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防治作用探究

2017-09-29 07:59王炬光
当代医学 2017年27期
关键词: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王炬光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防治作用探究

王炬光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 观察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防治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6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2 h出血量(222.13±53.69)mL和24 h出血量(306.20±80.12)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355.69±63.47)mL、(448.92±82.53)mL,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明显降低患者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剖宫产;产后出血剖宫产产后出血主要是指产妇分娩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大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产后出血的控制,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1]。导致出现剖宫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如羊水过多、宫缩乏力、前置胎盘等,医护人员需要做好预防措施,同时可以采用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确保降低出血量,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2-3]。本次研究选择在本院接收治疗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内容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选择6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6.82±3.33)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12±1.66)周,初产妇25例,经产妇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6.53±3.42)岁,孕周 37~41周,平均孕周(39.20±1.56)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7例。排除相关药物过敏患者、哮喘患者等,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治疗,向患者子宫体部注射缩宫素10 U,同时利用10 U缩宫素(国药准字H10930232,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与500 mL 0.9%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滴注治疗。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国药准字H20094183,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缩宫素治疗,缩宫素使用方法同对照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使用剂量为250 μg/mL,首先注射250 μg若患者15 min后没有明显的效果,增加250 μg。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容积法[4]计算出血量,即在患者臀部防治接血盆,分别记录患者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称重法计算出血量,即给予患者专用卫生巾,比较使用前后重量变化,差值/1.05为出血量。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次记录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2 h出血量和24 h出血量均明显比对照组少,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出血量比较(x±s,mL)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2例,呕吐1例,胸闷1例,寒战2例,发热3例,血压升高2例,潮红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0%,对照组出现恶心1例,呕吐1例,胸闷2例,寒战2例,发热4例,血压升高1例,潮红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若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则对产妇的生命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根据调查研究可知,剖宫产术后出现产后出血几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危险性更高[5]。目前临床症状针对产后出血的治疗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且良好的预防措施还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手段,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在产妇具有出血倾向时,及时给予有效合理的预防治疗措施,确保降低产后出血量,保证产后出血患者的生命安全[6-7]。根据相关研究可知,一般产妇产后出血主要是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通过加强产妇子宫收缩,实现预防和降低产后出血的目的[8]。当前增强子宫收缩的主要方法为缩宫素治疗,其作为应用在引产、催产、产后出血和子宫复原不全的常用药物,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严重不良反应较少,但其半衰期较短,只有4 min左右,且其只能够促进子宫上段收缩。缩宫素可以明显降低出血量,但如果缩宫素使用剂量过高,会发生水中毒[9]。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产后出血的疗效,增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其是是含有天然前列腺素F2α的(15S)-15甲基衍生物的氨丁三醇盐溶液,可以提高对妊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作用,继而促使胎盘附着的部位发生止血作用,而且在使用15 min后浓度达到最高,有效延长半衰期,提高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作用[10]。但需要注意一些患者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气管收缩,且其引起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呕吐、腹泻等,在难治性产后出血和中期流产中应用比较普遍。本次研究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防治作用进行了探讨,将单纯使用缩宫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联合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2 h出血量(222.13±53.69)mL和24 h出血量(306.20±80.12)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355.69±63.47)mL、(448.92±82.53)mL,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血量,保证患者的安全,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几乎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防治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降低产后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朱锐,李丽霞.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防治的观察[J].现代养生b,2014,6(6):145.

[2] 包智慧,龚晓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防治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2):243-245.

[3] 黄川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防治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6):90-91.

[4] 杜艳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3):154-156.

[5] 黄芳,HUANGFan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2):811-814.

[6] 张艳萍,王银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性用于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0):22-23.

[7] 陈勇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4):29-30.

[8] 劳丹青.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地塞米松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对SBP、DBP、HR影响及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69-70.

[9] 张巧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填纱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预后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206-207.

[10]谭小平.国产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防治高危孕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可行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6):104-10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7.054

猜你喜欢
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