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备用水源地建设工程景观绿化设计初探

2017-09-30 01:24李三毛
绿色科技 2017年17期

李三毛

摘要:通过对项目的区位、上位规划、现状及相似工程案例进行的分析,对项目进行了准确的设计定位,确定了设计原则,在满足国家各项规定的前提下,提出了设计愿景。在设计当中,从整体和局部对工程进行了设计,考虑了生态系统设计、绿化种植设计、围墙设计、垃圾收集系统、导视牌系统、休憩坐凳、照明灯灯线路和停车位,最后对此次设计做了总结,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备用水源地;景观绿化设计;项目解析;设计构思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7-0038-03

1 项目解析

1.1 区位概括

金湖位于长三角北侧,金湖距离淮安市区75 km,备用水源地在金湖西北角。

1.2 上位规划

最新金湖县规划定位是水乡园林县城,备用水源地规划用地性质是发展备用地。金湖规划结构呈张弓塔箭形,本项目在工业区域西本角,备用水源地周边规划建设建宁淮线、S331等道路网络。

1.3 现状分析

备用水源地周边道路不完善,只有三河堤满足使用要求。水闸建筑为新建建筑物,水源地周边建筑陈旧,破损严重。水源地北侧三河堤新作混凝土5 m宽路,东侧是3.5 m宽现状碎石路,水源地周边道路不完善。水源地建筑风格为现代风格,样式陈旧。水源地周边现存大量成年杨树,由于根系低于备用水源地常水位线下,故不能保留;水源地周边水质较好。

1.4 案例分析

重庆彩云湖提升工程,夏季藻华严重,黄土裸露,景观效果极差。通过人工和生物方法对彩云湖进行提升工程,在绿化上,以大面积草坪和乔灌木为主,景观上,在重要节点放置了景观节点,彩云湖焕发了新生。

调研结论:不能单纯地把金湖水源地绿化建成一个景观绿化项目,要将金湖备用水源地打造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青草沙水源地工程,青草沙水源地位于长江口江心部位,水量丰富、水质优良,青草沙是上海市难得的环境优美的水源地。

调研结论:水源地要和外部环境进行隔离。水源地建设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所采用材料和苗木品种要本地化,在尽量少的建设费用、维护费用条件下达到最好景观效果。

2 设计构思

2.1 设计定位

在项目设计前期,需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金湖县备用水源地建设工程需要什么样的景观绿化?如何通过设计手法强化主题核心,凸显视觉引导,把握主题思想?如何强调交通疏导与线性关系,协调人行视线和车行视线的关系?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考虑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方面的要素?如何遵循生态型种植原则营造植物空间景观?

随着设计工作的深入,项目的设计定位是“金湖县生态、可持续景观绿化示典范点”。

2.2 设计原则

在设计上,遵循“功能性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简约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力求景观更整洁,生态环境更优良,标志特色更鲜明,公共服务更配套。

生态性原则,将景观绿化做成一个生态系统,铺装、行道树、坡地植被、近水植被选用本地材料,遵照自然界各生物共同相处,分层利用资源的法則,并运用多种多样的物种有机形成一个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强的生态系统。

简约性原则,在设计的同时,应遵循简约性原则,其中包括对比与调和、稳定与均衡、比例与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经济性原则,本次工程需要考虑工程的经济性,在较低的造价情况下,打造重点区域,兼顾全局,用较少的费用,打造出另样效果。

2.3 设计依据

(1)《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办法(试行)》 。

(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4)《金湖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

(5)《 DGTJ08-2100-201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范》 。

(6)《公园设计规范》,2009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T338-2007)》。

2.4 设计愿景

打造出水环绿绕的金湖水源地,让人留下美丽的金湖印象。

3 景观绿化设计

3.1 总体设计

3.1.1 总平面图

本次备用水源地蓄水约75万m3,占地54万m2,景观绿化面积为16.2万m2。景观绿化内容包括硬质铺装、绿化设计、栈道、栈桥、停车位、亲水平台和景门等。在满足水利设施的要求前提下,以简约的地形地貌和大方的绿地为主,对重点区域进行了重点打造,采取丰富的绿化结合硬质铺装,其他区域以简约大方绿地和湿地为主。总平面图如图1所示。

3.1.2 道路总平面图

道路系统分3个等级,7 m宽主道路,5 m宽堆场道路,2 m宽人行道。

备用水源地内7 m宽景观化车行道,堆场内增加5 m宽车行道,临近三河侧堤和金水河侧堤增加2 m宽人行道,水源地内增加一条东西向人行道。

3.2 节点设计

3.2.1 分区平面图

依据功能分区,总平面分为5个区,分别是主出入口区、次出入口区、水源地配套设施区、水源地净化区和对水域起分割功能的中心景观区。

3.2.2 主入口区

主入口区是备用水源地重要节点,方案设计以绿化为主,重要景观节点分布在主出入口区、水源配套设施区、观光台、车行道和东西向人行道交叉口。

主出入口区外围放置了截水沟、围墙、大门和门卫;配套设施区配置了员工需要的汽车停车位和自行车停车棚;观光栈道和观光台处设计了多层次的绿化;车行道两侧放置整齐划一的行道树,两侧绿地种植了大面积的混栽林区;东西向人行道交叉口处放入高低起伏的微地形,微地形上放置层次丰富的乔灌木绿化。endprint

堤顶路高程12.5 m,水源地内常水位高程9.5 m,场地内高差较大,通过景观化处理,巧妙地处理了大高差,设计出丰富的竖向地形和简约大方的绿化,在浅水放置了多样化的亲水植物,打造出景观绿化丰富的效果。主入口区横断面图如图2所示。

