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三题

2017-09-25 16:19二马
新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河州临夏曲调

二马

花儿被誉为大西北之魂,它是一种流行于中国西北部的民间歌谣,深受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各族群众的共同喜爱。“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刀刀拿来者头割下,不死就是这个唱法。”这就是人们对花儿喜爱的具体体现。花儿植根于黄土高原,生长于大众生活中,在各族人民的共同浇灌下,花儿这朵艺术奇葩绽放得越来越鲜艳。

甘肃的临夏古称河州,“漫上个少年走天下,花儿的故乡是临夏”,因而它有中国花儿之乡的美誉,临夏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融合相处、繁衍生息的热土,花儿在此经过长期衍化发展,至明清时代逐渐完善成熟。如今它像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照耀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河州大地。

花儿之名最早出现在明成化年间河州儒学教授高弘的诗中:“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花儿不同于其他民歌,它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即独特的方言歌词、优美的曲调旋律、别具一格的演唱形式。花儿和所有民歌一样,是诗和音乐的结合体,它既能当歌唱,也能当诗来欣赏。

花儿以其演唱形式、分布地域、曲式结构、歌词格律而被分为河州型花儿、莲花山花儿两大流派。花儿又被称为“少年”,当地人把唱花儿叫作“漫花儿”或“漫少年”,中国乐坛上有“陕西的乱弹,河州的少年”一说。

临夏花儿以其优美曲调、浓郁乡土特色闻名遐迩、蜚声海内外。其内容丰富多彩,有男女传情,也有咏物兴志;有经过千锤百炼留下的经典歌词,也有见景生情、随口而出的即兴之作。它是千百年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主要分为情歌、生活歌和本子歌三大类。情歌是花儿的主体,思想充满激情,是花儿中最动人最精彩最丰富的部分;生活歌是情歌的衍生品,以表达情事之外的苦难生活;本子歌则主要吟唱历史故事。

花儿的结构很有特点,共分前后两段,一般将比兴作为前段,而把歌唱的主题内容作为后段,如“远看黄河是一条线,近看黄河是海边;远看尕妹是黄金莲,近看尕妹是牡丹。”这里是以黄河起兴而引出尕妹。音乐曲调与歌词紧密结合,曲调随歌词而变,音域宽广,起伏很大,调式一般为商调、徵调、羽调,再加上滑音、倚音、连音、颤音、装饰音。花儿演唱大多使用方言,具有浓郁地方气息。唱词曲调起伏,强弱变化很大,高亢悠长,清脆奔放,有缓慢抒情的自由板,也有活跃欢快的二拍、三拍及五拍。

花儿中最具魅力的要属唱词了,例如“月亮上来一点红,太阳上来是火红;尕妹站下是一根葱,坐下是格外的心疼。”这里通过白描手法体现出女性形体。临夏花儿对语言、格律、声韵的感觉非常敏锐,用韵严格。又如“青石头根里的一眼泉,擔子担,桦木的勺勺啦舀干;若要我俩的婚姻散,三九天,青冰上开一朵牡丹。”前两句比兴,后两句言情,兴中有赋,赋中有比。

花儿的曲调用“令”来称呼,有长令、短令之分。长令拖腔长、速度慢,高亢辽阔;短令拖腔短、节奏明快,刚毅激越。曲令中的虚词、衬句应用亦不可少,它们在旋律进行中变化多样,起着连贯协调、扩充乐段、强调感情、塑造形象的作用。

临夏境内至今还流传着180多种曲调约上万首经典唱词,具有代表性的曲令有河州大令、河州二令、河州三令、尕马儿令、水红花令、白牡丹令等,曲调之丰富当属世界民歌之最。

花儿在历史上曾经被视为淫词滥调,受到过压制和摧残。新中国成立后,花儿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迎来了新的绽放时机,如今绿野田畴、高岗山丘都流溢着花儿优美的旋律,黄河上的筏子客、高山上的放羊娃都是花儿唱家,高兴时漫几声花儿,心情格外舒畅;烦闷时漫两声花儿,一腔烦闷便烟消云散。一曲曲高亢悠扬的花儿飞出心窝窝,一曲曲润泽婉转的“少年”拨动爱的心弦,花儿不但被搬上舞台银幕,还唱到了北京唱到了国外,花儿从山野走向了高雅的艺术舞台,走到了大众心里……

