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综述

2017-09-24 16:54余永华戈丹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3期

余永华+戈丹

摘 要: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作为化解中小企业由于机会缺失而造成 "融资难"问题的新思路,日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关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并对未来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集群融资模式;集群融资机制;集群融资理论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作为一种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思路,已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重视。理论上,困扰中小企业成长的融资难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其融资机会缺失的转化机制。中小企业可以借助集群的力量改变这种弱势,获得融资优势和融资机会。实践中,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发行了几种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一些中小企业集群尝试了互助担保融资,近期商务部发文调查并推行商贸企业集群融资新模式。因此,在中小企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群内企业又面临“融资难”的形势下,系统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渠道与模式、机制与功能、路径与对策,更准确地把握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与实践的基本现实和发展趋势,理清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基本规律和政策含义,无疑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和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渠道与模式

1.集体发债模式

该模式是指集群内中小企业基于产业链的联系,整合各自资源,通过牵头人组织、以多个中小企业所构成的集合为主体,对外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一种融资模式。方健等(2003)着重研究和探索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提出建立中小企业联盟,以统一主体共同对外发债的建议。钟增文( 2007)通过分析2007年以前我国两支集合债券的发行情况并结合发行人市场增长率,认为组合发展前景好,符合我国产业化转型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国内产业升级的创新之路。王晓红等(2010)的研究表明,集合债券具有审批时间短、融资成本低、信用等级高等独特优势,贴切中小企业的需要。吴群(2014)认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打破了只有大企业才能发债的惯例,优化了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创新了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它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中小企业之间融资合作,提高发债企业对外整体信用等级,产生信用聚集效应,形成合作企业之间的信用资产联盟。

2.企业轮流信用融资模式

该模式是指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在相互联系、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一定期限内,各自拿出一部分资金,轮流使用的一种融资模式。内部融资机构采取会员制,各会员企业交纳会费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基金,主要为会员企业提供小额生产流动资金的互助性借贷。这种信用具有互助性,互助企业间相互了解和信任,省去了信用调查的环节,节省了信息调查成本,融资成本较低,提高了融资效率。但因企业间的互助借贷规模有限,无法满足企业大额的资金需求,只适用于那些发展不久、资金需求较小的小型企业(陈晓红、杨怀东,2012) 。

3.区域银行模式

该模式是指银行和企业相互持有对方的股份,以资本为纽带,将银行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立起银行和企业间稳定的包括提供信贷、信托担保、派遣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对企业的监督和治理等在内的多方面联系的一種融资模式。通过银行、企业间的业务联系,了解整个集群的发展及其内部企业的信用水平,以此做出贷款决策。魏守华等(2002)提出区域性试行契约型主办银行模式。选择几个优秀企业优先贷款,成为企业主要债权人,通过外部契约式的债权交易,对整个集群的发展和信用水平进行动态管理,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蒋志芬(2008)则提出,政府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股份制中小银行,吸收民间闲置资金和社会投资,为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发放贴息和低息贷款,并提供咨询和理财服务。

4.互助担保融资模式

该模式是指集群内中小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担保机构,为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一种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克服了中小企业缺乏抵押品的缺陷,可以改善中小企业在与银行谈判中的弱势地位,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实现中小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双赢。李庚寅等( 2001)认为,可借鉴意大利互助担保制度,提出实施建立“互助担保基金”与银行共担风险。彭佳、吴小瑾(2007)对湖南省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集群形成的“一所一会三公司”融资信用联合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这种模式能帮助集群内中小企业通过联保、互助等方式实现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刘拓(2009)比较分析了政策性、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三种信用担保模式后,认为应当建立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互助担保机构,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助,同时要进行制度安排。

5.整体融资模式

该模式是指银行对由一组借款人通过内部选择而组成的一个团体进行贷款,同时要求每一个借款人对团体内的其他成员贷款的归还负连带责任,只有整个团体的债务都得到偿还,团体成员才能继续获得追加贷款。章元(2005)研究指出,这种贷款模式应用于贫困地区曾达到过96%的还款率,提出了集群准内源性融资模式和集群准外源性融资模式。常云峰、董辉(2007)从模式创新的角度,探讨了产业集群采取框架上市进行整体融资的设想,分析了集群框架上市融资这一新模式的特点和构架。黎文华(2009)认为,园区融资模式也是以产业园区作为一个整体向金融机构贷款的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有政府的支持,可以从支持园区发展的角度获得较优惠的利率。

二、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机制与功能

1.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机制

任志安、李梅(2004)认为,集群信用优势形成的内在机理在于企业集群的信息共享机制与企业集群的社会惩罚机制的相互作用。张荣刚、梁琦(2006)认为,社会资本网络通过非正规融资推动了中小企业集群资金短缺问题的部分解决,社会资本网络支持下的集群供应链系统有利于集群企业融资渠道的贯通,两者共同促使了集群内企业融资动力机制的生成。杨雯(2007)认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形成机理就是外部经济。产业集群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性使得中小企业提高了自身实力和产业组织效率,增强了融资的能力。胡红桂、陈晓红(2008)认为,建立在中小企业集群的网络协作关系之上集群融资机制,具有融资信用风险防范功能以及信息透明强化机制。张卫国、冉晖(2010)构建了集群内中小企业团体贷款的实现机制,具体由自发机制、协调机制以及联动机制构成。赵祥(2015)指出,随着企业集群规模的扩大和市场交易的扩展,企业集群的融资机制突破了非正式融资安排的局限,向基于正式制度的融资方式转变。

