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017-09-30 03:07刘祥霞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高中物理创新能力

刘祥霞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本身就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给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虽然素质教育推进了很多年,可是传统应试教育的老一套方法还是大行其道,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扼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始,运用丰富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能力;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0-003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0.022

为什么要培养创新能力呢?因为创新就是生产力,就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创新教育才能成就创新型人才,才能够创造出创新的想法和产品,只有创新才能让世界不断向前发展,创新也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资源。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只是没有被意识到,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教育的意识,接下来也要有创新教育的教学设计和基本方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建立起创新意识和自信,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才能,通过训练使学生创新能力得以提高,逐渐成为一种优势。诸多研究资料都表明,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类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发挥学科教学的优势,精心设计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为先,促进自主能力的发挥

学习兴趣代表着学习的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动力的启动。如果学生对物理学科首先都没有什么兴趣,没有什么意愿想要学习,连基本的知识都掌握的不牢,又怎么可能在学习中有什么创新创造呢?所以,第一个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否对一门课程有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教师是不是有魅力、教学方法是不是让学生感到有趣味,感到轻松、是否有充分的自由表达的机会等。因为原因多方面,所以,我们在激发学生兴趣的时候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来操作。

第一,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风趣幽默的语言、流畅明晰的讲述以及旁征博引的知识储备都是教师吸引学生兴趣的重要着力点。现今的高中物理教材与以往相比较会大量引入一些新的理论和科技前沿,比如在超重失重的讨论中采用力传感器给出了物体在电梯运行中所受支持力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曲线图。这就要求物理教师不断充电学习,用最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第二,从教学方法来看,实验的方法是最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学生更容易沉浸其中。实验的设计很重要,也要给学生更多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现实条件,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实验的素材。例如可以用两张纸片和两枚同样大小的硬币来做这个实验,看起来大家都理解为何会如此,学生会说,重的东西当然落得快,那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其中蕴藏的物理学规律会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开始认真思考,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等待学生考虑的结果,学生自己思考之后得出来的结论,他们更有成就感,同时也就有了更充足的学习兴趣。还有很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例如,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如果缺乏进行实验室操作的条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一些相关的实验视频和图片等呈现给学生,简单直观,冲击性却比较强烈,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特别要注意避免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多媒体的运用要适度,否则学生会因为疲劳而产生对物理学本身错误的解读,也就是出现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自己的疲劳是因为物理学太没意思了或者太没劲了等等,直接导致兴趣的下降。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鼓励积极创新

创新能力是当前物理教学所需要培养的,我们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创新发散思维的训练。训练创新思维的同时,也会产生出新颖创新的成果,这些可能是灵感一闪而过,要想办法抓住。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基本过程。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也不是完全没有存在的价值,还是可以和新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共存的,可以相互结合。一个授课精彩的教师可以把复杂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教师的创新过程,学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提前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熏陶,积极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我们都知道,牛顿三大定律是在总结伽利略等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基础很重要,没有基础很难创新,创新也往往没有依托。各种原子模型的建立和不斷完善的过程等内容中,突出科学创新思维的教育,并逐步渗透如理想化的方法、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等,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学会根据现象或事实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创造能力。

总之,祖国要发展,民族要复兴,都离不开创新,我们的教育要时刻怀着创新这个目标,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以及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工作和突破的实力。广大教师要承担起开发青少年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神圣使命。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作风,自身具备较高的创新才能,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更多适合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苏清杰.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3):207.

[2] 海雪.怎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4(11):67.

[3] 王学红.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技资讯,2014(35):63.

[4] 吴永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高中物理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