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湖生态旅游开发有节制:游人恢复元气 景区不伤元气

2017-09-21 08:00叶晓婷
环境与生活 2017年9期
关键词:湖景区山口生态旅游

◎本刊记者 叶晓婷

山口湖生态旅游开发有节制:游人恢复元气 景区不伤元气

◎本刊记者 叶晓婷

山口湖也叫山口水库,是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东南边缘的一块风水宝地,近20年来几乎未被开发。这个上世纪90年代末竣工的人工湖,有着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等多个名号,同时还是五大连池市及下游的备用饮用水源地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了使得这一宝贵生态资源可持续,增加自身“造血”功能,它的“守护者”黑龙江山口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在打自己的优势牌——碧湖、林海、名鱼、原生态,开发生态旅游。

五大连池山口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5% 张颖/摄

五大连池航线年内开通

6月初,《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从北京飞到哈尔滨,然后乘车400公里左右到达五大连池市。从市区向东南方向驱车,路上喧嚣越来越少,绿色越发浓重,约一个小时后,山口自然保护区蓦地出现在眼前。这里碧波浩渺、林海莽莽、鸟语花香,同时显得寂静深邃。

山口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程建国告诉记者,保护区是在人工湖山口湖的基础上建立的,处于小兴安岭山区向松嫩平原区的过渡带。由于交通相对不便,这片区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保护。

“五大连池市的机场预计年内通航,到时候游人到访山口湖就不用多次辗转了。”在程建国看来,保护区完全禁止人类活动并非最好的保护方法,在摸清山口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淡水资源、旅游资源和科普资源的基础上,为增强保护区自身的“造血”功能,在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上,适度规范有序地开发旅游,能让山口湖被更多人认知,自觉参与保护。

山口保护区管理局档案室主任马宏宇介绍,山口湖景区有典型的山谷湖区和山岭余脉景观,保存着完整的湿地景观,拥有原始自然的地貌,既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又是宝贵的科研素材,是开展生态旅游、拍摄影视剧和科研实习的理想场所。

城里人的元气恢复之旅

《环境与生活》记者到访当天是工作日,又赶上下雨,景区游客不多。来自河北廊坊的游客邱女士告诉《环境与生活》,她是山口湖的回头客,去年夏季她与友人来此游览时,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夜里只有树林、草丛里动物窸窸窣窣的声音,“最惊喜的是漫天繁星,这辈子从没见过这么多星星。今年来赶上下雨,又是另一番景致。”邱女士还描述道,她曾住在景区的游客中心,第二天一大早就听见窗外枝头上的鸟儿在引吭高歌,“人置身于苍翠中,呼吸着湿润清凉的空气,世界仿佛静止。”

马宏宇告诉记者,山口湖旅游区开发较晚,2000年才对外开放,如今游客量将近7万人次/年,游客主要来自黑河市、五大连池市及其周围市县、农场,以周末休闲游憩为主。近10亿立方米库容的山口湖是景区内最主要的地表水资源,湖水烟波浩淼,四周青山环绕,84平方公里的水域中分布着大小不等的湖湾、孤岛。随着城市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加大,人们追求自然、渴望放松的心情非常强烈,山口湖的生态旅游资源成为吸引城市高端消费市场的亮点。“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广大的庇护所,也让疲惫不堪的现代人能在大自然中恢复元气,是城市居民远离‘水泥森林’、品氧清肺、吐纳养生的重要目的地。”

山口湖的木质观景亭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叶晓婷/摄

山口湖鸥鸟翔集

山口湖盛产野生菌类

马宏宇透露,为方便游客领略山口湖景区水天一色、群山拥翠的景致,景区去年6月开通了免费旅游直通车便民服务业务,每年6月至10月旅游旺季期间运行,期间每日一班早8点于五大连池市市区发车,当日下午4点半从景区返回。游客可购买20元景区门票,凭票免费乘车。

山口湖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它拥有独特的构造地貌和花岗岩地貌地质遗迹景观。

筹建博物馆进行环境教育

山口湖景区还是国家地质公园,它拥有独特的构造地貌和花岗岩地貌地质遗迹景观。在经历了亿万年的构造抬升、断裂及风化剥蚀作用后,深埋在地下的张广才岭期和印支期花岗岩露出地表,形成了石峰、石林、石芽等不同景观,游人乘船时可观看湖两岸耸立的奇峰怪石,如八戒石、石猿山、神龟岛等象形山石。

程局长透露,景区目前正在筹建一座博物馆,进行本区生物多样性、地质景观以及环境教育内容的集中展示,增强游客对山口湖景区生态价值的认识。

修栈桥保护地面植被

在山口湖,一座高35.7米,长763.8米的大坝尤为显眼,它拦住来自小兴安岭的湍急水流,为下游地区的灌溉、防洪、发电等立下了汗马功劳。记者注意到,坝上的每根路灯杆上都架着一台小型的风力发电机。程局长介绍,本着有利环保等原则,管理局在景区内大力开发并使用风能等清洁能源。山口湖景区还被列入第五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

