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感恩

2017-09-28 19:19张家海
师道 2017年9期
关键词:范文语法作文

张家海

人过四十,渐生怀旧之情,尤其会感恩生命中那些贵人。作为一个地地道道农村家庭走出来的人民教师,我虽算不上什么成功人士,但事实和良心告诉我,自已应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幸运之人。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坐在电脑前,这是我常听不厌的一首歌。每当这首歌在耳旁响起时,恩师们的言传身教就会历历如在眼前。未曾想到,担心的事儿真的到来。昨日,从同学群中获悉恩师叶明松去世,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一时间让我哑然凝噎,双眼渐渐模糊起来,脑海中关于叶老师的音容笑貌一页一页地翻开。

叶老师是我初中时段,准确地说,是初二到初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回想起来,在我的生命历程里,如果没有叶老师的出现,我很可能就与教师职业无缘,也就没有今天的我。

那年我从村小毕业,刚满11岁的我,作为全乡唯一一所村小里的3名优秀学生之一,考入了区重点初中。按理说,我到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是,由于年幼,自控力、自主生活能力都不够成熟,两年期间,学业成绩几次被亮红灯。不会打理生话,学习渐渐失去信心,眼看着掉队越来越远,无奈之下,我只好跟父母提出转学,回到乡完全小学自办的初中“帽子班”留级。当时愿意接纳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就是叶明松老师。

叶老师是读过私塾的学究型老师,家住县城,据说是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村学校来的。叶老师不仅语文课功底扎实,还写得一手漂亮的硬笔字。每次分析课文时,叶老师都会把文章中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要点知识,工工整整地板书到黑板上让我们抄写。那时候的语文课,对我来说,除了学习课文之外,还有另外一種享受就是欣赏叶老师的字。

那些年的课堂似乎没有今天这般追求“高效”。很多时候,我会一边记着笔记,一边暗喑模仿叶老师的字。不知为什么,总觉得一些特殊字,自己怎么写都不觉好看,但是叶老师能将每个字的主笔进行变化,或长或短,或直或曲,变化后的字就神奇般的好看很多。每每在练习中,见我们写出的一个个结构不够匀称,上下不够平衡的字,叶老师就会分享一些写字窍门,比如,他说“要得安字好,必须脑壳小。”就是告诉我们,“安”字要写出来好看,上面的宝盖头必须比下面的“女”字小些。就是在他的熏陶下,自己后来对写字有了浓厚的兴趣,作业啊,作文啊,写书信什么的,都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叶老师的字。可以说,我今天的写字功底,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叶老师的影响。

作为一名理科教师,我不知道现在的语文课具体是怎么上的。听说改革了不少,尤其是语法学习淡出了语文课堂。我不敢妄说自已语言文字功底有多深,但我敢说自己今天写文章能做到语句通顺,不出现语法错误,这些基本功都是叶老师传授的。回想起读初中那些年,学语文,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分析语法。比如在一篇有代表性的课文中,叶老师会特意引导我们分析其中的一些词组、句子成分、单句、复句的用法。也不知是否生来就对文字敏感,还是出于别的什么力量,我对语法学习似乎得心应手。感觉自个没有刻意花时间和精力去专门学语法,可每次语法方面的作业都会漂亮地得一个“优”。后来才悟到这份力量,其实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产生的兴趣使然。

叶老师说话幽默,好几次说我是他的得意门生,以至于每遇大型语文竞赛,叶老师安排的选手就少不了我。也真怪,每次比赛下来,我还真的就拿回一个一等奖或二等奖。我想,这或许就是“严师出高徒”吧。这份鼓励,对我影响很大。后来的我,渐渐对舞文弄墨产生兴趣,就是缘于叶老师当年给了我足够的信心。

叶老师教作文也有他的独特办法,独特之处不在别的,而在于写得少,但写得精。记得那时候每两周才有一次作文。不过,每次作文都不是那么容易交差。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每一种文体的写作,每一篇文章的写作,叶老师都有几大规定环节:分析题目,阅读范文,撰写提纲,搜集素材,形成篇章。每次作文课都是连排,第一节课,由他命题,分析讲解,如何抓题眼?如何构思?如何选材?讲着讲着,他见我们还是一副为难的表情,叶老师就会拿出准备好的范文来,让全班依葫芦画瓢,一起品味找感觉。后来才知道,范文是叶老师自己事先写的,难怪他讲的与范文一模一样。撰写题纲,搜集素材,形成篇章,这几个步骤当然要我们自己完成。每个人撰写好提纲后,必须先拿给他看。如果结构不合理,他会一起分析,打回来修改。只有框架形成以后,才让我们去写,先在草稿本上写。等我们修修补补弄完以后,才准许在作文本上誊正。

