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检测若干问题研究

2017-09-28 15:38王登明李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7年21期

王登明 李军

摘 要:笔者就多年从事检验检测的角度,对电梯的制造、安装、维保等几个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建议,以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电梯标注使用年限;电梯安装质量;电梯维修保养及老旧电梯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电梯作为现代交通工具,因受地面空间发展限制,人们在城市的居住空间不得不向垂直方向发展,因而电梯被使用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数量(台数)越来越庞大(2015年统计电梯425.96万台),而且还在继续增加。而电梯作为公共交通的特种设备,其安全也越来越引起公众的重视。尤其是现代发达的通信信息技术随时随地都可能将电梯的相关不利信息传遍整个网络,再加上媒体只为吸引眼球而推波助澜,造成几乎人人皆知,从而引起公众恐慌。因而作为电梯的制造、安装、检验、维护、管理等各方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笔者从从事多年电梯检验、技术调查、事故调查的角度来提出些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供大家探讨。

一、电梯制造企业为何不标注电梯整机和主要部件使用年限(或者运行次数)

譬如,有人问:某单位的电梯都使用了十多年了,没有啥大问题,怎么我家这电梯才几年就花了不少钱换这修那呢?那么,一台电梯整机和主要部件使用年限(或者运行次数)究竟多长,制造厂如何承诺?

现实情况是已经有一些一家单位在其电梯的文件或者主要部件上注明其使用次数(或者年限)。但是,还是有很多制造企业没有这样做,这就造成了一些无良企业只要取得了制造许可资质,就无视设计研发,一切外购,为节省成本而优劣搭配,以次从好,出现产品问题就相互推卸责任。而且说“一分钱一分货,宝马汽车焉能和几万元的汽车相比?”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是现实存在。作为电梯制造企业,如果每台电梯的零部件全部都是自己设计制造,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但是,既然电梯是以一个整机、一个有资质的确定的企业名称出厂的,而这个确定的企业由从中获利了,而且电梯有涉及公共安全,那么,为什么这个确定的制造企业不标明其可以可靠运行的次数(或者年限)呢?买一辆汽车、一台家电、一台电脑都会标明各部件(或整体)使用期限,何况动则几十万元且涉及公共安全的电梯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第二十七条”之“(四)”是这样的“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问题是这第“四”条,电梯是否是“限期使用产品”?从字面意思来看,限期使用产品是指其质量有一定的时效期限,超过这个期限,产品就可能达不到标准或者合同规定的质量指标,就可能会失效、变质,丧失产品原有的使用性能。可见如果单从这字面意思来看,电梯确实不像“限期使用产品”。然而从技术的角度来讲,电梯是机电产品,由于其采用的材料、电气、部件是有使用次数限制的,有老化、磨损期限或者次数的,这是材料的特性,所以,电梯也应该有使用次数限制,也就是说电梯也是有使用期限的使用产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这里又有一些问题(假设同一厂家、型号和技术参数的两台电梯):

1.使用率高低的问题:有些电梯使用率高,如大医院、车站码头用的电梯;而有些电梯使用率低,如别墅电梯。如果电梯品牌、型号、提速等参数都一样,维保也做得好。这两个地方使用的电梯显然是别墅电梯使用的长久一些。问题是如何标注这两者的使用年限呢?

2.人为因素的问题:维修保养问题、使用者爱惜程度问题。如,同样的电梯,有些使用者爱惜自己的电梯,维修保养也做得好,而一些使用者则相反。这两种情况的电梯使用时間长短显然是前者长而后者短,那又如何标注使用年限呢?

3.使用和环境问题:一台电梯使用在腐蚀性很强的环境,而另一台使用在一般环境,通常情况下前者使用期限短而后者长。还有,突然一时供电电压过高,将电梯主板、变频器烧毁了。这些又如何标注使用年限呢?

