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垄断的财富国际转移效应研究

2017-09-22 21:27黄林王智强
现代管理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美国

黄林+++王智强

摘要:建立在美国强大综合国力基础之上的美元本位制是一种自然垄断。凭借对美元发行权垄断,美国从全球掠夺财富。转移的路径包括:用发行过量的美元购买他国商品或境外投资,通过美元贬值减免国际债务和刺激美国商品出口,借助美元汇率波动引起的国际商品价格波动获取投机利润等。应对美元垄断的财富转移效应,我国应加快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人民币国际影响力;有序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打破美元国际货币垄断地位。

关键词:美元垄断;财富国际转移;美国;人民币国际化

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达国家凭借在国际金融中的垄断地位,从其他国家转移财富,美国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拥有财富最多的经济体,美国尽管时常也受到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困扰,但其头号强国的地位没有改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自然垄断着美元这一最为主要的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凭借对美元发行权的垄断,美国从全球获取大量财富。也正是凭借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美国的经济金融政策深刻的传导和影响到其他国家。对美元霸权的重要性,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得最为形象:“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

一、 美元取得世界货币的垄断地位

欧元之父蒙代尔说过,“最强大的货币是由最强大的经济力量所支撑,这乃是一个实际的历史惯例和事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美国经济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提供了坚实基础。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以及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度的南北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美国率先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打破了英国工业垄断地位,并迅速趕上并超过英国、法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此时,美元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还不足以同英镑、法郎等国际货币相抗衡。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老牌金融经济强国造成了严重损失,但美国却在战争中大发横财,工业进一步发展,军事实力大幅提高,并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依靠美国强大的综合实力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货币国际地位的下降,美元逐渐成为国际交换主导货币。1944年,美国主导建立了一种新型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中心,正式确立了其世界货币的霸主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欧洲、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从战争中恢复并快速发展起来,然而,美国却饱受战争和经济危机的困扰,其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动摇,最终,以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垮台为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牙买加体系。在牙买加体系下,由于与黄金脱钩,美元失去了在世界经济中与黄金等同的特殊地位。同时,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垄断地位受到来自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货币的挑战。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货币占国际储备的份额开始下降。尽管如此,美国依然是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这就决定了即便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作为国际货币的霸主地位没有改变。

综上所述,美元的世界货币垄断地位,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基础上的,“是一种自然垄断”。凭借对最主要世界货币——美元的垄断发行权,美国从世界其他国家掠夺大量财富,这也是美国能够从全球金融危机中迅速走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 美元垄断的财富国际转移效应

美国凭借美元的世界货币垄断地位转移世界财富,不外乎采取如下方式:用美元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以及进行境外投资转移其他国家财富;依靠美元贬值减免国际债务并增加商品出口转移其他国家财富;借助美元汇率波动及其引起的国际商品价格的波动转移其他国家财富。

1. 美元外流的财富转移效应。

(1)美元外流的必然性。在纸币体系中,从马克思的物价总水平模型可以推出货币数量论的基本模型,马克思的价格总水平理论与货币数量论是相同的。我们知道,货币数量论的基本模型是费雪方程式:

MN=PY(1)

进一步可以得到各个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为:

由式(2)可知,如果过量发行的美元停留在美国国内,那么,GDP平减指数增长率应该等于美元供应量增长率与真实GDP增长率的差值。自1995年以来,美元供应量呈现出J型增长趋势,然而,美元的大量发行并未引起美国国内物价总水平有较大幅度上涨,美元供应量增长率与真实GDP增长率的差值普遍高于GDP平减指数增长率。由此可以判定,过量发行的美元,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了世界其他国家。

