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

2017-09-28 22:18黄志坚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能力提高语文阅读高中生

黄志坚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应当通过阅读教学不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需要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进行不断地调整,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有序发展,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

中国分类号:G633.33

引言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章进行详细地分析,通过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来体会文章的情感和内涵,这种阅读方法使学生缺乏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在新课改进行中,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要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到作者的观点,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对文章进行切入理解,对文章进行总体把握和细节分析,体会作者写作的意图。下文就对如何提高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展开探讨。

一、构建情境、调动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蕴含了特定的情境,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从情境创设出发,使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新的活力,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美的情感,使他们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情操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升华,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可以通过播放古筝方面的歌曲,营造诗意的情境,同时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小声朗诵,学生会逐渐被乐曲感染,沉浸在无边的遐想中,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领悟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尊重阅读规律,整体把握阅读作品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阅读规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规律,促使他们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一般阅读规律主要有以下三条:一是渐进规律。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通过阅读活动对文章有初步的感知和认识,然后进行分析和体会来获得进一步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的想象力不断发展,有想表达的强烈欲望;二是构建规律,在阅读过程中,新的阅读认知结构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构建形成,取代了旧的认知结构;三是体验规律,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通过文本和作者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能使学生了解到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使学生在想象力和情感体验的双重能力发展下,来对文章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1、化繁为简

学生对高中语文课文进行阅读时,可以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阅读。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需要设定一些能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和理解文章的问题。如果问题设计的太小,针对文章中的某一个细节进行提问,学生就会失去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这样就会把一篇文章分解成一个个零散的部分,不利于阅读重点和难点的体现。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问题的设置,使学生通过思考问题能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这些问题具体来说要以点带面,化繁为简。

2、品味感悟

在文章中,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字里行间,要对作者的情感进行体会和感悟,就需要学生通过深入阅读来体会,把自己融入到文章当中,体会作者在创作时的心理变化,从中把握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例如,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一文中,作者在描述江南可爱的冬景时先描述北方的冬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则的江南冬景在作者笔下是这样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再如,作者在描述江南小村冬日时,笔触是这样的:“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 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简单几笔,将江南冬天舒缓闲适的感觉淋漓地勾勒出来。

从江南的晚秋写到闽粤的暖冬,从鸟雀、冬雪到读书写字,漫步郊外也是一种难得的福气。细碎的微雨中,村庄,长桥,远阜,树林,就像是一幅淡墨的山水画,人的境界也仿佛得到了升华。冬天的江南,别有一番滋味,江南的冬天,可以恣意享受。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从文字的优美处进行细细的品位,将自己置身与江南冬日中,进而更好地体会作家的情感,从而有效提升自身阅读素养。

总之,通过多角度切入来实现对文章的总体把握,为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文章的文体来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能通过科学的阅读方法使阅读能力有效提高,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一般来说,运用“四分法”将文学作品划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四大类。有的在此基础上增加影视文学。“四分法”是根据文学文本的外在形态,同时考虑题材选择、形象塑造形象的特点,以文体的语言特征、体制篇幅为依据作为划分文学体裁的方法。

(1)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它通过诗的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我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历代的民间歌谣。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

(2)散文是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学形式。与韵文相对。中国的散文从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而来,代有散文名家名作。其中历史散文和赋体以及奏议文告等应用文体,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我国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发达的国度。

(3)小说是以虚拟世界为内容的综合文学形式。传统上以散文为主体。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滥觞,经过汉末六朝的笔记,到唐传奇宋話本拟话本而成熟,再传至明清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小说。西方的小说称为fiction,被称为散文史诗。小说上接神话传说,作为后起的文学形式。由于其巨大的容量,深刻全面地反映了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成为近代以后主流的文学形式之一。

(4)戏剧是另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它主要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戏剧可以用于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阅读。

三、抓住重点,找准文眼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重点和难点部分,在教学中,只要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和重难点,教师的教学任务就基本完成了。例如,在教学《寡人之于国也》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教师需要通过介绍孟子当时所处的时代和他主张的治国思想。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讨论探究题:最后惠王对孟子的建议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还是采纳了孟子的建议?这个问题在学生的积极讨论下获得了答案:惠王不可能采纳孟子的建议。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战乱时代,而孟子提出的建议需要以和平时代为基础。由于惠王对战争和称霸感兴趣,他的目的是通过战争获得更多的权利和领土,和孟子的建议恰恰相反。学生清楚了惠王的真正意图和孟子建议需要建立的条件之后,就掌握了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

文眼是指一篇文章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概括内容和点明感情的关键词句。在阅读教学中,找到文章的文眼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作者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到了在月光中荷叶的美和荷塘上的优美景色。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写景是为了抒情,此文自然也不例外。那么,作者着力描寫荷塘和月色,是为了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可以从“文眼”入手,解决这一问题。这样,我们就从文眼切入,理清了作者的情绪脉动,与作者实现了情感共鸣。

四、课外阅读延伸,培养阅读习惯

高中生因为担负着升学的压力,其大多数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当中,学习之外有限的课余时间中,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良莠不齐的情况。如有的学生钟情于娱乐阅读,有的学生则流连于武侠小说,有的学生则热爱言情小说等,而上述这些读物本身的阅读价值仍有待商榷。而有效的课外阅读延伸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得到身心的放松,受到书籍的熏陶。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引导,向学生推荐一些具有意义、思想内涵的书籍,使学生能在课外阅读中学习到积极、健康的知识;另一方面采用任务的方式来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与文章,布置需要阅读的篇目、写读后感等。

结束语

总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属于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这就需要广大高中语文教师不断提升对阅读教学重要性的认知,通过不断地努力与探索,不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雪敏.简论在新课标指导下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变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4(06):301-302

[2]赵琳平.浅议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1):215-216

[3]许静涛.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1(17):45.

[4]王军.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如何做到“教”与“不教”[J].语文教育,2013(23):69.

猜你喜欢
能力提高语文阅读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