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任何材料、部件都有使用时长、频次的,这个是我们做机械设计、工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这是设计计算、选型的基础数据。既然如此,在维修保养能跟上,使用管理又跟上的前提情况下,制造厂就应该根据购买者使用的环境不同,而标注各部件、整机的不同的可靠运行次数,这是可行的。

那为什么制造企业不标注呢?借口不外乎以上3点,其实每个厂家都有不愿面对的东西,因为他不敢保证他的每一批次的材料、零部件都是“心中有数”的,另外市场竞争激烈,能够滥竽充数、以次充好,争取利润最大化是最好的结果;其三,如果对每一个零部件都有运行次数标注,制造厂将投入额外资金对这些部件做监控,成本也会增加;其四,反正大家都没标注,就算是我的零部件有问题,我也没承诺时限,打起官司来我也不输。何况乎有些事是说不清楚,划不清责任界限的。

所以,他们不愿意标注电梯主要零部件或者整机使用运行次数或期限。

然而,从国家品牌战略角度出发,我们的产品要走向国际,更需要树立有诚信的、敢于担当的、国际国内都认可的电梯品牌。所以,我们的电梯也要诚信的标明其整机和主要部件的可靠运行的次数(或者年限)。这样一来,中国的电梯制造行业将优胜劣汰,不法的电梯制造企业、房开商将无漏洞可钻,品牌质量将决定其生存,最终诚信的企业获利发展,管理部门也将减少很多事务,国家品牌也树立起来,老百姓安全也得到了更大的保证,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那些只为节省成本而不顾产品质量的制造厂是一种短视,终将被人们抛弃而终结。

而作为政府管理者,应该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对电梯的产品质量要有整机和主要部件使用年限(或者运行次数)标注要求。

至于维修保养质量、使用者爱惜程度等人为因素的问题,任何人都无法保证,只得靠使用者自觉,依靠相关部门用法律、法规来约束了。然而我们相信:不是每个使用者都不爱惜自己的电梯。事实胜于雄辩,电梯质量好坏,人们都会比较选择的。好质量才有好口碑!endprint

二、电梯安装质量如何保证?

电梯,有人说三分制造七分安装,也有人说是五分制造五分安装,也就是说:就算电梯制造质量再好,安装质量不好那也是枉然,可见电梯的安装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电梯是一大堆零部件运输到安装位置之后在经过精密组装起来的机电设备。一台故障率低,运行平稳,舒适感好的电梯,除了制造质量要好,安装质量至关重要。那如何保证安装质量呢?这个问题要分几个层次来说。

(一)从电梯制造企业层面上来讲,首先,电梯的安装要有一支好的安装队伍。那么什么样的队伍才是好的安装队伍呢?笔者认为,对电梯安装程序清楚;对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把握得准、理解透彻;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尤其是有很强责任心的队伍,才算得上一支好的电梯安装队伍,这样的队伍才是高素质的队伍。电梯安装,安全、质量都重要,不具备这些条件是安装不出故障率低,运行平稳,舒适感好的电梯的。然而,现实情况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安装质量好坏相差甚远。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电梯,安装队伍不一样,电梯安装质量不一样,舒适感、故障率都不一样的因素之一。制造企业要想赢得好的口碑,销量持续增加,利润又高,就要优中选优,培养自己的安装队,而不是只图一时销量 ,随便找一支安装队伍把自己的品牌交给不负责任、没有素质的队伍,这样会毁了自己的品牌的。这样的例子已经有好多家了,电梯制造企业应该觉醒了。

其次,作为电梯制造企业,应该对自己的产品安装质量把关,就要从企业管理制度上下功夫。《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二十二条 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照本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制造单位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应当对其安装、改造、修理进行安全指导和监控,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校验和调试。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第四十六条 电梯投入使用后,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对其制造的电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了解,对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在维护保养和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帮助;发现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并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电梯制造单位对调查和了解的情况,应当作出记录。”可见,电梯制造企业不是只把电梯卖出去就与你无关的,是要跟踪监控,要求进行校验和调试的。换句话说,电梯制造企业是要对自己的产品安装技术指导、质量把关,跟踪售后服务的,而不是随便派一个调试员走马观花,盖上一个制造企业的公章就了事的。也就是说,电梯制造企业是要从管理制度上严格把控自己的产品制造、安装、维护保养质量的。这方面有很多大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了,而且有那么一两家做得还很好,结果他们的价格、利润、销量都上去了。

