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途径

2017-09-27 00:30王玉秀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教学改革小学语文

王玉秀

提要:通过分析汉语文化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及小学语文教学在观念、方法、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教育观念,加强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改革途径,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汉语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性学习

中国分类号:G623.2

近些年,语文在各级考试中所占比重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新的教学重点。伴随着社会对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更好的了解民族文化。

1、汉语文化视域与小学语文

文化体现在每个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总结起来,不外乎社会、精神、物质三者。我们从文化历史的层面认知、分析生活中各类问题涉及到的认知范畴,就是我们的文化视域。汉语文化视域下,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思考,有利于将教学与文化传承紧密联系起来,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文化性。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来了解文化,在文化底蕴中深入学习,是语文教学与汉语文化间最本质的联系。

汉语文化贯穿小学语文始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依托。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并不是一门单纯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涉及语言、教育、历史、社会等多个层面,这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不只是在教字词,也是在从思维习惯、文化观念、逻辑思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拥有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小学生还处在意识思维的形成阶段,故更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他们打好汉语文化基础,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将语文学习转变为一种文化学习。对教师来说,汉语文化与教学的关系则体现在文化对教学方式和自身能力的影响上。只有理清汉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及时掌握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才能提出更有新意的教学方案;也只有通过不断从汉语文化中吸取先进思想,巩固提升个人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

2、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途径

新课改方案实施后,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小學教育呈现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相较以往,小学语文教育更富于创新性和实践性,在给予学生充足学习空间的同时,也让学习内容变得更加非富多彩,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更加紧密。但不可否认,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2.1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课堂中的互动元素缺失。在不少语文课堂中依然贯彻着老师教,学生学这样的传统授课模式。学生们只需回答老师提出的提问,在书本中搜寻答案即可,所谓的合作讨论环节沦为空话。因为年纪较小,学生们很难在缺乏教师引导的前提下对所学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和思考。同时,部分教师一味追求标准答案,对学生所给答案中与标准答案不符的部分缺乏耐心细致的讲解,长期下来,使得学生失去了进一步探索答案的兴趣和勇气,也阻碍了学生对语言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探索,使他们无法对文化观念进行深入了解。

其次,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内容流失。部分老师只把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内容归结为简单的情感介绍,即只向学生们讲述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而忽视了作品中的人文元素。深入理解人文元素,是进一步了解作品内涵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习汉语文化的必要前提。教学中缺乏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只着重讲解重点篇章段落,对整体性把握存在缺失,影响了学生对文化的认识。

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缺少探究性环节,照搬照抄原有教学思路的情况。简言之,教师成为课堂唯一的主导者和学生缺乏发言权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途径

作为培养人才的起点,小学教育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从这方面来说,在汉语文化视域下贯彻语文教学是实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需要坚持的根本原则。

2.2.1结合汉语文化发展,更新教育观念

汉语文化发展呈现全球性和深入性的特点。日益多元化的汉语文化,使更多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融合,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优秀文化的产生。同样的,大环境下的语文课程改革,新教材、新思路的展开也需要教师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快节奏的汉语文化使我们思考问题的节奏越来越快,但小学生思维、能力、学识积累上的不足让他们难以接收这些思想。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讲述,更不能因循过去使用过的教案和教学方法,而要将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让授课过程慢下来,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节奏,使学生更好领悟课程。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还需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和思想教育,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使他们对人性、人文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实现多学科、多内涵的学习。

2.2.2加强合作教学和探究性学习

改变学习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提问,学会拓展和反思。将花费在读课文,寻找标准答案的时间变为寻找新问题,拓展答案和思路的过程。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校可以向部分高年级学生开放合作性课堂。通过设置合作小组,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组内讨论、班级讨论和师生讨论,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也使得学生们的汉语文化在交流中得到拓展和纠正。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教师的相互合作实现更有针对性、更细致的教学方案的制定,并以此实现不同学科、知识间的促进。

探究性学习则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转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适时参考一些高中、大学中采用的讨论课的授课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学习、群体学习。通过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他们互助团结,创新进取的精神,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性。

3、小结

汉语文化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促进了新教育模式的产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坚持汉语文化的引导,在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实现对原有教学方式、方法和观念的改革,使小学语文走上一条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2]艾津.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3]孙杰远.论学生社会性发展[J].教育研究,2003,(7):67-71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教学改革小学语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