傩戏

在大西北七月的跳会上,几个人头戴面具、手持兵器,随着鼓锣的指挥翩翩起舞,他们或表现神话故事或表现军事活动,或驱鬼或祭祀……这就是流传在古老河州的傩戏。

傩原本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农事祭祀活动,祭祀的对象是神鸟,后来演变发展成为驱鬼除疫、祈求丰收、庆贺吉庆的一种活动。傩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论语》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随着人类的发展,傩也烙上了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印记。

中国的傩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各有特点,以服务对象、演出对象和演出场所来划分,可分为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和寺院傩四种。随着社会进步,傩也在不断衍变,渐渐以驱鬼除疫、祭祀占卜的形式固定下来,其仪式也就成为了傩仪。《后汉书·礼仪志》里的“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其一招一式的礼仪动作被称为傩舞。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过“巫之事神,必在歌舞”,傩舞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研究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了。傩仪是由一系列宗教祭祀活动组成的,傩戏则是在傩舞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傩舞被称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中国古代戏剧的活化石”,可谓实至名归。

甘肃临夏的傩戏在民间被称为“跳会”、“踩会”,表演时间一般为农历六月、七月或正月,分别称作“六月会”、“七月会”、“正月会”。傩舞戏反映的主要内容为上香拜佛、神话传说、农事活动、三国故事等,按传承的说法又可以分为武会、粗会、文会、细会。武会、粗会主要以故事情节取胜;如《三英战吕布》、《谢将》;文会、细会主要以动作和乐器取胜,如《十观音》、《笑和尚》。按表现形式划分的话,又可分为舞蹈型、戏剧型、杂耍型。

傩戏穿越了几千年的时空隧道在现代社会展演,我们站在隧道口张望,一边是刀耕火种,一边是车水马龙。

河州

牡丹

河州的春天属于牡丹,当融融春意染绿河州时,煦煦春风就送来了牡丹诱人的芬芳。此时河州到处盛开着雍容华贵、娇俏艳丽的牡丹,仿佛置身于牡丹王国,正所谓“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

牡丹被拥戴为花中之王,它玉笑珠香、冠绝群芳,是民族兴盛的象征,是人民幸福的写照。牡丹是国花,物竞天择,经过漫长岁月的历练,中华牡丹形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家族,河州的紫斑牡丹就是这个大家族的重要成员,它因其花瓣基部有明显的色斑而得名。

河州牡丹历史悠久,古代河州有小洛阳之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称道。大明奇才解缙曾在《寓河州》一诗中写道:“秦地山河无积石,至今花树似咸京。”清人吴镇也曾对河州牡丹有过这样的描绘:“枹罕花称小洛阳,金城得此讵寻常。”

河州牡丹品种繁多,约在百种以上,其中以紫朱砂、佛头青、梨花雪、粉西施、绿蝴蝶、醉杨妃等最为名贵。花色有红、白、紫、黄多种,即使同为红色,有的如丹,有的像火,有的似红玛瑙;同为白花,有的似冰,有的若银,有的宛如白玉。牡丹花香沁人肺腑,令人陶醉。其花瓣基部有明显紫斑,树高达两米,花大盈尺,端庄妩媚,色泽艳丽,真的是“一树树如花伞撑开,一朵朵如彩云追月”。

在花儿的故乡临夏,人们也把花儿称为牡丹,“老僧新开浴佛会,八千游女唱牡丹”、“我亦龙华游胜会,牡丹听罢独徘徊”。临夏的花儿曲令调比比皆是,其中以牡丹令最为有名,歌手们这样唱道:“上去个高山(者)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去是容易(者)摘去(是)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一曲曲高亢婉转、跌宕起伏的花儿,唱不尽河州人对牡丹的挚爱和赞美,是老百姓心中流淌的优美之歌。河州人还喜欢绣牡丹、刻牡丹,每逢春节来临,巧手的姑娘们就把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牡丹剪纸贴上窗棂,把千姿百态的牡丹绣在围腰、肚兜、枕套、鞋垫上;聪明的画匠会将牡丹描绘在方桌木箱上;在老百姓的四合院、照壁大门上,也都镶嵌着一幅幅名为玉堂富贵、富贵延年、国色天香的牡丹雕刻。

如今的河州大地,牡丹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了,无论是绘画、刺绣、花儿,还是手工地毯,处处都能见到牡丹。河州的牡丹产业开发正在迎来一个春天,古老的河州展现出新颜。endprint

猜你喜欢
河州临夏曲调
河州砖雕装饰纹样的应用与发展
Wake up, Bunny
我爱临夏
临夏·福地
相约临夏花海中
古河州的魅力
寻觅临夏至味
在河州(外一首)
布谷鸟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