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谭天度参加南昌起义诗作

2017-09-27 00:52高宏的
源流 2017年8期
关键词:陈延邓中夏南昌起义

高宏的

今年8月1日,是偉大的南昌起义九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个重大历史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不禁回顾起谭天度在南昌起义中所写下的诗词。能参加南昌起义,还留下当时的诗作,这是值得令人品味的。

谭天度曾以106岁高龄成为中国第一代共产党人中的最高寿者。也因此,我常常会听到一些人问:“谭老何时入党?”我答曰:“他不是‘入党,是‘建党,谭老参加了广东建党的全过程。”又有人问:“谭老是不是老红军?”我答曰:“说谭老是‘老红军那就太迟了,谭老是‘建军,他参加了南昌起义,还担任过很重要的职务。”

回顾历史,参加中共建党的人约有六七十人。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当时有中共党员420人,其中绝大多数人参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战工作。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这三大起义被称为“建军活动”,共有数万人。毛泽东曾说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全部参加了“三大法宝”开创性活动的人总共只有十人左右,谭天度就是其中之一。

大革命后期,谭天度在广州历任广东兵工厂训育部主任及该厂中共支部书记、广东农工商学联合委员会秘书长、国民党广州市商民部秘书等职。

1927年春,发生了“四·一二”蒋介石在上海的叛变及“四·一五”李济深在广州的叛变。在广州,有2100余人被捕,100余人被杀害,谭天度熟悉的著名共产党员刘尔崧、李森、邓培、何耀全、萧楚女、熊雄、毕磊等英勇牺牲。

广州发生国民党右派政变后,谭天度是被通缉的“要犯”。他有一个多星期找不到党组织,后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总代理简琴石资助下逃离广州。他乘船经香港到达上海,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这真是危难逢知己,他乡遇故人。

陈延年在武汉参加中共五大期间,因时局变化,会议还没有结束,他就被中央紧急派往上海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及江苏省委书记。谭天度向陈延年汇报了广州发生反革命政变后的情况,并向他请示工作安排。陈延年怀着沉痛的心情镇静地对谭天度说:“干革命,总是要流血的。只要我们好好总结失败的教训,坚持斗争,最后胜利必定是我们的!”他认为谭天度留在上海作用不大,要他立即前往武汉向党中央汇报。

在从上海到武汉的航行途中,谭天度望着滔滔大江东流而去,想着此刻的时局和面临的新任务,一首《初访长江》的诗句不由得从笔下而出:

橐笔远游大江滨,

征衫斑驳满风尘。

胸中别有新天地,

朝代兴衰广见闻。

“橐笔”,古时指侍立于帝王大臣旁书写历史的小吏,手持囊橐,簪笔于头,准备随时记事。后泛指文人雅士的笔墨耕耘。此诗句描绘了谭天度乘船于长江天际流中,不顾斑驳征尘,不惧国民党右派的血腥屠杀,继续战斗的决心,同时他还要用笔墨来记录这一新的历史。正如毛泽东所阐述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5月中下旬,谭天度到达武汉,此时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已经闭幕。由于旅途劳累,水土不服,再加上满腔激愤,他竟大病了一场。

在武汉,谭天度向邓中夏汇报了工作,并见到了谭平山、苏兆征、彭湃等领导同志。他们都很关心谭天度的身体,并决定让他上庐山修养。不久,谭天度听到陈延年于6月26日在上海被捕,并于7月4日英勇就义的消息,心情极为悲痛。

庐山空气清新,气温凉爽,是避暑胜地。谭天度在此疗养,感觉比吃药更能增加疗效。在庐山,谭天度见到了瞿秋白、刘少奇等人,他们都曾在广州工作过,相互间早已相识。

7月20日,谭平山、李立三、邓中夏、叶挺、聂荣臻等人在九江举行会议,决定在南昌实施武装暴动的方案。会后,李立三、邓中夏上庐山与瞿秋白、鲍罗廷商议,得到他们的完全赞同。

此时,党的大批干部同叶挺的二十四师及贺龙的二十军纷纷向九江、南昌一带集结,谭天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郑重地向邓中夏请求参加南昌暴动,并最终得到批准。

兴奋之余,谭天度病情顿减,更加神往南昌。于是,他撰写了几首《登庐山》诗词,表明自己此时的心迹:

(其一)

庐山胜迹竞相传,

代有诗篇志奇观。

三叠泉疑天外落,

五老峰似碧霄悬。

白鹿洞,乌龙潭,

彩云缭绕,名珠飞溅。

还有树石花草,

各呈刚劲鲜妍。

想当年,

李太白,苏东坡,

多少骚人墨客,

都曾徜徉此间。

歌吟颂赞,岂等闲。

只可恨,军阀倡乱,

国基动荡,

怎许从容留恋。

到明朝,疆场去,

冲锋杀敌,

敉平大难,重整河山。

(其二)

烽烟遍地敢偷闲,

因病遵医上庐山。

佳丽风光同妙药,

清凉气候胜灵丹。

山山水水供疗养,

走走看看病瘥痊。

小驻依依又告别,

明朝驰骋戎马间。

这两首诗,从描绘庐山的山水之美,转而提到治愈自己有病之躯的“佳丽风光同妙药,清凉气候胜灵丹”,继之,他回顾悠悠历史,悲愤抗诉“军阀倡乱,国基动荡”。面对烽烟遍地的局势,他决心“明朝驰骋戎马间”,立即奔赴南昌,“到明朝,疆场去”,誓要“冲锋杀敌,敉平大难,重整河山”。

几天后,谭天度参加了伟大历史壮举的南昌暴动。

南昌起义后,谭天度任革命委员会政治保卫处秘书代行处长职责(处长是前委成员李立三)。该机构下设两个科(一科科长李谷珍,二科科长魏良生),一个特务队(亦称警卫队,有一个营的兵力,南下到汕头时扩编成一个团)。南昌起义后成立的政治保卫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个政治保卫机构,首个机关警卫机构,首个情报机构,首个敌情侦查机构,首个纪律监察机构,首个后勤保障机构,首个群众动员机构。同时,还协助前委、革委指挥行军和作战。

8月27日,根据周恩来指示,谭天度在瑞金绵水河畔的一所小学布置了警戒,就在这所学校里举行了贺龙的入党仪式,共有十人左右参加。会议由周恩来主持,谭平山、周逸群介绍贺龙入党,全体人员都表示赞成贺龙的入党申请,谭天度投了自己庄严的一票。

南昌起义后,谭天度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晚年,谭天度著有《追忆南昌起义》长篇回忆,共分三大部分,二十一个内容。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延邓中夏南昌起义
邓中夏:化成灰我也是共产党员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谁?
陈延年:中国少年共产党创建者之一
陈延年:光明磊落 视死如归
邓中夏:“我邓中夏烧成灰也是共产党的!”
陈延年:不能忘记的革命先驱
邓中夏: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
邓中夏:用生命诠释初心
南昌起义参战人数考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