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2017-09-26 02:35吴丽嫦
师道·教研 2017年9期
关键词:小枣树月光曲课文内容

吴丽嫦

语文教学要把“读”贯穿其中,就要落实好“四读”: 一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是感情朗读,展现个性;三是品读课文,领悟情感;四是拓展读文,课外延伸。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简称“初读感知”,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再让学生通过听录音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读正确。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这是初读课文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依学情以定读式,以读促学,以读促教,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指名读、小组读、齐读、领读、分角色读、接龙读、重点读、示范读、点拨读等等,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让学生默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设计这一环节,就是要了解学生学习课文时有哪些困难。检查时可以问:“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从中了解学情,依学定教。

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把握的程度,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在学生正确、流利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概括主要内容,可以用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

二、感情朗读,展现个性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每位学生感悟文本之后的真情倾诉,它是学生用心体验作品的情境和情感后,用有声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个体行为。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后,还要通过朗读展现自己的情感,朗读中所体现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因此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多元朗读(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认可的语气,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读出作品中的“情”,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落实,可采用“小组里的展示——集体展示”形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参与。那在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和体验,体验文本的魅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思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和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1. 示范朗读

“情动于衷而形于外。”人们学习说话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因此,感情朗读指导,教师的示范朗读作用必不可少,而且效果显著。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学生进行朗读示范,以真挚的情感范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自觉地在丰富的情感世界里体验、品味,从而激發学生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展现富有情感的生命个体。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示范朗读时,我巧妙地通过不同的语调、颤音与泣音的运用,把小女孩在幻想中的喜悦与幻想破灭后的失望这种情感的变化演绎出来。学生们在我用语言创设的浓浓的情感世界里,很自然产生读的渴望,从而纵情地模仿老师朗读起来。

2. 配乐朗读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月光曲》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作品《月光曲》。课上,听着《月光曲》悦耳的音乐声,学生仿佛置身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现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学生们沉浸在这种真实的境界中,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中融景,景随声出。

3. 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能再现故事情节,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小柳树和小枣树》中,小柳树是骄傲的,但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知错能改;小枣树是谦虚的,懂得欣赏别人。在学生们初步把握了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性格特点后,我先指导他们根据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个性揣摩出应该采用的语气、语调,再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当时,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从实质上读出了对两个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

4. 想象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蕴涵的意义。如《“红领巾”真好》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问他们:“红领巾指什么呢?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称赞的心情?”学生略略思考了一下,便悟出这一段应读得轻快些、高昂些。如此,就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让他们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枣树月光曲课文内容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小柳树和小枣树
“读”好《月光曲》,教出语文味
月光曲
月光曲
小柳树和小枣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