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队的藏北无人区穿越之旅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影像记

2017-09-21 18:21刘东君
西藏人文地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双湖第三极考察队

刘东君

近日,西藏自治区吴英杰书记和齐扎拉主席在拉萨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进行授旗。这是我国时隔40多年后,由中科院牵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大规模综合性科考。据悉,此次科考将持续5到10年。前不久,西藏世界第三极国家公园(色林错片区)有关项目工作专题会议在拉萨召开,就完善《西藏世界第三极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提出意见。此次科考将色林错江湖源作为首个考察区域,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江湖源生物与生态变化考察队将在此对高原动植物进行考察,为西藏第三极国家公园色林错公园的建设提供生物多样性和草地生态系统基础数据。记者跟随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江湖源生物与生态变化考察队19名专家深入平均海拔约4700米的色林错江湖源区,记录科考队在“第三极”动植物世界进行踩点考察工作的点点滴滴。据介绍,色林错江湖源区涵盖羌塘、色林错和可可西里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部分区域,是我国高寒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核心地区。

考察队从拉萨出发,途径纳木错景区,在前往色林错的路上开启了动植物考察工作。据总带队杨永平介绍,本次科考以踩点、摸底为主,是为下一步的细致考察打基础。据悉,考察队包含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类动物、生态与植被5个小组。

色林错地处西藏自治区申扎、班戈和尼玛三县交界处,最大宽度45.5公里,长77.7公里,面积约为2391平方公里。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湖泊中面积变化最大的就是色林错,其面积从1976年至今扩张了40%左右,现已成为西藏第一大湖。

高原鱼类种类较少,且生长慢、代谢慢,主要有裸鲤和高原鳅。其中,对色林错裸鲤的耳石(硬骨鱼类内耳中的碳酸钙结晶体,类似树的年轮,可以检测鱼的年龄,同时,耳石沉积的化学元素能够精确记录鱼类所生长水域的环境变化)进行研究,可分析几十年来,色林错水体环境的变化。据介绍,色林错附近分布有许多小湖,对这些水域的鱼类基因进行研究比对,以便推断出这里的地质构造是如何演变的。据悉,高原鳅在河水中与色林错裸鲤并存,而色林错中却只有色林错裸鲤一种鱼类。

记者有幸在色林错湖畔观察到了一次探空气球放飞过程。据介绍,探空气球是一种气象仪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江湖源湖泊与水文气象考察队的科研人员将气球充以氦气,并捆绑上气象传感器后放飞,直到气球爆裂为止。在这期间,气象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将显示这里的温湿度变化情况。据悉,在10余天的气象考察期间,科研人员每日将会例行放飞一个探空气球。据中科院专家介绍,色林错湖区在青藏高原整体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加强这一区域的气象观测,将对研究全球气候变暖以及青藏高原整体生态系统演化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为了拍摄湖中的景象,记者专门带了一款国内最新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来自臻迪集团的“PowerRay小海鳐”。这款长得像鳐鱼的小型水下机器人为此次科考报道增添了一层迷人的面纱。记者一行跟随江湖源湖泊与水文气象考察队科考人员,坐着橡皮艇奔赴距湖畔营地25公里处的湖面工作平台。科研人员尝试在色林错湖中提取湖底沉积物样品。“PowerRay小海鳐”一展风采的时机到了。

在色林错安营扎寨期间,我们驾驶越野车在色林错湖畔翻越两座丘陵,从不同角度观察色林错,时而瞥见藏羚羊、藏原羚、牦牛等生物,时而水鸟从头顶划过飞向湖的深处。身临色林错湖畔,遥望湖中的岛屿,仿佛置身热带海洋中,又仿佛在另一座有水的星球,独特而壮阔之美让人窒息。

接下来,我们又奔赴中国海拔最高县——双湖县。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毗邻青海省“可可西里无人区”,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县城所在地海拔5020米,被称為“生命禁区”。“双湖”是藏语“错尼”(意思为两个湖),因地处康如湖和惹角湖而得名。1996年,为开发藏北无人区,国家设立了双湖办事处。1993年,成立了双湖特别行政区。2013年,双湖县正式挂牌,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县。

有一句话说得有理,不陷车不算到过那曲。记者一行“如愿以偿”,在进入双湖县的路上,亲历了陷车之苦恼。从班戈县前往双湖的公路正在建设中,车辆不得不沿便道前进。时下正值藏北雨季,记者的车辆陷入了草甸掩映下的泥潭中。科考队员们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演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泥潭救车记”。

从双湖县城前往普若岗日冰原的广袤区域里,是辽阔的双湖无人区,除了壮美的高原风光,还有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大嘴乌鸦等高原动物的身影。沿途我们采访了双湖县的野保员、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站,可以增加受众对双湖无人区的了解。普若岗日冰原距离双湖县城约90公里,冰原末端海拔5500米,是全球中低纬度最大的冰川(是世界第三大陆地冰川,其余两个冰川在南北极洲),面积约420平方公里。

在14天的报道中,从北往南,记者跟随科考队穿越双湖、尼玛、申扎三县,这里是典型的藏北无人区,我们经历了湖心取样、冒雨露营、泥潭陷车,可谓风餐露宿;我们还记录了丰富的科考内容,甚至体验了深度游的快感。如果让我总结一下对此次科考的感受,我想说,科研工作者不畏艰辛、严谨的工作态度是让我们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漫漫科考路,期待和科考队员们西藏再相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湖第三极考察队
进军“世界第三极”的科考
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回国
世界海拔最高县西藏双湖县纳入国家电网主网覆盖
绘制西藏纪录片类型的新图景——《第三极》《天河》的纪录精神大转变
文化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第三极文化” 的思考
西双湖
以《第三极》为例探析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发展途径
动物爱耍伪装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