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

2017-09-26 00:34张冰封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体育兴趣吸引力初中

张冰封

摘要: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在活动中发展各项身体素质的学科。体育课受到学生的喜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时间的体育课后,就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越是在高年级就越明显。体育作为中考项目之一,有30分的要求,家长以及社会对考500分以上,上重点高中予以很大的期望。因此,体育30分志在必得。而每个孩子都有其身体差异,体育课变成单一训练课,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 体育与健康课 吸引力 体育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6

1.前言

学生面对体育课的“现实”和“想象”中不一样,这些“想象”来自于五彩缤纷的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而当他们面对体育的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时短难以尽兴等体育教学的“现实”时,这种“期望”和“现实”的落差会始终存在,这样就会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产生是和一定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当学生对体育有了目的认识的时候,才会心情愉快地参加学习和锻炼;如果对自己学习的意义不明白,自然不可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使他们知道什么是体育,体育锻炼可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及对心理起调节作用等知识,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唤起他们的间接兴趣。

其次,提高课堂吸引力要靠教师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以及抑扬顿挫的言语和适当夸张的肢体语言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体育课堂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如在新课开始前5分钟,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艺术体操、健美比赛、街舞大赛等小视频。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再组织学生进行本课,效果一定事半功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应利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美学兴趣爱好。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杭州育才中学、杭州市锦绣中学的初中学生,两所学校每年级各2个班,共12个自然班。

2.2研究方法:

2.2.1访谈法:通过与体育教师的访谈,了解各学校的场地器材配置情况。

2.2.2问卷调查法:从教师、学生及其他方面等进行问卷设计,调查影响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向学生发放问卷736份,回收725份,回收率98.5%

2.2.3统计分析法:回收问卷后,进行统计分析,对各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了解各个中学之间,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2.2.4个别了解法:了解学生心目中的体育与健康课及体育教学适应性。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的情况统计与分析

从调查表上看可以看出,学生们都喜欢自身素质高,教学风格幽默的体育老师。教师要想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一个动作或完成某个练习,仅凭讲大道理或生硬的强迫命令,往往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必须掌握教学的艺术性。

教师的仪表和教态。.教师穿着整洁的运动服,举止端庄大方,给学生一个好感,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师的示范与语言。学生喜欢看老师做动作,特别是青年教师干净利落的示范,往往使学生产生羡慕的心理,对所学的动作跃跃欲试。教师讲课的语言精练、生动形象或幽默有趣,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动作的兴趣。

3.2 学生对自我认识的统计分析:

从统计上看出,46.6%的学生喜欢在体育课上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认为自身素质差,不爱运动仅占2.4%,而因为文化课作业多而没有时间运动的有21.3%。

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课教学的过程,要重视学生个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个教学班,几十名学生,不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性格不同,而且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和体育项目的爱好也不同。教师不仅要统一安排教材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更深刻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學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

3.3 学生对体育教学课堂中各因素要求的情况统计

据统计,有97%的学生喜欢每节课有适当的教学比赛,其中有44.7%的学生非常赞同,31.2%的学生赞同,21.1%的学生基本赞同,在此,男学生投赞成票的尤为多。

新课标要求我们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遵循这一理念,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即为每一课都创设一个情境,使每位学生都融入到情境中去,使他们感觉到是在游戏而不是在上课。为了不让学生对这种练习不感到厌烦,就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学方法,比如:比较法、游戏法、竞赛法等,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教师方面

体育教师应有扎实的基本知识 。只让学生每次课跑步或自由活动如何能让学生喜欢体育课呢?更别说如何积极的锻炼了,所以体育教师要对体育的各方面知识都要有所了解,并要有一特长,做个“一专多能”的教师,要做到这样必须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老前辈学习,向学生学习,要有不断学习,不耻下问的精神品质。体育教师要能文能武,不能以为在大学中所学,用来教学生这已经是很足够了,要知“坐吃山空”,体育教师还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起带头作用,对以前所学知识,还应更加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敬佩你,才会更加配合教师的上课。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体育为了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学习时心态好,积极性高,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课时应考虑教材的难易程度,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化难为易。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尽可能做到学习游戏相结合。endprint

4.1.2 学生方面

利用本班的优秀学生及周围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榜样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而青少年又富有模仿性,爱效仿父母、师长,爱学习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成功的体育人物,所以体育教师应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体育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以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开小差时,教师用眼神暗示,就会集中学生注意力等,教师的语言激励要以表扬性、勉励性的语言为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3 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新颖性,教法单一:在小学初中学的东西在高中还有太多的重复,在新授内容上,教材课时安排不能让大多数学生真正的掌握,造成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上课的内容满足不了学生,抑制了体育兴趣的培养。

4.2 建议

体育教学必须围绕“课堂的吸引力“来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第一任务,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教材教法,让课堂走进学生,贴近学生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真正实现课堂成为学生成功的乐园、挥洒激情的地方,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础。

教学过程是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要要素组成,各个环节都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因此,下面从教学過程的几个要素上提出改革的建议:

4.2.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注意仪表姿态

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激励者,其仪表姿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一个身体强壮,姿态潇洒,动作优美的体育老师,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2.2教师以激励的语言,期盼的眼光点燃学生对运动的激情

如果课堂能够让豪放的男生多一些疯狂,娇弱的女生也尝试着尽情挥洒,有更多想象创新的思维空间,那么这堂课对学生肯定具有吸引力,也许终身受益。一堂课跌宕起伏,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那么教师激励的语言是催化剂。如“你们这帮学生真了不起”,“你们是我见到过最自觉、最优秀的学生”等等,教师的语言是架起通向师生心灵的桥梁。

4.2.3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构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合作与教学相长的观念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基础,师生相互尊重,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性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投入到体育课中来,也可以使学生从老师的热情中克服怕苦怕累的心理,增强勇气

4.2.4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娱乐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材选择应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尽量采取男女分组练习,男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强,可适当提高要求,应尽量多安排一些男生喜欢的高强度项目,如篮足球、器械体操等,女生可适当增加柔韧技巧项目,在组织教学中,体育教师适当多指点督促女学生,使女生克服羞怯和懒惰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孙耀鹏。体育兴趣的培养与体育课教学改革--为“专项课”立论.北京体育大学报,1994,17

(2):69—75。

[2]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新视野丛书----学校体育改革热点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55--81

[3]周保辉,魏垂光。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学习兴趣的培养。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9[6];118--119.

[4]黄一兵,张日中,高静芝,孙辉。关于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实验性研究。南京体育学院报,200,14[2];88—9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6]侯朝晖。如何激发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兴趣。运城学院报,2003,21[5]:64--65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兴趣吸引力初中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在小学体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浅议
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