

□ 邸乃庸

图解世界载人航天发展史(十七)

□ 邸乃庸

短期载人空间实验室

航天飞机太空实验室

短期运行的太空实验室,均是依附在航天飞机轨道器货舱中,借助于轨道器的飞行条件、生活条件、能源条件等实现其太空实验功能的航天器。图为欧洲研制的太空实验室,实验室前边是与轨道器气闸舱和轨道器中舱相通的直径1米的通道,实验室后边安装的是暴露于太空的实验设备。

欧洲太空实验室呈圆柱形,长度为6.9米和4.2米两种,依据任务需要进行选配。实验室分核心段和实验段两部分,核心段安装有全部操作仪器和探测设备,实验段安装研究和实验设备。实验室最多可容纳4名航天员,所有航天员的生活均在轨道器内进行。实验室所用约7千瓦电能由轨道器提供。

在欧洲实验室中进行大气物理、气象研究、海洋物理、材料加工、太空工艺、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生命科学、太空物理、对地观测(实验室有两个舷窗)、太阳观测、宇宙辐射等领域的近一百项科学技术实验与观测项目。左图为航天员在进行生命科学试验;右图为暴露于太空的试验设备。

美国的空间实验室与欧洲的很相似,只是圆柱体的上方是平面,其前边也是通往轨道器中舱的通道。实验舱外侧有隔热层,防止舱内外的热交换。该实验室单舱重4.8吨、长2.8米、直径4.1米,有效载荷能力1360千克,根据需要,轨道器一次可以携带一个或两个舱段。

美国太空实验室内的气体环境与地面一样,压力为101.3千帕,成分为79%氧,21%氮,温度18℃~27℃,相对湿度40%~60%。实验室自身携带氮气,氧气由轨道器供应。实验室具有清除二氧化碳、臭味和杂质及冷却等功能。在美国太空实验室飞行中,进行了很多类型及项目的科学技术实验。

美国太空实验室一共进行了18次太空飞行,在运行过程中,利用失重环境特别着重进行了大量生命科学实验,获得了重要科学技术实验成果。左图为航天员准备进行离心旋转装置旋转试验,用来检测人的前庭系统在失重环境中的功能;右图为航天员下半身处于负压装置内,佩戴了呼吸器和许多传感器,进行下半身负压试验。

短期载人空间实验室

中国天宫号空间实验室

我国在载人飞船取得成功后,在建立空间站之前,发射两次天宫号空间实验室。我国建立空间实验室的目的与美国和欧洲的空间实验室有所不同,美国和欧洲的空间实验室主要是利用太空失重环境进行科学实验,而我国的空间实验室主要是进行空间站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试验。图为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模型。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作为“目标飞行器”,进行两个航天器的太空交会对接飞行试验。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成功地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自动对接和人工控制对接,通过这种飞行试验,完全掌握了太空交会对接技术。图为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示意图。

天宫号空间实验室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质量8.5吨,由实验舱和资源舱两个舱段构成。实验舱分密封舱段和非密封舱段两部分,密封舱段提供的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可以满足3名航天员的工作与生活需要。资源舱为非密封舱段,主要有太阳电池阵电源系统和实验室姿态控制系统等保障设备。

天宫号空间实验室运行在约340千米高度轨道,为短期有人、长期无人的实验室,共有3批8名航天员进入实验室工作、生活,比较长的时间体验太空失重环境的影响,为空间站积累经验,并进行再生生命保障技术试验,货运飞船推进剂供应试验等空间站所需关键技术试验。

天宫号空间实验室实验舱内设置有航天员身体锻炼的设备,用以减少航天员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现象。有测量航天员身体质量的设备,随时检测航天员的身体状态,为保证航天员身体健康积累经验。图为航天员刘洋使用功率自行车进行身体锻炼。

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运行期间,航天员还进行了精彩的太空授课活动,受到了全国8万多所学校多达6000多万师生和广大普通民众的热烈欢迎。左图为航天员王亚平在展示旋转陀螺的定轴性;右图为师生们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太空授课。

猜你喜欢
天宫航天员载人
载人航天三十载飞天筑梦中国宫
测一测,你是哪种航天员
天宫出差乐趣多
中国2030年前具备载人登月能力?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天宫之眼
我是小小航天员
中国航天,叩门“天宫”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