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土家族摆手舞的保护

2017-09-23 17:40陈瑶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6期
关键词:土家族保护

陈瑶

摘 要:土家族摆手舞是一种原始的祭祀舞蹈,是土家族人们祭祀祖先、祈祷过年、喜庆佳节等活动中跳的一种群众性舞蹈,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其内容丰富多彩,动作古典朴实。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是了解和研究土家族文化的重要材料。通过对土家族摆手舞的民族特色进行分析,让我们能够采取更好的相应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保护

巴人的后裔是土家族,是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们一致的结论。史料表明,巴人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华阳国志》云:“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徙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可以看出,当年的巴人不僅勇武,而且善歌舞。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自称“毕兹卡”,土家人即“毕兹卡人”,就是本地人之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古老的“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块瑰宝。摆手舞土家语称为跳“金巴”,是土家人祭祀祖先与庆新年、祈丰收的集体活动,其源于土家先民的巴渝舞,随着社会的发展,摆手舞已成为土家族人民举行节日、广告、体育竞赛、旅游等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土家人有喜舞的悠久历史

古代巴人“天性劲勇,锐气喜舞”。据史籍记载,土家族摆手舞是巴渝舞的一种衍化形式。追溯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白虎通?礼乐》中提及“武王起兵,前歌后舞”中的“舞”指的就是土家族摆手舞中的战舞。在公元前11世纪中叶,土家先民组成的“巴师”,载歌载舞的加入了武王伐纣的行列。史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谓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当时称这种振奋军威的舞蹈为“军前舞”。在唐代以后,摆手舞因失去巴族土壤而退出宫廷舞台。然而,巴渝舞因产生于民间而在民间得到延续和继承,并衍生出“羽人舞”、“盾牌舞”、“踏蹄舞”、“土家族摆手舞”等多种流派。这就有了一个从战争到民间活动、从“巴渝舞”到“摆手舞”的变迁过程,体现了土家族的特有文化。“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多次下令,“严禁以正风俗”,但都没有成功。时至今日,摆手舞仍在土家族地区盛行。

二、土家族摆手舞的场所及表演形式

(一)土家族摆手舞的场所

跳摆手舞的地点不固定,凡是有喜庆的日子,就会跳这舞。清顺治年间,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有了专门跳摆手舞的“廊场”,土家人叫“摆手堂”。“摆手堂又叫神堂,为木石结构,内有正堂三间,设神龛一座,供奉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三尊神像。与一般佛寺、道观建筑截然不同,它是土家族祭祀祖先和祈求丰年的祠宇,也是土家族进行大规模集体舞蹈的娱乐场所和竞技场所。”这样的场所存在,让人们可以尽情地用舞姿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二)土家族摆手舞的表演形式

土家族地区多数地方正月初一至十五,有的地方正月初三至十七,土家村寨都要举行传统的摆手活动。根据土家族居住的地区不同,族系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规模大,时间长。自正月初三起,连续歌舞七个夜晚,延至半个月之久。跳舞时,男女结队,举起龙凤大旗,身披西兰卡普,肩扛齐眉棍、梭镖、鸟枪火铳,吹起牛角、土号、唢呐、点响三眼炮,土老司手执铜铃司刀,戴凤冠高帽,系八幅罗裙作前导,进入摆手堂,有如军人出征打仗,有刺杀、对阵等象征性动作;小摆手舞又名农事舞,规模小,形式简单,由主持祭祀仪式的土老司带头,一人打鼓兼敲锣,围成圆圈,一边转一边跳。“改土归流”以前,大摆手盛行,由于年代久远,风俗习惯变迁,大摆手逐渐变化为小摆手。“小摆手舞”融入了土家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内容,形式更加生活化、娱乐化、大众化、使得摆手舞活动更为普及化。

(三)土家族摆手舞面临的现状

“文化也就是一种有机的自成体系的环境系统,像生物一样有自己平衡发展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而对于一个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在面临着社会强势文化时是很难守住阵地的,不可避免地要被侵蚀和同化。由于在巴地区的土家族是和汉族杂居的,这样就使得土家族的一些风俗文化正不断的被汉化。摆手舞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具有原生态的摆手舞在现在是很少见的,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度加快,现代传媒、信息的传播与渗透,加大了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使土家族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逐渐的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舍弃了旧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不断扬弃和转换的过程中,孕育传统民族文化的土壤日益萎缩,本民族特色的、原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三、土家族摆手舞的保护与传承

“文化生态是民族文化存活的基本条件,一旦发生变化,该文化就会发生变异甚至消解。”民族文化的变异如同其形成一样,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面对当代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求民族艺术生存和发展之路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我认为对重庆的土家族摆手舞保护中要采取如下的措施:

(一)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培养先进的意识。要大力宣传保护民族文化,注重维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意识,使人们自觉形成保护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着重保护和培养摆手舞的传承者,后继有人,从而使得摆手舞得以传承。

(二)利用法律手段对土家摆手舞进行保护。要借鉴国内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用法律的手段规范和保证土家摆手舞的传承。并且要结合重庆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法律保护条款。

(三)“申报各级保护单位与保护土家摆手舞结合起来。”很多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都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力。为此,土家摆手舞应被纳入申报保护的行列。

(四)开展旅游产业和保护土家摆手舞文化生态结合起来。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保护,重要的要使生态和人文达到和谐。

参考文献:

[1]王先梅.土家族摆手舞的现状与前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3).

[2]李禹阶,管维良.《三峡文明史》[M].重庆出版社.2007,8.

[3]李建平,李再燕.论土家摆手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传承[J].文化?视野.2008,8.

猜你喜欢
土家族保护
土家族情歌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土家族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56个民族56枝花土家族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