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山茭白:香漫回山,俏销江浙

2017-09-20 21:36贺欢
长江蔬菜·学术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茭白高山农户

贺欢

“碧波千层春雨足,清幽十里茭白香。”回山的高山台地,就是被这茭白的清香所弥漫,这里平均海拔412 m,因山谷中层云叠出,经朝阳照射,状如彩烟,故又俗称“烟山”。在这常年云雾缭绕的高山之上,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因而这里的高山茭白尤为肉质松软、质地嫩白、味道鲜美适口、营养丰富,颇受市场青睐。由此,种植茭白成为了回山镇一项颇具特色、效益稳定的优势农业产业,众多茭白种植规模经营主体也不断涌起,其中新昌县回山茭白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以引领者的角色发展得尤为惹人注目。

记者:素有“茭白之乡”称号的回山镇,如今的茭白产业呈现了怎样的发展面貌?

杨秋华:我们镇自1996年试种“八月茭白”大获成功后,便开启了2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回山全镇茭白种植面积达

7 000多亩,产量15 000 t,产业总产值3 500万元,茭白产值占全镇农业产值的60%。除规模上大幅扩张外,回山还通过规模经营主体对茭白品牌——“回山茭白”进行了创建与推广,回山茭白由此以统一的商标形象盛行全国,成为了“中国高山茭白之乡”的首推品牌。

记者:作为回山镇高山茭白种植的代表实体,合作社现阶段的发展境况如何?

杨秋华:通过10余年的运作与积累,合作社在回山茭白的生产与经营方面于新昌县县域内已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生产产品走俏,运作模式成熟,荣誉也相继而来:2014-2015年接连两届荣获“浙江精品果蔬展销会金奖”,2016年被评为绍兴质量安全A级单位,此外还被授予“浙江省省级示范合作社”称号。尽管荣誉不能代表一切,但也算是对合作社多年经营的一种莫大肯定与鼓励。

以“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为根本模式,合作社在多方互动与共赢中稳步经营,以提供平台共享服务为主,为茭白种植农户提供市场价收购服务、农药等农资的推介、肥料的无偿供应以及种植技术的统一指导,既解决农户的销售难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调控茭白的产品质量,还充分保证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目前合作社坐拥核心基地320余亩,大致分为5个区块,每一区块均由专人负责。而在具体的种植事务上,凭借着农户数十年对“八月茭白”这一传统品种的种植经验,对种植技术的熟稔,合作社将茭白的种植权限有效下放,由农户自主承包经营。但在整体的种植技术上,合作社进行全面把关,采用物理除虫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推行有机标准种植,保障茭白产品的原生态品质。而因“八月茭白”拥有着对回山镇地理气候环境的完美适应性,产出品质优异超群,由此合作社数十年来坚持着以这一传统品种为核心的种植战略。

记者:为打通高山茭白的产销上下游,合作社展开了怎样的营销布局?

杨秋华:为拓宽营销网,我们特在2014年创办了新昌县惠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核心基地的茭白销售及周边基地的收购业务,仅两年多的运营,销售公司已有亮眼发展,成为了绍兴市第一批“菜篮子”基地认定单位、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单位,2015年还被新昌县县政府授予“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

为有效推进茭白产品的营销,销售公司采用网格化管理,运用信息技术,详实记录种植过程中各项数据,建立微信二维码质量追溯系统,通过张贴二维码到产品包装上随市销售,实现追溯信息有效传递,由此形成了回山茭白的标识化推广及品牌化宣传。

而通过公司逐步的營销推进,目前核心基地的茭白产品已形成3种固定销售渠道:一是超市对接,现阶段已与绍兴市1家、新昌县2家大型超市缔结了固定合作关系,每日配送2 000~3 000袋;二是企事业单位,已发展固定客户4~5家,日配送量达1 500 kg;三是批发市场,目前主要售往常州、宁波、上海等区域,部分远销武汉、北京等大中城市,而与前两种渠道相比而言,通过批发渠道的茭白销量达到了总销量的80%。从价格上来说,前两种渠道较有优势,最高价达14元/kg,礼盒装更是攀升至20元/kg,而批发价就略低一筹,行情较好时大致为10~12元/kg,但如若产品滞销,价格就严重遭遇“滑铁卢”,最低低至0.4元/kg。

记者:如你所言,滞销的情况在茭白的常年销售中普遍吗?大致呈现怎样的市场规律?

