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电子学案的发布与应用

2017-09-30 22:57邱钰范骋宇苏婷婷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学案问卷设置

邱钰+范骋宇+苏婷婷

教师使用电子学案能将抽象任务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教学任务。但目前关于电子学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实践偏少,而小学生因其理解能力偏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点,更需要利用电子学案作为学习指导。因此,本文中笔者为大家提供了两种电子学案的发布方式:一种是基于PPT借助iSpring发布的交互电子学案,另一种是基于问卷星的交互式电子学案,并且就电子学案的发布与应用总结了相关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 基于iSpring发布的电子学案探究实例

iSpring是一款交互式课件制作工具,它可以将制作好的PPT转换成可执行文件,同时还可以很方便地在PPT演示文档中加入声音、视频、测试题、交互等。iSpring能够很好地帮助信息技术教师制作和发布电子学案。下面,笔者就以苏科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插入超链接》一課为例,简要介绍如何使用iSpring发布电子学案。

如图1所示,电子学案中具体的教学任务以动态图文呈现,学案中的“如图所示”是笔者为学生演示单击超链接的效果,让学生更清晰地感知“超链接”的作用,激发他们探索、设置超链接的欲望。

在学案中,笔者将讲解知识点的微课嵌入PPT,需要帮助的学生可以翻到下一页查看微课。相比纸质或文档型学案,基于iSpring发布电子学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在不清楚课堂任务的情况下就先去观看微课。同时,在电子学案中,笔者还设置了相应的思考题,让提前完成的学生进一步思考,加深其对“设置超链接”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确实会对具象化的演示效果产生好奇心,并且能够在学案的指导下出色地完成任务。在教学中,笔者会根据小组完成情况进行加分,激发学得快的学生去帮助组内其他学生,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基于iSpring发布电子学案可以在发布的电子学案中嵌入测验题。测验题支持的题型很多,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在《插入超链接》一课教学时,虽然上机操作难度不大,但很多学生是偶然性操作成功,对操作步骤了解得不是很清晰,笔者设置了一些选择题,可以让学生再次理清操作步骤(如上页图2)。在教学中,笔者通过设置测验题,梳理步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每个小任务都设置了一个测验总结,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插入超链接”的操作步骤。

基于iSpring发布电子学案,制作步骤简单,一般只需要在PPT中将学案设计好,借助iSpring中的功能实现添加测验、交互等功能即可。在实际教学中,基于iSpring发布的电子学案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 基于问卷星发布的电子学案探究实例

众所周知,问卷星可用于简单的试卷制作,但没有太多人尝试利用问卷星去制作学案。其实,问卷星的数据分析功能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便利,丰富了课堂评价方式。以苏科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设置动画效果》一课为例,学生查看任务前,先要填写自己的班级、学号等个人信息,可以为教师课后教学分析提供依据。学生查看任务一,如图3所示。

任务一为“印象江苏”演示文稿设置动画效果。任务配图中用动态图形式呈现出任务的具体形态,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会更加容易理解。在学案中的帮助微课中,设计为是否需要帮助,如果学生需要帮助,则会出现微课,不需要帮助则不出现微课,学生可以先自行探索。做每一项任务教师都会根据任务难易程度设定任务时间,学生要对自己在规定时间内的任务完成情况做自我评价(如图4、下页图5)。

对任务的评价最简单的就是是否完成,通过问卷星中的跳题、关联逻辑等功能的设置,可以为学生设置个性化学习(如图4),已经完成的学生可以进行深入思考,未完成的学生则反馈没有完成的原因,还可以再次回去查看微课,或请教小组内已经完成的学生或请教教师。在课堂反馈上,教师可以在问卷星中针对课堂中的知识点设置选择题、填空题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回顾自己的操作是否规范,对操作性的内容有个系统性的认识。在课堂结束前,教师设置课堂总评价,学生利用1~2分钟对本堂课所掌握的内容进行评价,为教师课后总结反思提供了具体化的数据(如下页图6)。

针对学生的课堂自我评价,教师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提供的数据进行合理的任务安排,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

● 电子学案发布与应用反思

1.电子学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原则

实践表明,电子学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教师基于iSPring、问卷星发布电子学案,在设计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电子学案任务目标明确。学案最重要的作用是给学生学习上的指导。为了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在任务设计上学生应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学案中的任务设计要围绕学习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多次强调任务但仍存在部分学生对任务理解很模糊的现象。那么,基于任务的电子学案则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在电子学案中,教师需将任务形象化地呈现给学生,同时列出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描述出教师设计意图等,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设置动画效果》一课的任务设计中,完成课堂任务的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动画效果中其他动作按钮的含义,做得慢的学生只需要将基本任务完成即可。

(2)电子学案要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中都是大班教学,这使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学案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给予不同的任务指导。例如,在《设置动画效果》任务一中,学生点击“选择帮助”则进入微课观看界面,如果点击“我想自己试试”则出现简短的文字提示,学生可以根据简短的提示先进行尝试制作。在设计上,笔者利用问卷星的跳题、关联逻辑等功能,实现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帮助,从而支持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3)电子学案形式上要趣味性与灵活性结合。电子学案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学案的优势就在于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趣味性。因此,在学案的设计上,教师应注重整合多媒体素材,形象化呈现学案。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有趣的学案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他们高效完成教学活动。

2.电子学案应用注意事项

(1)精选微课,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网络中微课资源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已有资源进行二次加工,一方面,选取的资源更适合班级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教师录制微课的工作量。

(2)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及时反馈。很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一个问题:教师完全放手由学生去做,导致出现了课堂混乱的现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最初的学案设计、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学习的及时反馈与评价,教师均有重要的作用。在学生使用基于iSPring、问卷星发布的电子学案的初始阶段,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强,所以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问卷星学案的使用,学生很容易误操作将学案网页关闭,需要教师重点强调。

(3)有效开展小组活动。在学案中,要体现小组合作,鼓励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对合作较好的小组及时给予鼓励,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任务设计也应鼓励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并对完成较好的小组进行加分鼓励。

(4)呈现形式简洁化。在教学实践中,电子学案呈现方式不用过于花哨,而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学案设计、理解教学任务,在任务设计及指导中加入教师的智慧。

● 总结与展望

学生借助学案可以对课堂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内化所学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电子学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着更明显的优势,更符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案问卷设置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