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老司岩上的“蒲公英”
——蒲公英行动首届种子教师培训湘西纪实

2017-09-30 02:14周长州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少儿美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蒲公英志愿者种子

■文/周长州 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2016年的7月,远在湘西的古丈县发生了山体滑坡,而就在几公里以外的老司岩村,一批“蒲公英行动”的志愿者正在辛勤地进行“播种与育种”的工作。山体滑坡虽然阻挡了外出的公路,但是丝毫没有阻挡这群教师们对于山里孩子美育的热情,蒲公英的种子在这里顺利地生根、发芽。

“蒲公英行动”是自2003年就开始的国家教育部少儿美术教育的专项课题,旨在实现偏远地区以及少数民族的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属于自己本民族文化的美术教育。至今,“蒲公英行动”已经走到了第四期。

今年的这个暑假,“蒲公英行动”举行了一次暑期夏令营活动暨首届种子教师培训活动,主要涉及的地区分别是湘西、云南、贵州,开营活动几乎同时展开,盛况空前。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实现蒲公英“传帮带”的理念,让新加入的蒲公英种子教师在老种子教师的带领下,深刻理解蒲公英行动的理念,掌握蒲公英美育活动的做事方法。此次的种子教师活动不同以往之处在于:如果说以前蒲公英行动到地方学校进行教学是授人以“鱼”,那么本次则是授人以“渔”。即使蒲公英行动的志愿者离开以后,本地的新种子教师依然能够继续传承“蒲公英行动”的理念,为当地孩子带来持续不断的优良美术课程。

本人组织和参与的是在湘西自治州古丈县老司岩村举行的培训活动,因此,本文主要以此地区的活动情况做主要介绍。

一、教学篇

此次的种子教师培训活动主要是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培训的主要形式就是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让新老种子教师能在合作中达到培养和传承的目的。从2016年的7月15日至22日,培训教学活动总共为期7天。而我们的参与教师则是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单位,其中有来自广州沙湾地区的教师、麦田基金会的执行官以及当地学校的教师等多方人员。因而我们将所有参与的志愿者教师进行了融合与重组,大致划分为三个教师小组。

这样的划分方式,一是为了让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能够碰撞和相融;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为此,我们的教学模式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也就是说,一开始由一位主要负责教师向所有的学生进行集体授课,向学生们普及核心的文化理念与课程精神。其后则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将孩子们分为三组,分别由三组教师带到不同的班级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最后,在临近放学的时候,我们会再将孩子们聚集起来,进行综合的评价,从而使不同层级的学生能够相互学习。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时,我们秉承着“蒲公英行动”的理念,以引导新种子教师学会开发本土资源为导向。因此,我们的课程内容主要都是围绕着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基本点。具体的课程安排如下:

?

在开营的第一天是由孩子们的签到拉开序幕的,因为前期已经有所宣传,所以当天很多孩子早早就等在了学校门口。志愿者教师们就组织孩子们在蒲公英行动的签到墙上进行签到,写上自己的名字,同时也开启了一个七天的约定。(图2)上午9时许,蒲公英行动暑期夏令营正式开营。当地教育局的领导、本地的校领导、本地教师代表以及蒲公英行动志愿者代表等都出席了开营仪式,并针对此次活动发表了自己的所想所感。稍后,出席活动的嘉宾还为孩子们发放了书包和美术画材,就此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图3.4)

第二天的主题课程是《花草拼贴》,这节课设置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关注身边的大自然,培养山里的孩子们能够将身边的自然资源运用到美术课堂。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明白了,原来身边常见的花草树木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美术作品。

第三天的课程是针对当地的土家族设置的《西兰卡普》,目的是让土家族的孩子们了解自己本民族的织锦文化。为此,龙山县文化馆的李开奇老师还非常生动地讲解了土家族织锦中斜线的编制方法,孩子们也是做得不亦乐乎。然而很可惜的是,上课所用的织锦是广州美术学院的陈卫和教师自费购买的。因为在当地的土家族基本上已经没有这样的传统织锦了,很多当地的土家族儿女汉化的程度很深,大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都已经消失殆尽了。为此,参与的每位教师都感到遗憾,并觉得我们有这样的责任去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濒危的文化。(图5.6)

