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外显和内隐身份认同的实验研究

2017-09-30 01:46马成亮马卉君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8期
关键词:艺术团高水平身份

马成亮,马卉君

(1.山西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山西 晋中 030801;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调查研究

太原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外显和内隐身份认同的实验研究

马成亮1,马卉君2

(1.山西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山西 晋中 030801;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1 研究假设

假设1:高水平运动员的外显身份认同为运动员的身份。

假设2:高水平运动员的内隐身份认同为学生,与外隐身份认同存在区别。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包括两个连续性实验,一个外显实验,一个内隐实验。实验1为通过问卷调查高水平运动员的外显身份认同;实验2为通过内隐实验调查高水平运动员的内隐身份认同,并据此分析其身份认同是否在外显和内隐间存在区别。

3 实验1:高水平运动员的外显身份认同调查

3.1 研究对象与测量工具

3.1.1 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太原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78名,其中男生62名,女生16名。

3.1.2 测量工具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并访谈8名体育教育学专家,编制了高水平运动员外显身份认同调查问卷,旨在获得高水平运动员对自我身份的外显态度。问卷内容具体包括:(1)调查对象的姓名、性别、年级和班级;(2)3道题目:第1道题目为“如果二者必须选一个,你认为自己是高水平运动员还是学生?”第2道题目为“你是否认同自己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第3道题目为“你是否喜欢自己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

3.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外显身份认同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同自己是高水平运动员的有53人,占总人数的67.9%;认同自己是学生的有25人,占总人数的32.1%。由此可知,大部分高水平运动员都非常认同自己的高水平运动员身份。

4 实验2:高水平运动员的内隐身份认同调查(IAT1)

4.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原则,选取了太原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78名,高水平艺术团72名,普通学生180名,要求视力正常,均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自愿参与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4.2 实验设计

4.2.1 目标词和属性词的选取在内隐身份认同实验中,通过向24名学生发放开放性问卷获取目标词。问题为:“请您用3~5个词语分别描述什么是自我,什么是非我”,获得答案后将词语按照出现频率排序,排名前4的词语作为目标词。调查结果显示,“自我”相关词语有:我、自己、本人、鄙人;“非我”相关词语有:别人、他、他人、旁人。

通过向24名高水平运动员和24名普通学生发放开放式问卷获取属性词。问题为:“请您写出3~5个与高水平运动员有关的词汇”“请您写出3~5个与普通学生有关的词汇”。获得答案后将词语按照出现频率排序,排名前4的词语作为属性词。调查结果显示,与高水平运动员有关的词汇有:比赛、训练、场地、体能;与普通学生有关的词汇有:作业、考试、教室、成绩。

4.2.2 实验步骤通过运用个别施测的方法,教师讲解完具体要求后离开教室,受试者上机操作,运用Inquisit 3.0软件,根据指导语提示单独完成试验。

实验步骤共包括7步:①要求被试对目标概念分类,辨别自我概念和非我概念;②要求被试对属性概念分类,辨别高水平运动员和普通学生;③将目标概念和属性概念打乱,要求被试进行分类,对于每对概念都按前两步对应的反应键反应;④重复③;⑤对目标概念或属性概念再分类,用最初相反的键反应;⑥再一次将目标概念和属性概念打乱,要求被试进行分类和判断,目标概念和属性概念的反应键与①、⑤对应;⑦重复⑥。

4.2.3 数理统计法实验获得的数据通过统计软件SPSS 19.0和Excel 2013进行处理。内隐测量结果以反应时为指标,数值越大,内隐身份认同越强烈。

表1 高水平运动员内隐身份认同描述统计结果 n=78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高水平运动员内隐身份认同总体状况由表1可知,将实验获得的不相容组的平均反应时和相容组的平均反应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t=-2.281,P=0.021,可见内隐身份认同效应显著。即当被试者将自我与学生归为一类,他人与高水平运动员归为一类时,反应时长,反应慢;而当被试者将自我与高水平运动员归为一类,他人与学生归为一类时,反应时短,反应快。因此,在高水平运动员和学生这两个角色或身份中,高水平运动员的内隐身份认同更认同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

4.3.2 高水平运动员与普通学生内隐身份认同对比由表2可知,在自我-身份IAT1中,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容反应时低于不相容反应时,普通学生的相容反应时高于不相容反应时。另外,研究发现,高水平运动员的不相容反应时与相容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普通学生的不相容反应时与相容反应时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可见,在测试过程中,高水平运动员更习惯于将自己和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捆绑在一起,即更认同自己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而普通学生则更习惯于将自己和普通学生的身份捆绑在一起,即更认同自己普通学生的身份。

4.3.3 高水平运动员与高水平艺术团内隐身份认同对比由表3可知,在自我-身份IAT1中,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容反应时低于不相容反应时,高水平艺术团的相容反应时高于不相容反应时。另外,通过将高水平运动员与高水平艺术团自我-身份IAT1测试对数转换后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高水平运动员的不相容反应时与相容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高水平艺术团的不相容反应时与相容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见,在测试过程中,高水平运动员更习惯于将自己和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捆绑在一起,即更认同自己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而高水平艺术团对高水平运动员身份看法不存在差异。

4.3.4 高水平运动员外显身份认同和内隐身份认同的相关关系通过将高水平运动员内隐自我-身份测试获得的反应时进行对数转换,并对其外显和内隐测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运动员外显和内隐身份认同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外显和内隐间存在良好的区分效度,且二者的结果保持一致。这说明高水平运动员的外显身份认同和内隐身份认同相互独立,二者具有不同的结构。

表2 高水平运动员与普通学生自我-身份IAT1实验统计结果表

表3 高水平运动员与高水平艺术团自我-身份IAT1实验统计结果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在IAT1测试中,太原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内隐身份认同与普通学生和高水平艺术团不一致。高水平运动员更认同自己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普通学生更认同自己为普通学生的身份;高水平艺术团对身份认同不存在差异。太原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外显身份认同与内显身份认同不存在相关关系,但二者结果是一致的,这说明高水平运动员的外显身份认同和内隐身份认同相互独立,二者具有不同的结构。

5.2 建 议

一方面,高水平运动员应该不断进行自我剖析,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为优化自身优势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高水平运动员应丰富自身知识,训练之余积极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弥补学业方面的不足,克服懒惰,发扬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循序渐进,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体差异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并且要专门针对高水平运动员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教会他们主动学习、掌握文化课学习的方法论,学会科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校在选拔高水平运动员时,不仅要注重他们的体测成绩和身体素质,更要注重他们的文化课成绩,应该提高高水平运动员整体的文化水平。同时,学校应做到专业训练与文化课学习合理统筹安排,抓好训练后的文化课补习工作。

[ 1 ]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 J ].心理研究,2012(1):21-27.

[ 2 ]张伟江.灵宝市示范性高级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研究[ D ].张家界:吉首大学,2013.

[ 3 ]马龙.当前高中体育特长生思想行为现状及对策[ 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 4 ]钟秉枢.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之路的探索[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 5 ]张志成.我国普通高校招考高水平运动员制度的研究[ 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G807.4

A

1674-151X(2017)08-131-02

投稿日期:2017-06-03

马成亮(1966~),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艺术团高水平身份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艺术为媒“侨之缘”云端献礼贺“双节”——兴化“侨之缘艺术团”精心编排中秋国庆在美云端演出节目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舞台上的意外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改革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