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下内分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探讨

2017-09-28 19:52张丽娜迪拉刘海英
教育界·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内分泌科

张丽+娜迪拉+刘海英

【摘要】2015年起,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双轨合一”。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已开始将“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应用于本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文章对该培养模式的难点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为更好地培养高水平内分泌科临床医师提供了新思路,总结了培养经验。

【关键词】住院规范化培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双轨合一;内分泌科

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并轨

2013年5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批准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的通知》。2014年8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于2015年在全国各省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到2020年基本建立全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其中也规定,从2015 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要求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培训过程并轨。

传统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的培训在目的、形式、内容和实施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在新规出台后,尽快了解相关法规,在实际工作中,将长期形成的两种培养模式之间的区别尽快一致化,才能尽快让培养对象在新规下收益[1]。我院内分泌科作为医院的重点学科之一,已开始将“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应用于内分泌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二、内分泌学“双轨合一”培养模型的难点

在内分泌学“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难点。首先,本科室轮转时间短。与其他学科相比,内分泌代谢科属小科,专科性强,在全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安排中,本专业的研究生在内分泌科轮转时间较短,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本专业住院医师的基本能力较困难,不能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在其他专业科室轮转时间长。研究生在其他科室轮转期间,导师在了解学生培训情况方面存在盲区。再次,注重科研和教学能力在培养中的比重可能与临床能力培养产生冲突。最后,注重临床技能的培养,而人文精神及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欠缺。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大部分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中,特殊的内分泌实验检查与治疗都需要专业型医生,研究生除了掌握临床技能外,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及人文精神,而这方面的培养有一定欠缺。

三、内分泌学“双轨合一”培养模型的对策

首先,在有限的本科室轮转期间,做好本专业的教学,提高培养质量。带教教师应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同时具备扎实的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能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形式,注重本科室特色教学,使研究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学习本专业临床思维与技能,达到培养目标。科室定期组织带教教师集体备课,制订教学目标,规范教学内容。带教教师要有意识地督促研究生将临床现象与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研究生只要抓住激素的生理作用这一关键因素,绝大多数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表现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带教教师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激素的分泌调节功能,一旦掌握了激素的分泌调节功能后,对于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就不再感到深奥。还要定期开办重要疾病临床指南讲座,实现临床诊疗的规范化,并及时更新诊疗知识,培养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贯彻临床指南的习惯和意识[2]。在临床教学查房中采用PBL和CBL教学法,组织研究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选择典型病例,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让研究生带着问题学习,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3]。而后通过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带教教师点评总结完成教学查房。在研究生对疾病的典型特征有了基本认识后,再辅以非典型病例,指导研究生对比分析总结,使研究生意识到实际临床工作中存在病情个体化,不能仅用典型症状生搬硬套,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强调研究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如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一些本科常用操作,如指尖测血糖、安装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等。带教教师在征询患者同意后,先简单讲解,而后由研究生独自操作,教师在旁随时纠正。床边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求研究生就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总结,加深印象。在本科室轮转结束前,对带教教师和研究生进行双向考核,监督培养质量。

其次,在其他科室轮转期间,研究生必须参加由导师组织的例会,定期向导师汇报在其他科室轮转情况及临床和科研存在的问题,汇报导师指定的内分泌专业书籍、内分泌专业外文文献阅读情况;导师要掌握研究生培养动向并负责协调解决研究生面临的困难。

再次,专业型研究生不同于一般住院医师培养之处在于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在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中保留部分研究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研究生第二年培养中,根据研究生第一年轮转临床技能掌握的情况,调整第二年在其他科室轮转的时间,保证第二年研究生在本科室轮转时间达到6-8个月。时间上的限制使得专业型研究生没有过多的时间投入到基础科研等项目中去。研究生要利用临床培训以外的时间,参与课题研究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研究能力和临床能力平衡发展。导师指导研究生查阅相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及研究进展,引導研究生善于思考在临床中碰到的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能的机制或解决方法,指导研究生完成临床科研课题,在开题到课题实施再到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达到科研培养目标[4]。

最后,在研究生基础课程中,导师指定研究生修习医患沟通课程。另外,要求导师及带教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学习医师应该具备优秀人文品质,树立研究生“医者仁心”的观念[5]。临床工作中,研究生主动与患者接触沟通,在指导教师监督下由研究生负责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于复杂的内分泌实验,由研究生负责指导及配合护士共同完成,通过临床实践,提高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为其未来独立临床工作打好人文素质基础。

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持续推进中,临床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需要不断总结培养经验,解决问题,不断推动此项改革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家凯.新规下的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教学模式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05):29-30.

[2]郭进军.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临床培养模式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04):567-568.

[3]周洁,陈迈,高彬,等.内分泌代谢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J].临床医学教学研究,2011,13(12):1087-1089.

[4]李培杰,孙玉国,姜相君,等.第一阶段住院医师培训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性操作[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03):450-452.

[5]吴晶,唐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效衔接的模式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9):251-252.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分泌科
优质护理对内分泌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联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内分泌科院内感染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应用体会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管理中的实践分析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品管圈活动在胰岛素泵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
内分泌专科与非专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管理对比分析
内分泌科护理中优质服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