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探路旅游扶贫

2017-09-29 19:23李永华
中国经济周刊 2017年38期
关键词:武陵山洞村湘西

李永华

瞄准千亿产业目标

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向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大会致辞,他指出,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互相交流借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首倡地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湘西”),将旅游作为脱贫摘帽的重要途径,并取得显著成效。

“力争到2020年接待游客突破6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0亿元,中长期向千亿产业迈进。”9月18日,在武陵山旅游发展高峰论坛上,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表示,旅游已经成为湘西的支柱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达80%,就业人数超过30万。

今年是湘西建州60周年。9月上旬,湘西在北京隆重举办了建州60周年成就展,武陵山旅游发展高峰论坛也是州庆的重头戏之一。

湘西的计划是到2019年全州脱贫摘帽,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无疑将为这一宏大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旅游业助力湘西脱贫

武陵山片区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的连片特困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扶贫攻坚示范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份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总面积17.5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00万人,其面积和人口相当于一个贵州省。其中,湘西地处武陵山片区的中心腹地。

穷,曾经是湘西给外界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贫穷?

湘西州长龙晓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数千年来,湘西就是贫困地区。这里地理条件差,山高、路险、没有高铁飞机;生存条件差,喀斯特地貌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导致当地贫困面广、程度深、社会财富积累很少。

如何破解积累数千年的贫困难题,变穷山恶水为青山绿水,再变为金山银山?旅游,特别是全域旅游被视为重要手段。

在旅游扶贫方面,包括湘西在内的武陵山区恰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在论坛上由吉首大学发布的《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武陵山片区共拥有5A级景区8处,4A级景区63处,3A级景区38处。其中,湘西1.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229个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2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拥有里耶古城、老司城、凤凰古城、矮寨大桥等一大批知名旅游品牌。

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认为,发展旅游业是湘西最大的门路。一系列重要成绩串联成湘西旅游发展的黄金链条——

打造了一个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凤凰古城;摘取了一项世界文化顶级桂冠——老司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擦亮了一张世界奇观旅游名片——矮寨大桥景区;芙蓉镇、矮寨奇观、浦市等9个景区成功晋级为国家4A级景区。

数据显示,湘西近5年旅游接待人次、收入等指标均保持20%以上增长,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70%左右,旅游业已经成为富民强州的主导产业,湘西也成为全国旅游高增长地区。2016年,全州总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3820万、265亿元。吉首大学副校长李定珍援引《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报告》称,湘西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龙晓华州长透露,2017年湘西旅游继续高速增长,旅游总人次有望超过5000万,同比增长30%以上,可以轻松实现2020年500亿元的收入目标。

湘西副州长刘新民认为,旅游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扶贫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我国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以其锐不可当之势正成为扶贫攻坚的崭新生力军。

发力全域旅游,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旅游扶贫路子

2016年6月,国家民委、国家旅游局、全国工商联、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武陵山片区旅游减贫致富与协同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实现片区脱贫攻坚和“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目标,探索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区域旅游合作和跨省交界欠发达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原巡视员兼副局长、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白津夫看来,旅游业的关联性极强,而且现在已经进入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新时代,做好旅游的全产业链,必将带动一个区域的整体发展。

何谓全域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曾撰文解释称,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刘新民副州长认为,湘西旅游发展之所以如此迅猛,根本原因就在于将旅游扶贫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融合,走全域旅游的路子。

2016年2月,湘西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湘西已经逐步探索出景区联村型、产业融合型、乡村旅游型等全域旅游的多种模式。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据参与座谈会的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回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十八洞村的发展支招,“你们这里就是小张家界”,建议十八洞村发展乡村旅游。

十八洞村是蚩尤文化部落群的核心,闭塞的环境使其完整地保存了苗族文化,再加上其独特的自然风貌与溶洞景观,使之具备了发力旅游的先天优势。近4年来,十八洞村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的新路径,全民参与,规范管理,统一经营,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让十八洞村乡村旅游以火箭般的速度崛起,全体村民都分享到全域旅游的成果。endprint

更为重要的是,十八洞村作为景区龙头带动周边区域实现共同发展。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高扬先说,围绕景区带村,推动景区间和景区周边贫困村的开发,重点开发这些乡村风貌、民俗和美食,坚持景区带村、村景合一的理念,延伸吃住行游适宜的产业链,实现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这是武陵山旅游扶贫湖南实践的重要做法。

不光是十八洞村,像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所在的司城村、龙山县惹巴拉、保靖县吕洞山等都实现了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

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更看重的是,创新景区管理、市场营销、土地供给等体制机制,较好兼顾了游客、群众和旅游企业多方利益,引导农民以土地、扶贫资金入股等形式参与旅游开发经营,让特色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本,直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陈献春表示,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业是武陵山片区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包括大湘西在内,武陵山片区旅游业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2016年,湘西旅游带动了近4万贫困人口脱贫。

破解交通瓶颈,

湘西旅游有望迎井喷式发展

湘西全域旅游蓬勃兴起,然而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多。

在考察了湘西旅游资源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表示,武陵山区的旅游资源确实非常丰富,但是大量优质的旅游资源散落各地,没有很好地串联起来,导致当前还难以长时间留住旅客。

从2015年开始,湖南省已着力将武陵片区的各大资源串联起来,推出了武陵山片区的12条精品线路,每一年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精品线路的建设,主要用于设施的完善和接待设施的提升。

不过,相对于传统旅游,全域旅游不单单要建设完善主干道,更对毛细血管一般的全交通网提出极高的要求。

为此,湘西提出了一个颇为宏大的计划:科学布局完善交通路网,高品质建好1000公里旅游公路、1000公里生态旅游景观走廊、1000公里旅游慢行体系。通过田园小道、景观通道、慢行车道等配套设施,把景点、公园、村庄、民居等串联起来,使全州成为一个田园式大景区。

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高扬先认为,这样一来,“通过旅游扶贫我们更多的乡村资源得到了开发,更多的景区公路得到了建设,在自驾游的大背景下游客有了更多选择,所以可以说旅游与扶贫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郑新立提出了更前卫的思路:国务院最近对开放低空空域有了政策,“适应湘西景点的分散特点,湘西要发展通用航空,这样从矮寨大桥到凤凰古城可以乘直升机,满足游客从空中看湘西的要求。”

如何打通“奇经八脉”,郑新立进一步给出湘西全域旅游的“5+”建议,旅游+文化产业、旅游+数字经济、旅游+绿色经济、旅游+健康养老产业、旅游+特色小镇,“带动整个湘西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就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貢献。”

2016年12月,湖南最美高铁——张吉怀(张家界—吉首—怀化)高铁正式开工,整个工程工期预计5年左右。线路建成后,从北京到吉首只要8个小时,从广州到吉首只要5个小时,从长沙到吉首仅需两个小时,张家界、凤凰古城、老司城、芙蓉镇、红石林等世界顶级景区都将变得近在咫尺。

今年1月,湘西机场动工,预计工期3年。也就是说2020年前后,湘西将结束无高铁、无机场的历史,曾经阻碍湘西旅游发展的最大障碍彻底被搬走,迎来高铁和航空时代,湘西旅游在当前高速增长的势头上有望实现“井喷式”发展,推动湘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一个新的飞跃。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陵山洞村湘西
十八洞村:苗寨风光惹人醉
“你所不知道的十八洞村”
一桥飞架
诗二首
过武陵山区
十八洞村的大变化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湘西苗寨的新美图画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P2P信贷平台在武陵山片区扶贫发展中的应用前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