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2017-09-22 01:57黄志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后遗症康复社区

董 娜,黄志玉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 400042)

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董 娜,黄志玉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 400042)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于我院康复科的9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之数量表(QLI)。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MBI评分、QL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SF-36评分、MBI评分、QL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够促进其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社区康复护理;脑卒中后遗症;生活质量;功能恢复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临床常见疾病,最新研究调查,脑卒中的发病率以每年9%的速度剧增,是我国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脑卒中患者即使经过临床抢救幸存,但也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卒中后遗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作者通过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发现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部分恢复其肢体功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于我院康复科的9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64~77岁,平均年龄(67.3±5.4)岁,病程53~72天,平均病程(39±7.7)天,脑出血33例,脑梗死63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1)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首发,且均处于出院恢复期;(2)病程不宜过长;(3)因脑卒中后遗症不能生活自理;(4)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无认知能力障碍;(5)患者及(或)家属知情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包括(1)遵循医嘱规律服用药物;(2)进行家庭自我康复;(3)定期随诊。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上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方案:(1)心理护理:科学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个体化设计心理护理方案,进行针对性交谈,缓解患者的焦虑、忧虑状态,树立对康复治疗的信心,培养积极乐观心态;(2)功能恢复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进行肢体运动训练,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并鼓励家属参与训练活动内容,协助患者坚持进行康复训练;(3)生活自理护理:训练患者进行进食、更衣、洗漱等日常必须活动,要按照从简到繁的原则,培养患者耐心,逐步完成训练内容。

1.4 评价指标

(1)SF-36评分评估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总体健康、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功能、精力、社会等8个方面,总分800分;(2)MBI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能力,自理:100分;轻度功能缺陷:75~95分;中度功能缺陷:50~70分;重度功能缺陷:25~45分;严重功能缺陷:0~20分;(3)QLI评分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包括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家庭及社会支持、对未来的认识等,每项3级评分,为0~2分,总分10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F-36、MBI、QL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指标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指标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SF-36 MBI QLI观察组 干预前 471.4±99.1 19.94±7.13 6.31±0.56干预后 572.8±121.5▲★ 63.74±5.64▲★ 7.39±0.74▲★对照组 干预前 469.3±88.4 20.73±7.43 6.24±0.42干预后 493.7±117.2▲ 25.64±6.07▲ 8.78±0.50▲

3 讨 论

脑卒中又称为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幸存的脑卒中患者多半有严重的后遗症,如严重偏瘫、瘫痪的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学习认知障碍,空间识别能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最新研究报道,脑卒中开始趋向年轻化,加大家庭及社会负担。目前对于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仍是临床的巨大难题,因此,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及肢体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2003年美国逐步实行的脑卒中中心认证制度,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和治疗体系在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发挥了重要作用[4]。从美国临床实践经验中,给予我国治疗脑卒中及其后遗症患者启示和借鉴,加大完善脑卒中中心防治体系的进程,其中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社区护理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强调维持患者最佳机能状态和残障最小化护理。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着增高,有规律、科学、系统的康复护理对降致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非常重要,成为患者的迫切需求[5]。作者通过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6个月,对其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评估,发现患者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提高,并能够促进其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1] 黄海云,彭生辉,周 晶.手工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5):526-530.

[2] 马剑波,孙 恺,马 冲.青年脑卒中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6,2(1):45-50.

[3] 张彭跃,胡永善.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脑功能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78-82.

[4] 陈现乐.美国脑卒中中心认证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2):115-116.

[5] 兰火连.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2):108-112.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2

B

ISSN.2096-2479.2017.13.13.02

猜你喜欢
后遗症康复社区
春天的“后遗症”
社区大作战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