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黑夜变得透明不是那么简单

2017-09-22 12:32王鹏飞
兵器 2017年9期
关键词:夜视头戴微光

王鹏飞

在刺杀本拉登那样的特种行动中,特种部队使用夜视仪与红外激光瞄具枪战的场面令广大军事爱好者印象深刻。然而不论是在靶场还是在战争游戏里,常人都并没有机会体验夜间射击。作为一位战术射击与夜视仪的双重爱好者,笔者有幸在菲律宾战术射击靶场多次体验夜间射击,对所涉猎的夜视射击理论进行了实践与验证,并尝试了几种国内外相关资料未有涉及的新技术,在这里与广大军友分享~

装备

在分享射击体验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夜视仪的概念。按照成像原理夜视仪可分为微光、热成像两类。微光夜视仪是利用像增强管把微弱光线增强到肉眼可见。热成像夜视仪是探测环境物体不同的温度(远红外线)来成像,所以也叫热像仪。由于微光夜视仪造价低体积小,是单兵常用装备。近年来,热成像仪逐步小型化,也出现了单兵头戴的热像仪与微光热像复合夜视仪。

微光夜视仪的核心性能指标是亮度、分辨率,其他还有可视距离、视野范围、放大倍率、最小焦距、出瞳距离等等。从二战诞生至今,军用微光夜视仪已经历4代的发展。国内民用市场常见的一代夜视仪,核心部件是60年代的技术,虽价格低廉但效果差强人意。目前欧美主流的军用微光夜视仪是3、4代,像增强可达数万倍,分辨率达到70对线以上。近年来则出现了彩色微光夜视,但并没有列装服役的消息。

红外线包括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近红外接近可见光波长。微光夜视仪的工作频段为可见光和近红外。我们在淘宝上经常见到的所谓“红外微光夜视仪”其实就是微光夜视仪,而不是“微光夜视”与“热成像”的复合产品。商家并未分清这两种红外线的区别,造成了许多混淆。

根据使用方式,夜视仪分头戴、枪载、手持等。放大倍率有多倍放大(望远)与单倍(无放大)。此外还有单双目,有无红外补光、分划等的区分等。

用途

不管微光夜视还是热像仪都属“观瞄”设备,战术使用上无外乎“观测”与“瞄准”两方面。观测即通过夜视仪观察了解周遭黑暗中的环境与敌我势态。远距离侦察通常手持或枪载,选择多倍放大的夜视(相当于夜视望远镜)可以看清远距离物体。近距离观察则多用头戴,选用单倍夜视,视野相对较大(多数可达42度视野),以获得最大观察范围。

由于夜视仪的景深很小,作为瞄准使用,难以实现不同距离的准星照门/觇孔相对清晰成像,因此这时就无法使用枪支上的传统机械瞄具。为此,当夜间戴夜视装具持枪瞄准时,则有“头戴夜视+红外激光指示”与“夜视瞄准镜”两种方式。近距离多采用“夜視+红外激光指示”。此时使用头戴单倍夜视仪观测,同时通过皮卡汀尼导轨等方式将红外激光指示器固定到枪身并与瞄准基线平行。视野中可以看到一道激光指向目标,激光落点即弹着点。这样的优点是可以有较大视野,射击时不影响观察周遭环境。缺点是在对方也有夜视装备时,红外激光会暴露自己。

远距离瞄准多采用“夜视瞄准镜”模式。此时须采用多倍放大夜视仪,且要求有瞄准分划,并通过皮卡汀尼导轨等将夜视仪固定到枪身上,瞄具校调后与瞄准基线平行。射手裸眼通过夜视瞄具进行观瞄射击。夜视瞄具的优点是隐蔽性较强,但视野较小同时只能观察枪身指向的目标。

此外,由于全息瞄具不涉及对焦问题,近距离战斗还可以采用头戴夜视仪器配合全息瞄具。当然,在枪身后方,全息瞄具的亮光同样会暴露自己,或许全息瞄点本身做成红外波段的可以有所改善。

战术

电影中头戴夜视仪进行夜战的美国特种兵似乎非常拉风。但实际上夜视仪的使用既不舒服也不容易,不论侦察还是瞄准,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就观察来说,远距离侦察的方式类似于望远镜,只是在单色、低亮度条件下发现目标会更加困难。有时为了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人们会将夜视仪与高倍瞄具串联起来使用。一个头戴夜视与枪载高倍瞄具的配合使用就可以完成远距观、瞄与近距观察的兼顾与快速切换。由于夜视仪的目镜(屈光度)与物镜(焦距)均可调节,我们首先要调整目镜到相对最清晰状态,然后再根据目标距离调整物镜焦距至清晰成像。