(二)在电梯安装队伍层面上来讲,首先,始终要树立安全、质量都是生命的意识,要有工作责任心。因为安全搞不好,安装队伍不但赚不到钱,可能会赔得倾家荡产,甚至承担法律责任。电梯安装质量做得不好,这样的安装队伍别人不会再请你安装,你将不受信任而退出电梯安装行业。其次,安装队伍要不断学习,搞清楚电梯安装程序,对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把握得准、理解透彻,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尤其是有很强的责任心。树立一种意识:我们做的是民生安全工程,要精益求精,安装一台电梯就是为自己树立了一座业绩丰碑,坚持下去,你接到的工程就越来越多,挣的钱就会多的。

(三)在政府管理层面上,要加强检验机构检验人员素质管理。当一谈到电梯安装质量把关,很多人,包括一些制造企业、政府官员、老百姓都一致认为这是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事,甚至于连电梯制造质量都是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事。电梯故障停梯关人了、出事故了、舒适感差等等都是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事。

这种理解对于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诚然,电梯安装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在把关,但是,请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五十三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验、检测报告,并对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负责。”再有, 请翻开《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第八条 检验机构应当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实施监督检验,在维护保养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实施定期检验。”不难看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不对电梯制造质量负责,是在相关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实施的验证性的检验,只对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负责。请看看《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的附件A内容,几乎所有的内容和要求都是围绕“验证合法性、验证安全性”来的,而管不了电梯系统软故障、电梯制造质量等问题,对于电梯安装质量也就仅有与安全运行相关的条款。

但是,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人员有尽职的,也有玩忽职守的;有技术高的,也有技术差的,这样一来,检验把关的人不同,把关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人员也应该实行淘汰制,不行就不要滥竽充数、尸位素餐。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复杂非常,因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大多是事业单位,换句话说是吃财政饭的单位,一个靠不断提高更新技术手段来服务于社会公共安全的单位,却全是这领导的亲戚,那领导的关系(当然也有国家机构体制问题),实则专业不对,学业不精,不求上进。这样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人民会放心?也许,有些同仁还不以为然,认为那只是笔者的一隅之见。2017年国家对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改革是时候了。改革之后,改掉这些毒瘤,有技术有责任心、追求上进的电梯检验人员才会奋发进取,才会对特种设备检验把关更好,老百姓乘坐电梯才能更加安全。

(四)在政府层面上组建一支高技术水准的电梯技术专家团队,定期抽查电梯的维保、检验、安装质量,监督核查電梯投诉,目的就是要整顿维保、检验、安装单位,以提高电梯的维保、检验、安装质量。

只有这4方面都做好了,电梯的安装质量才能得到保障。endprint

三、在用电梯维修保养及老旧电梯问题

2015年统计电梯425.96万台,2016年底估计突破500万台,这么庞大的数量,看似商机无限,实则电梯安装维保单位多如牛毛,而且与日俱增,僧多粥少,恶意竞争,单价低廉,这能做好电梯维保吗?人都要吃饭穿衣,经商都为赚钱,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市场经济竞争优胜劣汰,然而事实是光靠市场竞争,只是批准增加维修保养单位,而不实行行政干预和强制退出机制,是做不好电梯维保的。所以,笔者认为对从事电梯维保工作的企业实行考核制度,实行行政干预和强制退出机制,经济惩罚制度。同样,对从事检验工作的单位实行考核制度,实行经济惩罚制度。

另外,物业法应更加具体化,让房屋维修基金发挥它作为大修资金的作用,有利于老舊电梯的大修、改造和更换,而不是政府只听一面之词,为物业企业动用维修基金开辟“绿色通道”。譬如,物业企业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动用房屋维修基金来服务于电梯,而那些因其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电梯损坏不得动用。不然,电梯确实该改造、更换时却无钱可用,电梯长期带病运行,发生安全事故就是必然的结果了。由于物业法的不具体化,不可操作性,责权不清,导致现在的很多有电梯的小区居民与物业企业矛盾重重。打官司赶不走物业企业,他看着的就是小区的房屋维修基金可以编个事由就可以动用。所以,我们的政府应该重视物业法的修订了。

对以上几个电梯有关问题的看法仅供探讨,有不到之处请谅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3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Z].

[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管理条例》(2003年6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9号公布 根据2007年8月2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物业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Z].

[3] 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和强制驱动电梯[S].

[4]《质检总局关于2015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第21期 质检总局办公厅 2016年3月31日[Z].

[5] GB7588-200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S].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Z].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