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逐梦话“神工”

2017-09-20 09:25孙敏
上海工艺美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海派玉雕文化

孙敏

十年逐梦话“神工”

孙敏

Brilliant Development of “Shengong Award” in the Past Decade

北红系列大奖赛颁奖典礼

Since its initiation in Shanghai Zhongfu Antique Center in September 2007, “Shengong Award” has undergoes tenyear development. This award grows from small scale to large scale, expands from the local award for Shanghai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o a national-class important award, and evolves from a single award to comprehensive large-scale exhibition integrating brand display and art exhibition in one. “Shengong Award” makes decade-long satisfactory achievements.

新书首发

十年神工,逐梦在肩任重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铸华章。

2007年9月,从黄浦江畔的中福古玩城出发,神工奖已迈过十载春秋。回首十年神工那些铭刻心中的记忆,一股不可抑制的激动之情涌上心头。至今,神工奖已从小到大,从上海及长三角的地方性奖项,发展成为全国性重要奖项,从单一奖项发展为和品牌博览、艺术大展结合的综合性、规模化的展会,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

成绩的取得令人追忆创业的情景:曾记得,2007年神工奖创办之时,正是我国迈入新世纪的头十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9月制定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1世纪是华夏儿女圆梦的世纪,必须有文化的兴盛,文化兴则国家兴。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神工奖感时代之召唤,应运而生。当时海上玉坛尚没有玉雕奖项,曾有的奖项也没有恢复,神工奖的创立无疑是一种创举。发起的初衷和目标极为明确,就是振兴海派玉文化进而振兴中国玉文化。崇高的梦想将全国各地玉界领导、玉雕大师、玉雕收藏家、玉雕爱好者和媒体,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大家为一个共同的目标,风雨同舟,不懈努力。十载春秋,经过不断的探索、创新、突破,神工奖已打造成全国一流奖项,成为非遗项目活态传承的平台,玉界名家展示风采的舞台和玉坛新秀锻炼成长的园地,充分展示了品牌价值,成为与上海城市精神息息相关的海派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中国玉坛,神工奖是一座极富魅力的玉文化宫殿。当你沉浸在玉雕艺术长廊之中,一定会为琳琅满目的精品佳作而目眩神移。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玉雕文化的风格定位,似乎都凝聚在这些玉雕精品佳作之中,使你得到一种高雅、刚健、柔美、清新的艺术享受而流连忘返。

非遗文化墙—海派玉雕进行时

2007年第一届神工奖开幕式

中国神工创意英才颁奖

非遗传承人集体照

中国玉雕上海论坛

2010年澳门展

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精美绝伦。师徒和三代、四代徒孙同场竞技,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神工奖成了非遗项目活态传承的场地,而“活态传承”的兴盛,显示了海派玉雕后继有人的美好发展前景。省、市玉雕大师风格鲜明、成熟的作品,各领风骚,彰显了当代玉雕作品新的艺术水准。一批年轻的后起之秀,他们的作品内涵深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有些初次参加神工奖的玉雕从业者,凭高质量的作品获得大奖、金奖,崭露头角。业内有识之士认为,神工奖已成为玉雕行业人才培养与人才成长的摇篮。

展品流派纷呈,风格鲜明,京派玉雕的高雅庄严,淳朴浑厚;南派玉雕的端庄剔透、艳丽细腻;扬派玉雕的造型秀美,洒脱典雅;海派玉雕的简约精致,流畅明丽,充满艺术魅力。除全国四大流派外,各主要玉雕产区的作品,也是风格突出,富有地方情韵。这里是玉雕艺术的大花苑,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斑斓璀璨的美玉本就令人心驰神往,而玉雕艺术家们又用鬼斧神工之技,充分展示了美玉的坚韧细润、晶莹剔透、色泽灿烂、温润明泽之美,更会令人痴迷陶醉。

十神工奖的历史,就是海派玉雕文化、中国玉文化逐步走出去的历史:我们不能忘怀。

2010年10月8日,以“海上风韵”为主题的世博会上海活动周震撼开幕。协会挑选了42件神工奖精品参加展出,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好评。这是神工奖“与时代共进,与世界同行”的精彩亮相,也是“让海派玉雕走向世界”的有益探索。

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一周年,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与澳门民政总署于2010年在澳门举办“海派玉雕精品艺术展”。以神工奖获奖作品为主的60多件玉雕精品参加了展出,在澳门三岛引起很大反响。2013年,神工奖的优秀作品在台北靓丽展出,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使者。