这样一次作文是很费神的。当然,写出来的文字是珍贵的。所以,每有好文章,叶老师都会挑选一两篇,在下次作文课前读给大家听。分享完毕,还会说上一些令大家心动不已的话。就是这样的分享,让好多人有了写作的自信。一学期下来,每个人的作文本都不舍得丢。可以说,我今天的写作兴趣乃至咬文嚼字、钻牛角尖的写作态度,都缘于那时候叶老师的一点一滴要求。

可惜,命运有时候会跟人开玩笑。就在我初三上学期快结束、向着考中专跳农门冲刺时,一天放学回家,突然间全身奇痒无比。痒得我又是抓,又是挠的,瞬间脸也被挠红了,双脚也被抓破了皮。听大人们说,这是沾了生漆的过敏症。这时候,一邻居告诉我用洗衣粉水洗可以止痒。于是我赶忙找来洗衣粉,为尽快止痒,兑水时还多放了些。我快速将最痒的双脚放在洗衣粉水里浸泡,很快,痒真的被止住了。可是没过多大工夫,感觉双脚被抓破皮的部位隐隐作痛。没想到,夜里越来越疼,到第二天早晨才发现,双脚已肿成了两个发面包子,有的部位开始起泡。这下,可慌了父母,一边埋怨邻居出的“馊主意”,一边请来赤脚医生看诊,又是打消炎针,又是敷草药。

怎么办?脚肿了,鞋不能穿了,学校还在翻山越岭十多里的镇上。30多前的农村,既没有公路,也没有任何代步的交通工具。学是上不成了,只好待在家里养病。可这一拖就是两个星期。两个星期,尤其是在赶新课的时候,意味着语文、数学等各科的学习内容已掉课几个单元。

《曹刿论战》中有个成语叫“一鼓作气”,作战如此,念书求学也是这样。两个星期的误课,让本来一鼓作气的我,渐渐生出“再而衰”的感觉,我有了一些担心。我担心叶老师吹捧的“他是中专生的料”一说会泡汤让众人耻笑……总之那时,我选择了逃避,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愕的决定:退学。endprint

要知道,在我们这个“望子成龙”家庭,无端说出“退学”二字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不仅是父母这关通不过,就连家族里在外吃着皇粮的伯伯和叔叔们那一关也会通不过的。但我考虑再三,去意已决。为防说客上门,我毅然立下誓言,夸下海口:宁愿砍柴、挑粪、种地也不愿上学了,打死我也不上学了!话说到这步,父母亲除了伤心失望偷偷流眼泪,还能做什么呢?坡上坎下的亲戚朋友,除了遗憾叹息,也没能想出劝学的法子。至今令我抱歉的是,不肯相信我退学事实的叶老师,那几天还硬着头皮上门劝过学,都被我的冷眼拒绝了。现在想起来,自己当时是多么的无知啊!

就这样,那一年叶老师心目中一个有希望的学生辍学了。

时间很快过去两年。两年里,我挖田、锄草、犁田、耙地、播种、插秧、学无线电修理……经历了无数的酸甜苦辣以后,两年前那个“斗狠”的我内心开始动摇,时不时又有“好事者”似乎故意撩拔我的心弦,说东家的孩子谁谁考上了某某大学,说西家的孩子谁谁又被某某学院录取了……终于,我坚守不上学的防线垮了!1987年冬季的某一天,沉睡两年的我苏醒了,我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呼喊:我要复读,我要回校读书!

好在我出生在一个民主的家庭。一听说我又要去学校念书,全家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又是准备学习用品,又是帮忙联系学校。终于,父亲在县城一所学校托人帮忙办好插班手续。没想到,这位帮忙给校方大力推荐我的人就是刚从我们乡镇调回县城的叶老师。

插班,考重点高中,考大學,虽然后来的求学之路依然坎坎坷坷,但走过这一段“曲线救国”之路后,我开始珍惜人生,慢慢懂得“坚持”二字的真正内涵。而这一次又一次给我机会,让我开悟的人就是叶老师。

远离家乡只身来到异地,一眨眼已是25个年头。二十多年里,照理说有很多理由和机会与恩师们聚聚,可叹自已没能做到,如今一切的借口都已站不住脚,只怨灵魂深处的那个“小”。

现如今,叶老师已离我而去,我只能以此文字告慰叶老师的在天之灵:我要向您道出埋藏在心底30多年的话,是您让我懂得什么叫灯塔,什么叫摆渡人,什么叫人梯,是您改变了我的人生,是您给了我今天教书育人的这份自信。我知道,践行教育的慢艺术,做起来很难,但是从我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我要做一个守望者,耐心地,静静地,等待每一朵花儿自然开放。

(作者单位:湖北枝江市安福寺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endprint

猜你喜欢
范文语法作文
跟踪导练(二)4
春色几许(简谱)
参考答案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学滑板的启示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