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美食”背后隐藏的套路

2017-09-21 18:42
晚晴 2017年9期
关键词:焦虑症套路排队

为了致“这些年我们已悔或者无悔的追逐网红之路”,我们甘愿再跟风刷一次屏,看看“网红美食”背后藏着的秘密。

我们走过最长的路,是营销手们前赴后继的套路

这两年,每隔一段时间,总有几样东西几家店、某条马路某个景点,顶着“网红”的帽子引发排队热潮。其中,尤以食物界“网红”表现突出。葱油饼的香味尚未散去,奶酪、奶茶、肉松蛋糕等相继刷新排队时长。如果古人有言“酒香不怕巷子深”,那如今这话已被“网红美食”拓展出了后半句“只要套路走得真”。

“排队经济”的套路:一要取“老名”,长脚爷叔、王家姆妈、李师傅、张阿姨,“越老的听上去越有秘方,阿姨不会骗人”;二要舍得料,芝士草莓牛油果,放足了一定能够火,因为跟风“网红”甜品的路上,女生们眼里只有面前的一薄片芒果,哪管街角的水果摊上花一样的钱就能抱回一整只芒果;三要拉人气,组织些“无业游民”来排队,排到头了可以重来,头尾相连,开辟“黄牛”新领域;四要懂摆谱,什么每天只卖300个,每人限购仅2杯,来吃饭还得对暗号;第五,还得找些网络大号来试吃,要知道,没有不会P图的公众号,更没有吝啬赞美的营销号。最后,“为什么非得等别人来捧成网红,我自己就能命名网红,‘网红年糕‘网红烂糊面,我的商品就这样叫,谁又能说不可以?”

插科打诨间,“网感”的用料、接地气的名称、排队的雇佣军、伪装的高姿态、推波助澜的“大V账号”——几乎一件件都与网络上揭开过的“后真相”不谋而合:有人在网红店不远处遇见了摆地摊的“二道贩子”,有人揭开了营销号明码标价的推广费。这两年我们走过最长的路,恰是营销手们前赴后继的套路。而事实上,人们永远无法预测哪样吃食会突然走红,同样,人们也无法料到哪家店会在你排队之前就跌落神坛。

社交时代的“存在焦虑症”,多少人能够独善其身

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吸引我们不断刷屏,争相参与每一个热点?那些被套路的时间,隐藏了多少人际间的秘密?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章友德教授提出,这多少映射了当代人的“存在焦虑症”,社交媒体时代,不少人隐身手机后,心里却有一座孤岛。每当此时,我在场,我看见,我拥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一连串心底的秘密被互联网无限放大。“网红美食”之外,口红、邮筒、涂鸦墙先后登上过网红榜,引来如潮人流。这些“网红队伍”里的人都有相似心态,用相对可控的花费,换取一份朋友圈里被点赞的满足感,为“我存在”快乐多一会儿。

现在,许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朋友圈里的人生并非人生的全部真相。有人一个月只进了一趟健身房,却凭一张照片就刷出了健身达人的存在感;有父母只有短短一两小时的带娃时间,但可以凭几张照片刷出“父/母慈子孝”的温馨感;有人笑嘻嘻地对着镜头吐舌头,但可能他刚刚经历了人生大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朋友圈人生与“网红美食”异曲同工,都是为了社交而存在的“生活在别处”。

英语里,有个专门来描述这种行为的词“fomo”(fearofmissout),直译为“害怕错过”。这个词在2013年被收录进牛津词典,英国人承认,社交时代里人们普遍患了病——“存在焦虑症”。有意思的是,作为fomo的研究者,牛津大学教授提出,这种病症并非新现象。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类有强烈的愿望成为某个群体的一部分,被接纳、被认可、被重视、被记忆。于是漫长的人生,我们有无数次陷入“存在焦虑症”的可能。小婴儿啼哭求拥抱;孩提时闯点小祸求关注;念书后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簇拥都会让少年的心飞扬一整天。这些行为在社会学家眼中,都是为存在而焦虑。只不过今天的社交媒体让人们更容易感知他人的生活,并在知悉他人的一举一动后,为自己没能加入其中而患得患失。

我们都有这样无比真实的经历:长假里,如果没在朋友圈晒几张蓝天白云的出游照,都不好意思逛微信;可即便身处景区,我们依然无法避免另一種恐慌,“万一在我专心游山玩水时,错过了人人共襄盛举的热门事件呢?”现在,谁还能拍胸脯保证,自己能独善其身。(来源:《文汇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焦虑症套路排队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完形填空精练一则
怎样识别焦虑症?
长期慢性疼痛,小心焦虑症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排队做操
眼下有套路
排队回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