3.2.3 水源地配套设施区

该区域分布了备用水源地配套设施区和堆场(下表层土临时堆场),考虑到防尘考虑,在堆场四周种植了大面积的、多层次的混杂林区。

配套设施区放置了汽车停车位和自行车停车棚,在配套设施区前为员工放置了休闲平台,在通往休闲平台的道路两侧放置了观花观果乔灌木。

3.2.4 次入口区

次入口处以绿化为主,针对出入口、游览区、车行道、人行道和大面积绿地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入口处放置了截水沟、围墙、大门和门卫 ;游览区内放置了多层次的绿化设计,乔灌木下放入高低起伏的微地形,丰富了场地的景观体验;沿道路两侧放置行道树;沿道路两侧放置大面积的混栽林区和湿地。

场地内高差较大,堤顶路高程12.5 m,水源地內常水位高程9.5 m,高差达到3 m,通过景观化处理,通过丰富的竖向地形和简约大方的绿化,景观化大高差,在浅水放置了亲水平台,亲水平台旁放置多样化的亲水植物,打造出景观绿化丰富的效果。

3.2.5 水源地净化区

水源地东北部机动车不能通过,只有人行道路,在场地东北角,给使用者提供了亲水平台,亲水平台旁有层次丰富的乔灌木,观花观叶的绿化组团。

在景观区延伸来的九曲桥端头放置了绿岛,在该区域有大面积的混杂林区,利用林下低洼的地形,引入水系,形成生态岛,浅滩与溪流组成的密林水境,使景观层次丰富多彩。

车行道和常水位高差3 m,对大面积斜坡进行景观化处理,通过丰富的竖向地形和简约大方的绿化,打造出景观绿化丰富的效果;在岸边放置了亲水平台,亲水平台前放置了大量净水亲水植物。

3.2.6 中心岛屿区

备用水源地在水系中间建设道路用于水流引导,将该人行道打造成一条特色景观道路,在道路中间设计了两个景观绿岛,岛上设置了四角亭、码头和广场,场地旁放置高低起伏的微地形和植被,创造出丰富的景观体验。生态岛效果图如图3所示。

3.3 专项设计

3.3.1 生态系统设计

不能单纯地把金湖水源地绿化建成一个景观绿化项目,要将金湖备用水源地打造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水体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系统和多种生境构成的嵌合体,其生命力就在于其丰富多样性。在生态景观构建中,优先考虑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维持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及功能,遵照自然界各生物共同相处,分层利用资源的法则,并运用多种多样的物种有机形成一个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强的稳定系统。

方案设计中大量采用了生态做法,如草沟和生态水渠。雨水还原有植栽层、滞水层、滤料层、过渡层和排水层组成;其通过植物、滤料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可使用于小面积的汇水区,适合应用在不透水下垫面面积较大的区域。同时,他们也具备维护简单,景观效果好的优点。生态草沟利用植被对雨水径流的截留和沉降,有效去除雨水径流污染物,起初净化与排水功能。

3.3.2 绿化种植设计

本次绿化设计选用大量本地特色树种,如观叶植物、观花植物和观果植物。

观叶植物:银杏、榉树、栾树、朴树、乌桕、水杉、池杉、雪松、落羽杉、三角枫、无患子、枫香、香椿、紫叶李、四季桂、红叶石楠树、鸡爪槭、南天竹、红叶石楠、香樟、海桐、法青、花叶香蒲、菖蒲、水葱、野茭白、芦苇。

观花植物: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刺槐、国槐、合欢、日本晚樱、日本早樱、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紫薇、桃树、云南黄馨、迎春、连翘、鸢尾、二月兰。

观果植物:柿树、枇杷、石榴、梨树、山核桃。

3.3.3 围墙设计

考虑到备用水源地特殊要求,此次围墙选用镂空围墙。

3.3.4 配套设施

场地内放置了垃圾垃圾系统、导视牌系统、休憩坐凳和停车位。

3.3.5 亮化系统设计

此次亮化设计分为四级照明,一级照明,路灯沿车行道布置;二级照明,庭院灯沿人行道布置;三级照明草坪灯,布置在重要节点;四级照明,射灯布置在建筑物和亭廊楼榭旁。

4 结语

备用水源地景观绿化工程是在人工水源地系统和景观绿化系统的基础上构成的特殊系统,是由人工水源地内的构筑物、植物、水体、生物群落、建筑环境艺术小品等景观要素组成,具有净化水体和美化水源地的双重功效,该系统消除了传统水景观(滨水景观、临湖景观、人工湖景观等)运行中出现的运营费用高、维护成本高等压力,对遏制水富营养化、保障水质具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智龙.关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相关建议[J].现代园艺,2014(22):129.

[2]邓智联,唐 嘉.浅谈绿色通道景观生态工程规划设计[J].西部交通科技,2007(1):71~74.

[3]田国行.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4]夏本安.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研究[J].中外公路,2004(2):99~102.

[5]张秀林.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4):212.

[6]熊 瑶,冯 晶. 景观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OL].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8):243~245.

[7]王玲丽. 浅谈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J]. 科技与企业,2015(12):170.

[8]王玲丽. 浅谈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管理[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6):162.

[9]李 慧. 徐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美学研究——以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2014(17):51~52.

[10]赵建华. 贵州高等级公路的生态景观设计探讨[J]. 贵州农业科学,2008(1):134~135,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