接下来《石头的梦想》一课,通过让孩子触摸石头、聆听石头,去感受石头和老司“岩”之间的情感联系,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梦想画在石头上(图7.8);蒲公英老种子教师穆永辉的《瓦片画》、广州美术学院陈卫和教授的《风景淡彩》,也都让孩子更加关注他们所生活的房屋和自然环境;而由本地新种子教师覃雪梅和黄涛主导的《希望树》则是教导孩子们通过收集山间废弃的矿泉水瓶子、竹枝,并将其制作成美丽的希望之树,让山里的孩子们能够拥有变废为美的能力,拥有爱护居住的大山,改善和美化身边环境的意识。(图9.10)

图1

图2

图3

图4

最后一天闭营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志愿者教师和孩子们手拉着手,围着画满梦想的岩石,跳起了具有土家族特色的摆手舞,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图11)

二、交流篇

孔夫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人的思维和想法就像天地间的清风和流水一样,只有相互交换和流动才能保持活力。因此,关于培训教学的思考与交流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交流的形式主要分为总结、备课、考察、访谈四个部分。

我们培训活动的课程教学主要放在上午进行,其后则是我们的交流时间。在每次上午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所有的参与人员都会聚集在其中一间教室里,利用午饭前的一个小时,针对上午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分析。在场的教师各抒己见,将教学中的不足和反思进行交流,以便下次实施的时候能够扬长避短。(图12)

中午短暂休息之后,我们又会聚在一起,针对第二天的课程进行集体备课。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投入进去并以头脑风暴的方式,提出各种奇思妙想,以期将课程准备得愈加完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蒲公英行动”的志愿者们还会到村落里去考察这些明清时期就在使用的古建筑。通过访问当地年长的居民,来了解老司岩村的历史文化与风雨变迁。(图13)

三、生活篇

在老司岩村进行的培训活动风风火火,异彩纷呈。但是活动之余,参与教师的生活方面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条件都是极为艰苦的。因为山里用水比较不便,所以学校后面唯一的水池只能用来洗衣服,洗澡也只能趁夜黑无人的时候完成。而村里可以饮用的古井水源,需要在山间崎岖不平的路上走20分钟才能到达。在住宿方面,女教师们可以寄住在当地村民的家中,蜗居在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男教师则是在学校的教室里居住,无论男女,全部都是打地铺。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每一位教师都像坚强的红军战士一样,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依然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无怨无悔。这就是蒲公英志愿者的精神态度。

四、总结与反思

作为首届“蒲公英行动”种子教师培训活动,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我们也承认这并不是最完美的。在整个活动当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回顾整个培训活动的发展历程,暂时先除去成果不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前期准备缺乏良好的沟通。本次教师培训活动是初次尝试在村小的教学点进行,艰苦程度超出以往。然而最艰苦的部分还不是生活环境的恶劣,而是筹备阶段未能进行实时沟通,一些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导致后期课程实施时,种子教师们可以使用的资源有限,限制了教师们的发挥和培训效果。同时,部分教师因个人原因,中途才加入培训活动之中,也多少影响了活动的展开。

其次,新种子教师融入进程较慢。本次培训活动主要是为当地的新种子教师带去最新的理念和方法,在培训中提高他们的行动意识和能力。但是就目前来看,新加入的种子教师在思想上并未准备好,一直处于一种旁观者以及辅助者的角色。虽然到后期也能够独立撑起一个上午的主题课程,但总的来看,参与度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因此,今后对于新种子教师的思想和认识,应做更多有针对性的培养,务必使其在培训活动之初就能够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加快融入活动之中,进而达到培训的目标。

图5

图6

图7 树立在学校前的《环保希望树》

图8 学生用塑料瓶制作的作品

图9 引导孩子们在岩石上绘画

最后,课程文化深度的挖掘不够。本次培训活动时以教学活动为母体,因而教学活动的课程安排也是尤为重要的。然而,此次培训活动中的课程虽然兼顾了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但是因为准备的时间过于仓促,所以大多流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挖掘与打磨。这也是此次活动美中不足的地方。

但是正是这些不足之处,成为我们今后举办活动的宝贵经验,成为我们日后需要再思考的新方向。我们都相信,未来的蒲公英将更加地生机盎然,也将继续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

图10 用孩子画的五彩石摆成的“心”

图11 师生手拉手共跳摆手舞

图十二 利用课后进行集体备课

图十三 与村民访谈当地历史

图14 闭幕式与所有人员合影留念

猜你喜欢
蒲公英志愿者种子
蒲公英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蒲公英
桃种子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可怜的种子
可以吃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