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与道德教育

2017-09-28 18:00陈鑫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道德观道德教育道德

摘要: 消费文化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在这个消费社会来临的时代,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文化,不仅关系到我国消费的发展,还关系到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更是道德教育的题中之意。

关键字:消费文化 道德教育 课程改革

【分类号】G641

大学生消费文化是指大学生在消费活动中所具有的指导思想、价值判断与行为准则,以及反映在物质产品上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涉及消费水平、观念、结构、方式及行为等。 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经济来源大部分依赖于家庭,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同时他们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消费行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我国的消费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现状

十四大明确确立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像一把“双刃剑”,在给市场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市场经济的投机,效益,功利的负面作用。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观在消费文化理念中有所体现;再加上处在社会主义转型期,以及在對外开放中,五光十色的文化思潮纷至沓来,道德比较乏力。在这种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消费文化基本上是健康的,积极的,但是有不健康发展的趋向,这种趋势有种越演越烈的态势。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生产力的提高,带来的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在大众媒介和特定的社会舆论的影响与刺激下,把追求高品位的消费品作为一种荣耀,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的象征,就像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所说的那样,资本主义进入了消费社会后,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物质需要,它还成为社会对人的控制的一种手段,使人们丧失内心的真实需求、批判、否定能力,成为只知道追求物质商品享受的“单向度的人。”

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呈现出消费社会的特点。集中表现为:1、消费理念的拜金化:认为钱是万能的,有钱就有一切,甚至有些大学生活在当下,钱不是省出来的,是挣出来的,2、消费行为的超前化,享乐化:为了追求奢侈品牌,为了消费,贷款、借钱甚至踏破道德底线,盗窃,抢劫挣钱消费,近年来,为了买iPhone,为了谈恋爱的费用,蒙骗父母与长辈甚至犯罪的事件经常发生。甚至还有部分女大学生以傍大款为荣,享受生活。3、消费结构:大学生的消费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在精神消费中侧重娱乐性消费。各种场合都能看到大学生的身影,酒吧,美容院,KTV 等层出不穷。4、消费方式:网络消费在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中占很大的地位,他满足大学生的攀比心与虚荣心,盗版的名牌在大学校园随处可见,部分学生以虚拟的网络为平台,贩卖伪劣的化妆品,高仿的衣服等等。

三.当代大学的消费文化的影响

(一)模糊了大学生的消费道德观。

这种消费文化以追求金钱至上,贪图享乐为中心,通过获得商品的多少与层次,彰显存在的地位与身份,这种消费文化成为人们追逐的目的。一定程度上是对我国传统的道德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观的挑战,模糊了大学生道德观的标准。造成大学生的道德观、社会价值观混乱,从而使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选择困境。

(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观念。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下,导致这种消费文化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道德观的畸变,甚至造成部分人理想与信念的危机。道德也越来越成为个人的事情,道德标准无法统一,更无法去践行社会主义的道德。

(三)影响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

这样的消费理念以及消费文化渗透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并通过上层建筑作用于经济基础,不仅腐蚀了我国的上层建筑,造成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与道德观的变化,还能阻碍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加强道德教育,引导正确的消费文化趋势

(一)大学生自身而言,要提升大学生的消费道德素质。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和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在强调,自律是道德的根本,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源于他内心的道德法则,只有自觉自愿的追求一种道德上的完善,他才能是道德的主体,也只有这样,他才会发挥主体性,才能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我们首先应该学习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培养自己科学的消费文化道德素质。其次要做到知与行的统一,正确认识消费,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不损害他人以及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满足自己合理的消费需求。

(二)规范社会舆论与大众媒介,营造良好的消费道德环境

现在的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学生从大众传媒、从社会环境中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对于他们而言,这种信息更加丰富,更加真实,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现在我们的一些大众媒体,包括网络还不规范,一些“垃圾文化”如享受主义,拜金主义,有钱就有一切,开始侵蚀大学生的道德观,消费观。我们要营造积极健康的消费消费环境,突显大众媒体与社会舆论的媒介性与引导性。努力维护公平、公正、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消费环境,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综合性的消费道德环境。

(三)学校应该加强德育,引导科学的消费文化的形成

我国目前在德育教育中引入消费教育还处在空缺期,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更是无从谈起。日本为了让学生保持勤检美德,从3岁起就开始实施消费教育;美国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从5岁就开始了,以致他们在18岁就能独立生活;瑞典则为孩子编写了从一般金钱知识到购物须知的详细内容供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财商。 我国的德育教学应针对不同时期的消费行为特点编排具体课程内容。比如在大学生消费道德的认知方面教授消费理财、审美消费、绿色消费、消费法律等方面的课程;在道德规范方面倡导诚信守纪、艰苦奋斗、正当消费等内容,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文化。

参考文献:

1、朱茵.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消费文化研究[M].南京:南京航天航空大学,2007.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3、朱晓宏. 公民教育[M] .北京: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樊兆华,唐汉卫 .大学生消费文化的特点及教育措施[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4).

5、姜晓华. 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及高校德育导向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报2007,(11).

6、方正泉,崔荣国,姚剑英.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

作者简介: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教师 ,陈鑫,汉族,河南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观道德教育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跟踪导练(五)(2)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道德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助学金道德观
试论劳动法的道德观
创新理念下大学生道德观问题探析
恩格斯的道德观及其启示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