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传统文化典籍英译外译策略研究

2017-09-30 13:52李丹丹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逍遥游

李丹丹

【摘要】中原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典籍作品的对外传播是提高中原经济区对外开放水平,进而推动国家影响力的重大举措。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原传统文化典籍翻译的现状,从阐释学角度,对林语堂的庄子《逍遥游》英译本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其对外翻译策略,以期对中原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翻译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原传统文化 阐释学 外译策略 《逍遥游》

一、前言

中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其对外推介与发展是推动国家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动力。在当前不断深入拓展的全球化背景及“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日益紧密,不断加深的环境下,中原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其对外推介是扩大国际影響力,不断走向世界的关键。因此,中原传统文化若要走向世界,跨越国与国之间的文化障碍,翻译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原传统文学典籍作品的英译是中国文化构建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研究现状

自“一带一路”战略计划提出以来,为更好传播中国文化,其中研究者分别多中华文化及少数名族文化从外宣翻译,跨文化翻译,生态翻译,旅游翻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吴耀武,花萌(2014)对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现状进行剖析,发现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在2010年以后快速发展,呈现地方文化热等特点,并认为国际社会对地方区域文化的兴趣不断提高,其对外翻译与传播的相关研究有待提升。对于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刘静(2013)指出中原文化虽包含儒道墨法等经典思想,但在传播过程中却面临输出层次较低,输出内容有意,过度依赖西方价值观进行阐释。翻译在中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扮演者独特而重要的角色。李瑛(2015)指出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翻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现有翻译产品参差不齐,措辞不当,文化缺失;缺乏专业翻译人才;思想观念路后,认识度不够。综上所述,学者们在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原传统文化典籍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研究,但是并没有具体提出中原文化典籍翻译中哪些具体的内容需要改进,具体翻译过程中可否遵循一定的翻译策略,亦没有在具体的翻译中分析如何使得世界其他地区读者如何深刻理解中原文化典籍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

三、实例分析

阐释学的源头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最早被用来阐释和批判荷马及其他诗人的文学作品。阐释学代表斯坦纳在《通天塔之后》一书中主张“翻译即解释”:语言的解释过程即翻译。翻译活动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原文作者、原文文本、译者、译文文本和目的语读者。他将翻译过程将翻译过程划分为四个步骤:即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

《庄子》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也是外国人对中国人哲学思想深入了解的有力渠道。《逍遥游》译文的风格属于气势博大,怪异奇特,明言寓言,暗含哲理的散文。鲁迅曾评价庄子的文风“汪洋态肆,仪态万分,先秦诸子莫能先也”。本文选自林语堂先生《逍遥游》的英译本,对其所阐释和翻译的译本进行鉴赏和分析,以此探究典籍英译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本文主要从信赖、入侵、吸收和补偿四个阶段欣赏林语堂《逍遥游》译文中的具体体现。

1.信赖。《逍遥游》不仅阐发了哲理,同时更散发了优美飘逸的文学性。林语堂先生旅居美国三十年之久,深谙英语的表达与文化,同时对儒家,道家哲学颇有研究和体会,对原作有较透彻的理解和研究。他决定通过翻译这部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书籍来让世界认识中国人及中国的文化价值。因此,译者林语堂以此建立起对原文文本的信赖。

2.侵入。译者在侵入原文文本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依靠自己的语言文化能力开始对原文文本进行文本的解释,借助自己的前知识或前文化能力侵入和解释原语作者的文本和创作思想中。《逍遥游》中“《齐谐》者,志怪者也”,是记载奇闻逸事的书,由年代久远引起的语言变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林将其进行模糊处理,翻译过程中也是直接将“齐谐”处理成“in the Records of Marvels”,忽略书名,只译出了后半部分.

3.吸收。对原文文本的吸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意义上的吸收和形式上的吸收。在中国古典作品中,排比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特色之一。译者在如何处理对偶句的翻译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如何显现原文的词句、语音、结构上的对等。

4.补偿。在对原文文本进行形式和意义上吸收的过程中,原文的意义不免会遭到破坏或遗失。所以,在补偿阶段译者重建原文与译文的平衡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林对名词“北冥”,“鲲”“里”的解释,本着明白易懂的原则,分别将其处理成“the northern ocean”,“fish”,“li”,将西方不易理解的西方文化的空缺用简单易于理解的词语来表达出来,体现了译者对文化信息的补偿。

四、结语

通过对原文的分析,典籍作品的英译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考虑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信息的缺省,同时需要译者考虑到原文文本的选择,目的与读者的接受程度,以及灵活运用异化与归化等融合翻译方法,以使译文达到形式和意义的平衡。对现有理论与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欣赏中原传统文化典籍英译中的精华之处,同时发现其对外推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行的翻译策略。最后,期望通过这一质性研究使国外读者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中原传统文化,树立中原的积极形象。endprint

猜你喜欢
逍遥游
《逍遥游》中“汤之问棘”一节是重复还是有意为之?
《逍遥游》文学价值浅析
《逍遥游》中“而”字的用法与读音
庄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鱼海棠——中国动画的逍遥游
宋荣子:《逍遥游》中不应被忽视的人物
以《逍遥游》为例简析庄子自由观
整体法和意象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