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研究

2017-09-27 08:21王溢泽刘素芳王丽琴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院校农民农业

王溢泽+刘素芳+王丽琴

[摘要] 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靠科学技术发展,职业教育就要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本文通过分析农民的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采取的对策进行阐述,并提出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高职院校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字] 高职教育 新型职业农民 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725;F323.6

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纲要中还提到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懂得现代化农业技术知识、并且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比较庞大的国家,随着工业文明化的进程不断加速的同时,“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大挑战。真正使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依靠科学技术,真正提高农民的素质。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服务“三农”的作用不可低估。通过高职院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即可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实用人才,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得以发展的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应该与传统的农民有区别,传统的农民是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劳作,并以自给自足的方式生活,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素质,并以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劳作,具有创新精神,能使劳动产品获得更大的利润,具有社会责任感。

第一.农民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占主要、主导地位。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给出要全方位地进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这项举措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自身提高个人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加快小康进程的需要。我国现有的大部分农民存在只能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耕作,无法将先进的技术和信息带入到农业生产与经营中去,直接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进步,阻碍了农民获得更大财富的途径。同时,大部分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更加使农村的劳动力出现“九九三八六一”的现状,更加使人担忧农村的经济发展,现有农民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素质水平低,层次不齐

现在在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平均水平连八年都达不到,而且农民的文化层次水平不一致,参差不齐,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上无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农民对先进的技术、产品无法接受,农民还是保守地进行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导致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无法达到有效的转化。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

我国农业正处于战略转型阶段,在有些地区出现人多地少的情况,特别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技术以后,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手段,节省了許多农村劳动力,这样在一些地区农村劳动力就出现富裕的情况,闲散下来的农民并没有其他方面的就业技能,农民的担忧和恐慌,更加制约了推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步伐。

三.现有的培训缺乏持续性、主动性

目前,对于农民的培训也有许多培训中心,但这样的培训不够持久,对农民的自身素质提高不够、使农民的科学技能掌握不够全面系统,达不到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难以使农民成为正真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懂得现代化农业技术、并且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样就使农民接受培训的热情大大较低,缺乏接受培训的主动性,形成一个农民不愿意接受培训的恶性循环的局面。

四.劳动力出现“九九三八六一”

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有些地区农民一年的收入太少,许多青壮年的劳动力到城市打工,把老人、妇女、儿童留在农村,就形成了“九九三八六一”的局势,更加使农业生产的大军趋于弱势化和素质底下的情况,在这样的地区农业发展更加落后,甚至有些地区许多耕地大面积荒废,无人管理。

第二.高职院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方式

通过对农民现状的分析,发现农民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缺乏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缺乏科学管理的能力。在不同的地区农民存在不同的问题,有的地区农业劳动力过剩,有的地区农业劳动力出现“九九三八六一”的形式,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有效的方法就是出来一个系统的、有组织的、科学的培训机构,完成对农民的培训,打造一支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懂得现代化农业技术知识、并且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高职院校就要主动地承担起这个社会重任,培训出可以科学生产、有效经营、有创新精神、能创收、社会责任感的新型职业农民,高职院校为了完成这个神圣的重任,正真做到科学的培训,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农民,设计不同的培训方式。

一.短期培训与长期回访相结合

对于农民的培训主要目的是加强农民对农业市场的洞察能力、对农作物的科学管理能力、对农产品的有效经营能力、法制观念等方面的培训。而农民属于田间地头事物比较繁重,经费不多的群体,可以采用短期培训,迅速获得科学技能的方式比较好。但是短期培训由于时间短,不能使农民全面掌握必要的种植、管理等技术。高职院校可以派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到农村进行回访,帮助农民解决种植、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即完成了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加强网络平台的作用,与农民长期沟通,不用受空间、场地的限制,可以使农民长期、有效地学习。

二.骨干与高技术人才培训班

现代农业生产主要是以现代化手段管理、经营,实现农机化服务,这就要求有一批懂的先进农业技术、科学管理、利用信息化销售手段管理农村的干部、技术人员、致富能手。高职院校建立对这些人员有目的培训,使其获得比较系统的经营管理知识、提高这一部分人的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为农村的农业经济发展起到真正的带头作用,为农民实现小康发挥促进作用。

三.定向培养现代职业农民

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只依靠农民自己是不够的,高职院校可以定向培养一批懂技术,愿意扎根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高技能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这样一批定向培养人才给与一定的支持,吸收更多的优势人才,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通过这样一批人才推广出去,提高有限土地的利用率,将科技成果的效益提高到最大。endprint

四.产学结合培养现代职业农民

目前,有些地区的农村地少人多,剩余劳动力过剩,可以安排这些人员进入企业,通过产学结合的办法,提高这一批人员的职业技能。也可以在村办企业、乡镇企业采取产学结合,这样既可以为高职院校和村办企业、乡镇企业开辟广阔的产销空间,又可以为农村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加大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快小康进程。

五.组织学生与教师进村服务

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农村的一线,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作用,为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讨论、献计献策,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派到各个农户家里,实行一个小组帮扶一户,发挥学生的技术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帮助农民完成经营管理,让农民获得最大的收益。让农民看到科学管理农业的好处,提高农民对获得高技能知识和能力的认识。

第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高职院校的促进作用

高职院校加入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行列中,对高职院校无疑也是一件好事,是高职院校提高知名度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得到有效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多种办学模式的需要。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高职院校加快发展的步伐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技能人才的重任,为农村培养新型农业现代化人才无疑为地方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得到发展,农民有了积极性,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地方经济得到了发展,高职院校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加快高职院校发展的脚步。

二.高职院校加快办学模式多样化的进程

高职院校通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组织学生、教师到农村一线,实行产学结合,更加使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具有多种不同形式,并打破原有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办学模式呈现动态性。高职院校的服务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拓了学生的就业空间,使学校的发展具有了广阔的空间。

三.高职院校提高教学改革的速度

高职院校服务“三农”培养高技能新型职业农民,使办学思想、办学特色有了新的突破,把课堂转移到田间地头,网络平台,打造科技团队,将传统的一人一门课的模式改变为一个团队一个农业科技成果,即解决了农业中的经营管理问题,也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使高职院校更加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培养技能人才教学改革得到飞速发展。

结论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我国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高职院校需要长期坚持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才能有越来越多的具有科学技术知识、有创新精神、愿意扎根农村的中青年技能人才投入到農业生产中,不断将科技成果转化成使农民受益的成果,持续不断地培养新型职业技术农民,使我国的农业生产真正走上良性循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使高职院校与农民走上双赢的发展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N]人民网.2012

[2] 张瑞红,张瑞芬.试论新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J].甘肃农业,2007.

[3]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http:www.gov.cn,2012(2).

[4] 朱启臻. 论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培育 [J].农业工程,2012(3).

[5]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启动 [N].光明日报〔2013〕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院校农民农业
耕牛和农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农民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