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创新实践思路

2017-09-18 07:03朱克政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实践水稻

摘要:水稻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同时是单产量相对较高的作物,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步加大了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并且通过相关实践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全国的水稻产量,促进了国民经济增值。该文结合米东区水稻种植情况,介绍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技术创新与实践思路。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实践

朱克政.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创新实践思路[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0):53.

米东区位于乌鲁木齐东北郊,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少,蒸发旺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温差日、年变化大。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当地大力发展优质米、蔬菜、食用菌和养殖业四大产业,优质米种植面积10万亩,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当地农机站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寻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促进水稻种植业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优质品种

品种的选择在水稻种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质的水稻品种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选种工作。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耐倒伏的品种;在正规的种子公司购买颗粒爆满,色泽晶莹,无损坏的种子,确保所选种子的质量,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

2、适时早插秧

插秧期范围内早插秧,适时早插秧能促进早生快发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尤其是晚熟品种,更能得到充分的分蘖。适时早插秧和播培育壮秧及合理稀植等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更高产量,因此在5月上旬左右早插秧。

水稻增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培育壮秧,培育壮秧应以土保苗、以肥培土。在种植过程中,我们要做好水分个和施肥工作,为水稻提供充足养分,培育健康壮苗。

3、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水稻出苗后,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缺苗或断垄,为了保证水稻高产,必须进行补苗,在二叶一心期时用疏密补稀法带土移栽,以利快速缓苗,确保苗齐、苗全、苗壮。对于缺苗严重的地块,要及时移密补稀,使稻株分布均匀,个体生长平衡,保证水稻数量,提高产量。

(2)及时除草

目前稻田除草有多种形式,有插秧前用马歇特或丁草胺封闭用来杀死芽前杂草的;也有插秧后5-7天结合返青肥施除草剂的。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除草,应用哪一种除草剂,一定要注意适量用药,适时用药,既要避免出现药害,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除草效果。

(3)加强水浆管理

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田面不积水。出苗后至三叶期,根据天气情况,遇高温干旱要上跑马水,三叶期以后,进行正常水层管理。在穗分化期除减数分裂期以水层灌溉为主外,其他时间要间歇灌溉。

(4)病虫害防治

当地病虫害的种类较少,病害主要有有稻瘟病、恶苗病,虫害有二化螟和红线虫,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比較简单,根据这些病虫害,喷洒针对性的农药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4、适时收获

当水稻进入黄熟后期,籽粒黄熟的已经达到90%以上,这时就可以进行收获了。而且农民要知道,水稻不可过早收获或过完收获,要做到适时收获。

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思路

1、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栽培

水稻种植不断发展,从高杆品种到矮杆品种再到杂交品种。育种技术也在发展进步,为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优良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稻的种植技术需要与时俱进,因此要高度重视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发展,更好的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促进水稻高产作业[1]。

2、水稻生产机械化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应用于日常的作业中。育秧机、插秧机和收割机普遍的投入到水稻种植中,实现了水稻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健康效率。水稻机插秧已经应用多年,且技术配套完善,但由于水稻插秧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因此水稻机械育插秧作业环节多、成本相对较高,使得水稻机插秧应用还不够完善,农业技术人员还需要致力于水稻生产机械研究。水稻收割机虽然得到了推广,但是在使用中出现了收割不干净、粉碎颗粒的现象,这些缺陷都严重的影响了水稻机械化发展。因此,加快对机械设备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水稻的肥水高效管理

水稻的种植与栽培要想真正实现预期的良好收益,就要努力降低氮肥的施肥剂量,不断提升氮肥的利用率。要想达成上述目标,就要选育更加优良的品种,尤其是那些对于氮肥敏感和高效的品种,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土壤的肥力,创新施肥方法,创新通气耕作、肥水一体化管理和合理密植等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虽然我们已经在水稻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是有种植方式、水稻品种以及作业方式的不断演变等,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探索,研究出更加配套的新型水分管理模式和技术,实现水分管理的定量化与指标化。

4、水稻灾害防控体系

自然灾害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建立有效的灾害防控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对水稻产量产生不良影响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高温天气、低温天气以及干旱天气和洪涝天气等[2]。为此,应该尽快建立对高温、低温、干旱和洪涝灾害品种耐性鉴定方法、评价标准和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等,不断创新抗灾能力强的品种,建立品种、环境和技术有机结合的灾害防控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 和华伟. 浅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和发展[J]. 吉林农业,2011,06.

[2] 袁双孝. 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与发展[J]. 作物栽培,2015,04.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实践水稻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