2.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功能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具有金融深化功能。当产业集群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对金融资本的需求程度也不断加深。金融深化将伴随着产业集群逐步成长,并内化为产业集群自身的融资优势,反过来又促进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也具有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对集群内企业贷款,银行通过对同一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贷款获得规模经济,由于企业集群区域的经济增长率较高,产业区的资本积累更快,通过银行货币的乘数进一步放大,本地更多的貸款、投资增加,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另外,产业集群区内银行的收益较高,以吸引更多的区外资金,资金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放大,更有利于区域银行的快速发展(唐晶、王娜,2007)。中小企业集群融资还具有自组织强化功能。林洲钰、林汉川(2009)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集群出现的原因及演进规律,强调了集合信用资产作为序参量在中小企业融资集群演进过程中的导向性作用,提出了融资集群组织的内外部正反馈机理。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集群是中小企业从事融资活动形成的新型组织形式,应当借助其组织平台优势,通过不断优化集合信用资产的来源及结构,建立正反馈回路,来增强整体组织的融资能力,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开辟一条新道路。

三、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促进路径与对策

魏守华等(2002)提出,通过加强商业银行的产业研究功能、区域性试行契约型主办银行制度、增加信用贷款的力度等三条存量优化策略,进一步解决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问题。张炳申、马建会(2003)认为,改进我国企业集群融资的对策,重在拓宽民营金融的经营范围,加快企业集群区域民营金融的发展。刘轶、张飞(2009)认为,社会资本在集群企业融资过程中能起到提供 “软担保”的作用,充分利用企业集群优势,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构建集群内信任合作的网络关系。彭芳春(2008)提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集群发展、融资渠道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小企业集群融资。胡红桂、陈晓红(2008)认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中小企业、政府、银行及其他社会化服务机构等多方互动互建。必须立足于集群,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综合治理,通过构建集群整体融资模式,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从而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形成一种良性秩序。罗正英(2010)认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的对策,一是广泛使用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信贷融资技术,发挥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的内生优势; 二是大力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优势发挥的政策环境; 三是深化金融改革,建立和完善与中小企业集群相对应的多层次金融市场结构体系。

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简评与展望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到,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作为一个理论交叉的“真空”地带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世界“难题”的新思路,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尽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是研究角度仍比较分散,整个集群融资理论体系基本上还未形成,理论研究深度还很不够。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概念的理解和界定还不一致,科学研究的 “基质”还未形成,这影响了学者们进一步的交流和讨论; 第二,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分析主要集中和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对理论融资优势向现实融资能力转化的形式研究还很不够; 第三,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模式研究还比较松散,以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互相担保或者成立专门的担保机构为主要模式,以集群作为整体面对银行和资本市场融资的研究还不多见,更未形成健全的,包括融资主体明确、融资渠道顺畅、融资工具丰富、融资方式多样和融资调控适度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与机制; 第四,现有研究往往只是将融资作为要素置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框架之下讨论,缺乏中小企业集群理论与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的有机结合,还未形成基于集群条件下的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理论; 第五,研究方法不够完善,以定性分析为主,缺少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系统性研究的成果。在目前我国金融深化不够和金融压抑仍然严重的现实下,现有的融资制度安排不能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机会缺失的问题,无法满足集群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更无法充分地发挥集群的融资优势。我们所要寻求的是一种能够适应种需求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正式制度安排,在金融机构与集群中小企业之间建立一种新机制,发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可以肯定,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中小企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和人们对其研究与实践的深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有效模式将会不断推广,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机制将会逐渐完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理论体系的研究将会逐步成熟。

参考文献:

[1]增文.集合债券: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J].金融经济,2007,(15):24-25.

[2]王晓红等.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J].金融纵横,2008,(10): 12-15.

[3]吴群.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与融资方式创新[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05):38-41.

[4]蒋志芬.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与融资模式—以江苏省为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5):98-101.

[5]李庚寅等,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05):71-74.

[6]洪金镖.依托企业集群行业公会:中小企业融资互助担保的新构想[J].东南学术,2005,(02):129-132.

[7]彭佳,吴小瑾.社会资本、信用合作组织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创新———以湖南省汨罗市为案例[J].经济体制改革,2008,(03):139-142.

[8]刘拓.中小企业集群信用担保模式的选择———从社会资本的角度[J].经济论坛,2009,(01):42-46.

[9]章元.论团体贷款对信贷市场低效率的可能改进[J].经济研究,2005,(01): 47-55.

[10]常云峰,董辉.我国产业集群融资模式的分析与创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2):62-63.

[11]黎文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集群式融资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09,(06):94-95.

[12]张淑焕,陈志莲.基于集群理论的中小企业“融资链”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05):66-69.

[13]高长元,刘蕾.基于互助融资基金的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融资模式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05):60-63.

[14]温再兴.探索集群融资模式,冲破商贸企业融资“藩篱”[EB/OL].http: //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625/02318175471.shtml.

[15]张杰.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纵横,2012,( 06) : 118-121.

[16]张荣刚,梁琦.社会资本网络:企业集群融资的环境基础与动力机制[J].宁夏社会科,2006,(01):51-54.

[17]楼瑜,程璐.集群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型融资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06,(08):66-69.

[18]杨雯.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优势分析.甘肃理论学刊[J].2007,( 01):74-77.

[19]张卫国,冉晖.中小企业团体贷款研究综述与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05):81-84.

[20]赵祥,企业集群融资机制的变迁[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01):49-53.

[21]张炳申,马建会.改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对策分析[J].经济经纬,2003,(05):50-52.

[22]唐晶,王娜.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效应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 03): 64-66.

[23]林洲钰,林汉川.中小企业融资集群的自组织演进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 09):87-95

作者简介:

余永华: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金融学

戈 丹: 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