(2)购买他国商品的财富转移效应。购买他国商品尤其是战略性资源,是美元流向其他国家的一种形式。值得指出的是,美国的这种“购买”与马克思经济理论所分析的购买不同。马克思经济理论认为,真正的购买应建立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之上,商品的购买者必须创造或拥有一定的价值量,才能交换另一个具有等量价值的商品。然而,美国购买其他国家商品,并不必然以一定价值量为基础进行交换,因为美元是世界主要的结算货币,美国可以用美元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和服务。而流到其他国家的美元,由于经济交易、结算和支付需要,很大一部分以外汇储备的形式留在这些国家,没有立即行使对美元的要求权,向美国换取货物、服务与资源。因此,以美元为媒介进行的国际交换是一种不等价的交换,在这种不等价的交换和不对称的流动中,美国得到了其他国家创造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财富,而其他国家得到的只是随时都会贬值缩水的“美元钞票”。

(3)境外直接投资的财富转移效应。过量发行的美元还会采取对外投资形式流向其他国家。逐利是资本的本性,美国国内的跨国企业把美元输出到发展中国家,“那里资本少,地价比较贱,工资低,原料也便宜”,因而能够提供较高的利润率。尤其是在美国出现经济危机之时,由于国内投资回报率比较低,相当部分美元变为游资流向了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高利润率行业,进而从中大量获利。据统计,1995年~2015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从6 990.15亿美元增加到50 406.48亿美元,增长了约6.2倍,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0.38%。但这些利润实质是东道国的劳动者利用本国的资源所创造的包括超额剩余价值在内的剩余价值。因此,美国将美元进行海外投资获取利润,是财富从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向美国转移的一种形式。endprint

2. 美元贬值的财富转移效应。

(1)美元大量发行与美元贬值。在纸币体系内,单位纸币代表的价值量

由(4)可知,当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并且流通中纸币数量的变化率大于社会商品总价值量的变化率时,单位纸币代表的价值量下降,纸币贬值。据统计,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大致经历三次贬值。其中,1970年~1980年与2001年~2012年的两次美元贬值均和美元的大量发行相关。

(2)美元资产缩水的财富转移效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许多国家以美元作为主要外汇储备,同时还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随着美国贸易赤字的积累,其他国家拥有的美元资产也在积累,这意味着美国的国际债务在不斷增加。美元大量发行,美元贬值,美元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所代表的价值也随之减少。美元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所代表的价值减少,相当于美国对世界各国的债务得到了部分减免。当国内经济不景气或者出现危机时,美国当局往往会采取这种方式。代表一定价值量的美元资产自动缩水,实际上是一种财富转移,即财富从债权国向债务国--美国的转移,这种财富转移实质上是美国以损害他国利益为手段,帮助本国走出经济危机泥潭的一种以邻为壑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贸易赤字和国际债务不断攀升,截至2012年12月31日,美国未偿还债务达到16.43万亿美元,全球持有美国国债55 738亿美元。这些庞大的美国外债,在美元贬值下自动产生了与贬值幅度相当的美国债务减免。

3. 出口增加的财富转移效应。美元大量外流形成的全球流动性投机于国际大宗商品,会推高国际物价总水平。尽管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本币对美元升值部分抵消国际物价上涨带来的冲击,但作用不明显。因此,大多数国家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必然会增加生产成本,进而会引起最终产品价格的上涨,产品价格的上涨在较大程度上会削弱这些国家商品出口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美元贬值,美元汇率下降,使得美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而其他国家出口的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商品出口的竞争力得以提升。其他国家商品竞争力下降,美国商品竞争力提升,有助于美国商品出口的增加。商品出口的增加,意味着美国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交换中实现更多的价值,一些国际垄断巨头能够获取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或者垄断利润。这也就意味着其他国家创造的财富被更多地转移到美国。

此外,商品出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美国贸易赤字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消化国内过剩的商品,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可以起到复苏经济的重要作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提振美国经济,美联储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推出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全球注入了大量流动性,以此刺激美国商品出口。