转型发展的第九届神工奖开辟了北红系列大奖赛,按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与伊春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要求,2016年7月17日,在伊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东北亚)森林博览会上,“海派遇见北红”展览精彩亮相。展会上展出的110件海派玉雕大师精心制作的北红精品,无偿捐给伊春市人民政府,并由伊春市博物馆永久收藏和展出。为北红推广乃至推动黑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神工奖自觉打造精神文化高地,保证一种高品质,高品位。从第三届神工奖开始,神工奖组委会便设立文化论坛,到第六届神工奖正式命名为中国玉雕上海论坛。十一场论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玉雕上海论坛已成为全国玉文化研究的一方重镇。在玉雕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门类的情况下,论坛的组织者一直保持一种可贵的文化自觉,坚持一种正确的文化立场,为推动当代玉雕的发展提供了正能量,得到中国玉坛业内专家、学者、玉雕大师们的广泛响应与参与。

《天真》2010年神工奖创新金奖

《宝马》2015年神工奖金奖

《四臂观音》2016年神工奖创新大奖

《药师琉璃光如来》2013年神工奖创新大奖

创建中国玉雕艺术评论家的评论批评机制,开创了中国玉文化时代先例。从2013年开始,在《中国玉石雕神工奖作品精选集》编纂中,邀请中国玉雕艺术评论家对精选代表作进行评论。评论家对这项开风气之先的工作极为重视并全力支持,写出了篇篇字字珠玑之文。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又开诚布公地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殷切的期望。一扫只评成绩的积习,恢复了评论应有的健康清新之风。

神工奖又一大特点,就是随着展会的发展,梳理和完善海派玉雕文化特征、精神内涵。如海派玉雕的精神内涵:海纳百川、传承创新、追求卓越;海派玉雕的基本特征:古今相承、南北相容、中西合璧、兼容并蓄;海派玉雕的五性:传承性、包容性、创新性、引领性、精致性。这些高度的理论概括,对神工奖的开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再如“创新、人文、时尚、简约、精致”的创作思想,“中国高度,时代广度,文化深度”的创作要求,“创新出精品,大师出珍品,新人出新品”、“创新意、推新人、出新作”等具体方针,不仅保证了神工奖的良性发展,也使神工奖高屋建翎,站在思想文化的高地上,成为“精品神工”、“文化神工”。

神工奖又是荣誉的殿堂,对那些为中国玉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给以奖励。中国神工特别贡献奖获得者是做出杰出贡献的玉坛前辈。他们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品学识,在玉坛树一典范。中国神工价值人物,在思想、文化、艺术、技艺等方面,提供可遵循的价值审视。中国神工创意英才充满锐气的创造,使人们看到玉坛的希望。而中国神工品牌标杆,海派玉雕品牌工作室则提供了品牌建设的范本。

令人赞赏的是,一轮又一轮紧凑的颁奖环节,就像一个个华彩乐章,组成了一首气势澎湃的艺术交响曲。颁奖盛典用当代传媒最新声光技术,奉献出一台台宏大瑰丽、流光溢彩的视觉盛宴。特别令人难忘的是协会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神工密令》和《神工学院》,以生动的情节、诙谐的表演、典型的性格,营造了欢乐和谐的氛围,取得了轰动效应。神工奖颁奖盛典,已成为玉界影响深远的一个品牌,得到一致好评和赞誉。

神工奖也是上海市民文化节的重头戏。从2013年第六届开始,神工奖已纳入上海市民文化节的活动程序。组委会安排了一系列接地亲民、公益惠民的活动,受到上海市民的热烈欢迎。每逢金秋9月桂花飘香之时,市民们与高雅的玉雕艺术亲密接触,了解玉、熟悉玉、爱上玉,其情也浓浓,其乐也融融。神工系列活动成效显著,连续四年被评为“上海市民文化节社会主体活动类优秀项目”。

四年来,系列活动成了神工奖展区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活动参与者那热情辛勤的身影,活跃了大展氛围,增添了海派情趣,成了一朵朵有故事的浪花,将神工奖点缀得别具风采。

十年成就令人振奋、令人鼓舞。但十年的纪念,是一个新的起点,要以更好的姿态向下一个十年进发。神工奖要朝着新的机制发展,用创新的精神去开拓新的领域,创作出更新、更美、更精、更好的作品,来回馈一切关心、爱护、支持、帮助神工奖的领导、同仁和朋友。

我们坚信,神工奖有着美好的锦绣前景!

《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5神工创新大奖

《天圆地方》2012年特别金奖

《辟邪》2013年神工奖金奖

猜你喜欢
海派玉雕文化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年味里的“虎文化”
玉雕青松献祖国
“海派”视域下的王芝泉武戏研究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谁远谁近?
海派剪纸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