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传热学"优质课建设与实践

2017-09-27 12:22张淑荣邹欣华巩志强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1期
关键词:优质课

张淑荣 邹欣华 巩志强

摘要: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契机,打造鲁东大学《传热学》优质课程,以厚基础、重能力为原则,从课程建设思路和具体实施方面规划与实践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热工领域创新、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传热学、优质课、鲁东大学

【中图分类号】TP18-4

项目来源: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412-20130340

2012年,高教部颁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以来,各高校纷纷加强优质课建设与共享。计划全国高校建设5000门资源共享课[1],鲁东大学积极加入山东省高等学校优质课程共享联盟,2年时间相继启动了200门优质课建设,传热学被列入其中。传热学课程建设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与科技前沿同步、因材施教”为指导思想,历经两年多的建设,到目前建设基本完成,3轮次的教学实践证明,传热学优质课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学生大多能积极地投入课堂,课堂形式由传统的被动填鸭式教学成功转型为主动探讨式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1教学目标

要做好优质课,课程建设势必先行,且尤为重要。鲁东大学能源与动力类《传热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兴趣为导向,密切结合课程本质与特色,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现代化人才。通过传热学的学习,学生掌握热量传递规律,懂得热工领域工程传热问题的解决方法,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独立探究、自我创新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成为热工行业的栋梁之才。

2 实施办法

《传热学》优质课建设,以“质量第一”为准绳,遵循教育部及学校关于优质课建设要求,考虑传热学课程特色具体实施。

2.1师资团队

成立专门的优质课建设小组,由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5人、课程负责人1人、相关任课老师4名及4-5名学生组成。教学委员会成员主要负责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整个课程的设计把关,如理论与实践课学时分配、教学形式是否得当、课堂规模与内容形式是否合理等,课程负责人及任课老师主要负责具体的课程规划包括专题选题、内容组织、课堂内、外教学,课程网站建设等。学生负责对传热学授课班级进行适时的问卷调查,倾听学生心声,不断发现不足,改进教学。

2.2 教学方法改革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炬。”传热学教学以“乐在其中”为原则,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上由任课教师主持,每堂课一个专题,以主题讲解、问题引导探究、专题讨论等多元方式进行,教的比例60%,学生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比例40%。课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频、讲座、电子书等,方便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主规划学习和拓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通过卓越课程中心、qq、微信、邮箱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讨论,多方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传热学,颠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彻底改变学生上课玩手机活在自己小世界的状态。

2.3网站建设

借助卓越课程中心平台,课程小组的师生积极进行网站建设,建设内容丰富完整,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学短视频、电子课件、自测题、互动栏、拓展资料、考研辅导、意见反馈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站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排忧解难,更可以在互动栏目与各任课老师及学长进行讨论,掌握传热学的精髓,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及考研奠定基础。

2.4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主要在鲁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进行,实践学时大副增加,由原来的6学时提高到30学时,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内容包括基础实验、科研项目辅助教学、企业见习、兴趣拓展教学等。

(1)基礎实验项目。组织学生对换热器性能、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水沸腾换热、辐射换热测定等进行基本的理论验证,要求每位同学能独立完成各项实验项目,完成知识点的巩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科研项目。安排有实力的同学进入课题组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指导同学承担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同学们多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等。

(3)企业见习。每年安排学生进入顿汉布什、荏原空调、凝新制冷、维京空调等企业见习,认识传热学等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4)兴趣拓展教学。将所学植根于生活实例、工程实例、科学前沿探究,做到运用其中,服务其中。拓展资料中设置诸多如树叶结霜、晒被子暖和等生活实例,制冷蒸发器、冷凝器,热电锅炉中省煤器、过热器[2]、水冷壁等换热设备的工程设计与数学建模。结合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采用商业软件Fluent、Matlab等设计一些数值模拟实验如多维稳态、非稳态导热,管内对流换热问题等[3]。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掌握热工测试方法、实验技能,加深理论理解,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基本的科学探究素质。考虑鲁大传热学实践教学环节的特殊性,课程组根据实际授课需要自主编写实践教学补充资料1份。

2.5 课程学时分配

好课堂源自于好的课程规划,具体的课堂规划见表1。鲁东大学《传热学》理论课54学时,实践课(内、外)30学时。

2.6考核改革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成果检验行之有效的途径,考核改革也是课程改革的最后环节。传热学考核侧重于能力考查,考核成绩由课上表现、课后作业、期末成绩、实践操作、小测验等多元要素构成,做到考核全面、合理、公平公正。课堂表现、实操由各任课老师从课堂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出勤率等多方面随堂打分,并且有详细的评价记录表;课后作业、小测验主要督促同学及时巩固已学内容,避免学生采取临考抱佛脚的方式应付传热学考试,教师根据认真程度、准确率打分;期末考试主要对一个学期的内容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举一反三利用所学解决传热问题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各项评价比例见表2。endprint

《传热学》优质课的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改革过程中也发现很多不足:

(1)教师精力投入过大。课程建设任务重,教师的工作量较日常教学大幅增加。教师必须精心录制短视频、反复敲定教学内容、多样化课堂形式、准备业余资料、建设网站等。优质课要成功建设,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智慧、思想、见地,更需要老师的创新思维,大胆尝试,积极实践。

(2)学生课下任务重、业余时间占用严重。为做好探究讨论式课堂,学生须在课下做大量的自主学习工作,一部分一般性理论知识需放在课后自学。对于学生压力较大。对于当下,各高校力推科研而又高喊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效率,減轻学生负担的呼声下,要完成完美的优质课建设还有一段路要走。

(3)课上若采用视频教学,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视频时间,课堂气氛呆板,老师无所事事,并且学生不能快速的转入讨论环节。

(4)学生习惯了讲授式教学,要他们积极发言、提出问题、主动参与到课堂中,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

(5)学习不够系统化。教学讲解采用专题式,将内容分割成许多主题,主题与主题的连贯相对不够紧密,同时翻转课堂比例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热学的系统化教学。

4总结

对于鲁东大学,优质课建设是一种尝试,课程系列化改革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两年的传热学优质课建设,传热学教学更加完美,质量更优,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充分的掌握与训练,为后续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考研增添自信心,对本学科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传热学优质课师生满意度达81.7%。为实现这一改变,课程建设者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与艰辛。优质课的长远建设须依赖教育管理者对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与支撑,优质课的建设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OL].

[2]黄金.“传热学”教学改革探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7(6):.72-73.

[3]钟晓辉,赵斌..《传热学》精品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5):108-111.

作者简介:张淑荣,女,汉族,烟台人,鲁东大学任教,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传热传质。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质课
技工院校优质课教学方案设计策略探析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育研究与评价项目获奖结果
活动引领教学,注重技术与学科素养兼顾
试论思想政治优质课备课中的三思三琢
数学优质课的特征研究
新课标下的英语优质课研究
例谈x/1+x0)题型的构建
如何体现高中体育教学优课特征
优质课评选当精减
让优质课走向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