4. 美元汇率波动的财富转移效应。美元汇率波动成为国际金融资本掠夺世界财富的重要手段之一。国际金融资本大多集中在美国的华尔街,这些金融资本家往往在美联储身居要职,能够在第一时间知晓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美元汇率的走势。于是,国际金融资本将大量美元用于国际投机,牟取暴利。在美元汇率开始贬值时,国际金融资本会大量买入粮食、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期货,由于美元贬值,粮食、资源的国际价格不断攀升,在期货到期时,实际价格会远远高于合约规定的交割价格;同样,在美元汇率即将升值时,国际金融资本会卖出重要战略物资期货,由于美元升值,粮食、资源的国际价格不断下跌,在期货到期时,实际价格会远远低于合约规定的交割价格。通过这种方式国际金融资本获取了巨额利润,而这部分利润正是其他国家或企业损失的财富。同时,通过美元汇率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美国在其掌控的国际市场特别是那些以美元定价的国际战略物资、重要商品市场上制造更多、更大的不确定性,阻碍甚至拖累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步伐,而美国经济受到影响很小,因为在国际贸易中一般都采用美元结算,规避了汇率变动的风险。

三、 中国应对美元垄断的几点政策建议

20世纪晚期的蒙代尔曾说:我们时代最重大的事件是美联储的创立,是美元成为世界通货。中国作为美元资产储备最多的国家,是美元垄断转移财富的主要对象。从目前来看,我国在短期内尚不能撼动美元的霸权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元可以对我国进行持续的财富掠夺。未来围绕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中美之间将不可避免的出现更多的博弈。应对美元霸权,中国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1. 加快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综合实力。从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来看,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是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居于垄断地位的根本基础。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变化,适应国际竞争新形势必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改革依然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通过与世界各国取长补短、互学互鉴来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使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2.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人民币国际影响力。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自中国2009年逐步开放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稳步前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高速增长,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业务不断突破。但与中国经济体量的提升相比,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仍任重道远。在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下,应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稳妥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要保持定力,稳步实现目标。在继续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增长信心的同时,充分考虑境外存量人民币增多引起的境外投资者做空人民币能力增强的影响,加强对境外人民币流动性的管理,保证资本账户开放的步骤和进程可控,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endprint

3. 有序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全球化的深入既便利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也使得金融危机的外溢性越发凸显。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既是构建新开放格局的需要,也是金融業自身发展内在要求。未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但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一方面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合理有序的开放原则,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增强金融有序竞争、防范金融风险的领域要加快推进。另一方面,要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守住风险底线,在加强监管中不断提高开放的水平,确保监管能力和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

4.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打破美元国际货币垄断地位。著名经济史学家卡尔﹒波兰尼认为:国际金融是控制人类事务的主要链条,是世界秩序的基本支柱。谁控制了国际金融主导权就占据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国无疑就是国际金融主导权的控制者。而打破美国的国际金融主导权,在美元霸权体系里寻找更大发展空间,需要中国与其他国家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一方面,要通过合作挖掘更多的利益交汇点,不断拓展国际和地区金融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宏观经济与金融政策协调、金融规则制定、金融监管合作、信息共享等多方面实现更大程度的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纽带,加强与沿线国家的金融和贸易合作往来。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国,人民币显然是其中最重要的支付方式,在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中,要积极主动、渐进可控的扩大人民币的认可度和结算范围,为打破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地位,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创造更宽广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弗朗西斯·加文.黄金、美元与权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尹应凯,崔茂中.美元霸权:生存基础、生存影响与生存冲突[J].国际金融研究,2009,(12).

[3] 艾肯格林.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史[M].彭兴韵,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 斯泰尔.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战:美元如何统治世界[M].符荆捷,陈盈,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5] 陶瑜.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J].国际论坛,2016,(3).

基金项目:第5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号:2016M590002)。

作者简介:黄林(1985-),男,苗族,重庆市秀山县人,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开发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开发性金融、反贫困问题与金融创新;王智强(1986-),男,汉族,河南省焦作市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经济理论及其应用。

收稿日期:2017-08-20。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美国
论“新汇改”及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对策分析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新常态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发展探讨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