杨秋华:销售难是截至目前合作社面临的最大问题,市场需求与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造成合作社较为被动的局面,偶尔会陷入需求旺盛而产量不足、需求萎缩却产量过剩的漩涡,这也成为了如今合作社欲求发展的一大瓶颈。

究其根源,自然灾害首当其冲,我们当地因位于东部沿海地带,台风、高温等天气多发,易遭遇生产灾害。尤其是台风,每年发生较为频繁,小台风侵袭不断,大台风也无可避免,2016年就造成了我们基地高山茭白30%~40%的严重减产。损失惨重,但却无可奈何,“靠天吃饭”终归得看其“脸色”,任何防御措施都无济于事。

而这一切也间接造成了市场的无序波动,灾害决定减产,减产决定供应减少,供不应求自然价格飞涨,供应方却又无货上市,只能是望洋兴叹;而当逐渐恢复生产,供应量上来了,需求却面临饱和,自然价格又是不断滑落,由此产销不对等成为了此阶段亟需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记者:高山之上,茭白种植对劳动强度的要求必然高于平原,请问目前的劳力状况是否成为了合作社发展的一大隐患?如何应对呢?

杨秋华:基地所处海拔达600 m,其地势的不平坦,加之茭白本身的管理难度,对劳动强度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间苗、除草、灌水、施肥、用药等对体力要求较高的种植管理环节多由男性劳力所承揽,而采收、清洗等则主要由手脚更为利索的女性劳力负责。

但新昌县由于工业发展较为突出,年轻力壮的劳力都基本被其吸纳,从事农业这种既繁重又琐碎事务的年轻人所剩无几,县域内众多土地遭空置荒废,流转费也逐年降低,基本上仅有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才愿意入农门务稼穑。我们基地也是如此,农户基本年龄都在50~65岁,虽然经验富足,劳动力却相对较弱,对于生产的发展及创新的引进等都是不小的挑战。而客观地来说,这种形势未来并不会有所好转,反而会每况愈下,农业将成为劳动力高需行业,关于如何应对我们目前还未有良策,仍处在努力探索中。

记者:销售难、灾害多、劳动力稀缺,这几大农业高发痼疾同时存在,势必造成发展不小的困扰,就目前状况而言,您对农业抱持着怎样的态度与感想?未来又会有何打算?

杨秋华:从十几年前从事蔬菜经纪人开始,我便开始与蔬菜行业打交道。说情结也好,说习惯也罢,对于做农业我已是义无反顾。的确,做农业风险高、投入大、回收慢,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轮番上阵,会让人有暂时的退却心理,甚至有过悔意。可是放眼望去,天下之事皆有不易,各行各业都有其辛酸与苦楚,每个行当都是过五关斩六将,农业也不外乎如是,因此我们唯有坚守,以耐心与恒心对抗之,方能突出重围实现长远。

但这也不意味着我们对风险阻碍等听之任之,通过对市场风险的剖析,我们依然还是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如销售难的问题,就可通过延伸深加工环节来有效缓解,目前拓展加工业务已纳入我们公司的建设规划中,未来将往制作茭白干、茭白酱等加工方向发展,以此解决产品滞销问题,相信其他问题也会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缓解或解决,船到桥头自然直,顺势而为终有对策。endprint

猜你喜欢
茭白高山农户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黑心”茭白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太阳、高山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钟情美人腿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