站在坝上俯瞰,坝下是连片的水泡子,由香蒲等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贯串起来,还有灌木柳、珍珠梅等耐水植物增加湿地的绿量。自坝上拾级而下,走进湿地,不时有野鸭等动物从水面上滑翔而过,留下身后一圈圈的涟漪,水里还有鱼儿吐出的气泡,林间则是各种鸟类在斗歌,好不热闹。水网间依地形情况,修建了不同类型的游览桥,如绳桥、荡桥等,形成了湿地桥园。据了解,山口湖是云雾多发区,在林地里有时候还能目睹雾凇景观。

山口湖的植被覆盖率达97%,林中树木各异。《环境与生活》记者发现,在植被需要保护的地段,架起了悬空的木质游步道(栈桥),高出地面30~40厘米,起到保护地面植被的作用。走在蜿蜒的木栈道上,两旁是葱郁的树林,风吹过,树木飒飒作响,远近错落的啁啾声与之应和,更显得环境空旷寂静。

山口湖的秋色。山口湖以纯净、自然、原生态为主要特色,与周围旅游区形成资源互补。

不搞“断子绝孙”式捕捞

有趣的是,景区的垃圾箱做成了鱼的造型,与山口湖盛产40多种北方珍稀特产冷水鱼相呼应,成为独特的景观小品。马宏宇提醒,到山口湖旅游必须吃的美食就是湖里盛产的有机野生冷水鱼。这里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大Ⅱ型水库(库容大于1亿立方米而小于10亿立方米 ),水凉,鱼的生长期长,建设山口湖时淹没了林区,所以库底积存了大量树根、树枝,为高白鲑等冷水鱼提供了天然的有机饲料。湖里的高白鲑、大鲢鱼等品种获得了有机认证。湖区不允许投喂饲料,捕上来的鱼大小、重量皆有规定,不够大、不够重的皆应投回湖里,不搞“断子绝孙”式捕捞。

山口湖的植物

“早上六七点钟,黑河、哈尔滨甚至省外地区的货车就会来山口湖购买有机鱼,售鱼码头成了特色市场。”马宏宇介绍,游客来此还能品尝山野菜、山靛果等,这里还生产木耳、猴头菇等菌类及泽泻、草乌、桔梗、平贝、玉竹等中草药材。

山口湖旅游景区的漂流等亲水项目均安排在山口大坝之下,以免影响水库水质。 叶晓婷摄

在植被需要保护的地段,山口湖架起了悬空的木质栈桥。

以纯净、自然、原生态为特色

山口湖周边有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瑷珲历史陈列馆、黑河龙珠远东国际SSS级滑雪场、黑河边境出境游等旅游产品,有的以火山遗迹观赏和休疗养为主,有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有的以中俄边境游为主打项目,形成了激烈的区域性竞争。相较之下,山口湖景区缺乏人文历史资源,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不过,程局长并不担忧山口湖的客源,他自信地告诉记者,山口湖以纯净、自然、原生态为主要特色,与周围旅游区形成资源互补,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市场潜力巨大。

山口湖所处纬度较高,年平均气温低,各种生物生长缓慢,水域生物活动受到制约。山体土层脊薄,黑土层积累缓慢,生物生长力弱,一旦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极难恢复,属于生物更新脆弱地区。山口湖集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身份于一身,乍看起来是有矛盾的,因为旅游开发就意味着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程建国表示,保护区多年来以呵护生态环境的初心保护了这片山林湖库。

游客活动多在坝下

为使该区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五大连池市将山口自然保护区定位于该市唯一的水域生态功能区,并纳入《五大连池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为进一步规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保护区先后完成了《保护区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生态旅游规划》等计划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的批复。

山口大坝外的天然湿地 叶晓婷/摄

旅游区内的一草一木都要求保持原貌,严禁规划外的建筑,必要的景点建筑物必须经过主管部门批准,否则一律取缔。同时,餐饮、采摘、垂钓、住宿等游人活动相对密集、停留时间长久的景点均设在坝址以下,坝址以上(含大坝)只设少部分自然风光观赏、科普等项目,尽最大力量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排除了旅游中的非安全性。旅游所得的收益还可反哺保护区的维护工作。

此外,山口湖区内主体资源是水库和山体,可供进行设施建设的平坦地面积较小,由于该区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的开展限制在试验区和缓冲区,这就在空间上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山口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河流冰封期较长,旅游活动受季节因素限制较强,所以难以全面展开四季旅游项目,这对旅游开发而言是劣势,却也因此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让山口湖得到休养生息,让山山水水也度个假。

程建国强调,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管理局始终注意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但目前对湿地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尚缺乏足够的科学认知,应该进一步研究其生态系统变化规律及区内自然资源,更好地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良性循环。

本栏目责编/叶晓婷 yexiaoting@vip.163.com

猜你喜欢
湖景区山口生态旅游
倪祥润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大纵湖景区二咏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nevi 加维亚山口的雪
以提升城市活力为目的的滨水景观规划理念实践——苏州澹台湖景区概念性规划设计
最长水上扁带行走纪录1小时内走完674米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李香蘭」の真実に迫る——山口淑子さん没後1年トークセッション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