而近距离观测,特别是寻路避障就有点问题了。首先夜视仪的视野很小,除了海豹使用的GPNVG 18夜视仪拥有横向120度视野外,绝大多数均为42度以内,与望远镜相当。夜视行进就相当于拿着望远镜走路,除了正中很小视野范围,其外两眼一抹黑,磕磕绊绊就是必然。技术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很笨:通过持续扫动头部来把很小视野的成像“拼”出一个完整视野。这种不断摇头的动作就像从左到右一行一行的“擦窗户”,用“抹布”把“脏玻璃”从下到上一行行的擦干净,“擦”出一个完整的画面;或者可以类比电视机的“逐行扫描”。

这种扫动要领是先近处后远处(由下到上),并把所有现场的画面信息都记忆在脑中,然后根据记忆来定向寻路。其实这一原则同样存在于低光手电战术。为了避免暴露,战术手电的使用多是瞬间点亮持续熄灭。射手一样需要记忆瞬间照亮后的画面,并在移动中根据记忆估计自己、障碍与通道的位置关系。

观瞄射击相对简单,“头戴夜视+红外激光”的射击模式时,与白天使用可见光激光指示一样,“指哪儿打哪儿”。在夜间由于没有背景光的干扰,激光指示会更加醒目。如果对方可能有微光夜视装备,我们就需要尽量减少红外激光的照亮时间。这时应采取类似手电战术的方式,瞬间点亮,射击后即关闭。以减少远处敌人准确定位我们的概率。

在行进间射击过程中,由于视野集中在目标上,我们必须将行进路径上的障碍与通道提前“扫”清楚,确保脚下道路没有“绊脚石”。同时,行进步伐要严格按照“小碎步、搓着走”的要领来,以免脚下拌蒜导致意外摔倒或动作变形。上身姿态则尽量保持战术射击的一般姿态,以更好的对冲后坐力并保持身体的紧张与灵敏性。endprint

在这种射击模式下,尽量选用“单目夜视仪”,并将夜视仪置于左眼(弱手侧眼)。这样我们可以留出右眼(强手侧眼)来保持大视野的微弱视觉,增强环境感知。这同时在光线稍强或突然由暗入亮时(如夜间进入亮灯处),右眼可以迅速进入机械瞄准状态,而不必翻起夜视仪,节省宝贵时间。当然,单目夜视会丧失立体视觉,对距离判断会有影响。

在“夜视瞄具”射击模式下,如果把夜视仪固定到枪身上,我们的视线就不得不“绑定”到枪轴线上,这时我们就要在左眼增加一个头戴夜视仪,用于感知周围环境,同时右眼使用枪载夜视瞄具瞄准。或者干脆选择“枪载瞄具+头戴夜视”的方式,在右眼上头戴夜视,就可以兼顾感知周遭环境与枪械瞄准了。

探索

除了验证已有的夜视射击方法,笔者还探索了一些新的射击方式。比如,对手枪来说,由于枪身短小且套筒存在剧烈运动,枪身难以安装瞄具,只能采用枪载红外激光配合头戴夜视进行射击。但这样又会暴露射手。笔者在实际体验中发现了一种另类的射击方式。对于一些准星照门有夜光功能的手枪(比如格洛克部分型号)来说,左眼使用头戴夜视仪获得夜视视野,同时右眼睁开,将手枪准星照门对准左眼夜视視野里的目标,这样射击即可获得相对精准的射击效果。当然,这种观瞄射击方式需要夜视仪光轴(成像中心点)尽量保持在视野中心,以免夜视视野边缘的扭曲导致瞄准偏差。

笔者在菲律宾体验的场地是当地国际防卫手枪协会比赛使用的场地,同时也是当地军警执法单位的训练靶场。由于管制相对宽松,有幸携自带夜视装备进行夜间射击体验。本人使用的是一款白俄罗斯的脉冲星CHALLENGER G31×21三代微光夜视仪。三代夜视仪普遍价格昂贵,笔者在淘宝购买的二手价格仍达1万多人民币(一手价更达到4万以上)。而市面常见价格低廉(3千人民币以内)的一代管夜视仪则效果较差,星光条件下很难看清物体。这里再介绍一个笔者发现的小窍门:我们可以通过两级一代夜视串联来获取亮度的显著改善。这时总的光增强倍数就是两个夜视增强倍数的乘积。虽然成像效果仍不如二代夜视,但总体性价比却较高。两个一代夜视(如脉冲星GS1和育空河哨兵)价格不过5000元左右,而一个二代夜视通常要1万多元。注意由于单倍的一代夜视成像清晰度不高,多倍放大的一代夜视则清晰度较好,因此尽量不要串联两个单倍夜视仪,而是应对单倍夜视和3-5倍放大的枪载夜视仪进行串联,以免画面过于模糊。串联后既可以有效的瞄准夜间远距离目标,也可以使用头戴单倍夜视仪兼顾近距离观察,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夜视头戴微光
微光
追光
微光
圣诞老人
夜视能力药水
头戴彩冠的冰脊龙
快乐动物园
OIP公司获得夜视瞄具定货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