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柔性管理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2017-09-30 07:40李静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0期

李静

摘 要:就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来看,其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为此,高校纷纷应用柔性管理理念,增强教育管理的人性化特点,促进学生的行为与思想的改变。然而,当前柔性管理理念在应用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为此,我们应积极研究柔性管理理念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点,探究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理论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提升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与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柔性管理理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0-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0.122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日益推进,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日益突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呈现出新的变化。为此,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柔性管理的重要性,以积极推进人才的培养工作顺利进行。在教育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要求工作人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与教育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下面,笔者围绕柔性管理理念相关内容及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展开简单的分析。

一、柔性管理理念以及主要特点分析

柔性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其要求管理人员采取说服教育方式,引导人们自觉地遵守组织意志并服从管理。这一管理方式以人为核心,强调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并给予人主体性充分的尊重。就柔性管理思想的特点来看,主要包括下面几点内容:

首先,柔性管理主要面向的是处于各种复杂关系的、具有思想情感的人。为此,教育管理人员在应用柔性管理时,应妥善处理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社会与学校以及学校与学生等多种关系,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类社会的回归。

其次,柔性管理采用多种管理方式。最初,柔性管理主要應用于企业管理中,经过多年的发展柔性管理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与之前相比,当代大学生拥有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行为更加的自由。为此,面对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应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推进柔性管理的顺利进行。

再次,教育管理人员应保障柔性管理的动态性与稳定性。为此,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把握时代的发展脉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柔性管理,从而为柔性管理注入全新的活力。此外,优秀的教育管理人员队伍是保障柔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为了保障柔性管理的稳定性,高校应重视组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

最后,可塑造性。教育管理人员应营造出利于大学生生长与生活的环境,促使各类组织意志逐渐内化为大学生的想法,引导大学生在柔性管理中进行不断的自我完善与自我教育。

二、现阶段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关系的正确处理

柔性管理是一种有别于刚性管理的方式,两者存在显著的区别。然而,当前许多的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无法明确两者的关系,导致柔性管理长期处于劣势的位置。基于此,众多高校当前在开展管理工作中多采用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二)未突出教学管理中大学生的主体性

第一,大学生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无法实现自我的监督与管理。第二,大学生的缺乏主人翁意识,无法认识到自身的优势,缺乏自我提升与完善的意识。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的柔性管理无法引导学生形成主体性的观念。

(三)未做好大学生行为管理与心理行为的衔接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为此,面对着复杂的外界环境,许多大学生内心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困惑,甚至部分的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针对于这一问题,高校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管理方式。然而,当前的高校柔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重视改变大学生的行为,而不重视开展加强心理管理。

三、高校教育管理中柔性管理理念的具体应用

(一)实现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两者的结合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关系紧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应当重视科学合理的应用柔性管理理念。具体而言,要正确处理好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两者的关系,认识到两者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为此,在实际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单一使用刚性管理方式,这样无法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导致大学生由于受到各种规章制度约束而无法自由发展,阻碍着师生间沟通与交流的进行。同时,高校在应用柔性管理方式时,要认识到刚性管理在约束学生的行为作用,避免让学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以为校园良好风气的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应充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各自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设出良好的管理氛围,体现出对学生价值充分的尊重,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的管理与约束。

(二)尊重教育管理中大学生的主体位置

面对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的大学生,高校应切实维护与尊重大学生的合法权利,为柔性化教育管理的进行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教育管理人员应重视不断加强关于柔性管理思想的学习,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理念与方式,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从而为维护好大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奠定坚实基础。并且,教育管理人员应加强对自我的管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位大学生,与学生的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加强对学大学生实际情况了解,为实施高效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另外,高校应创设出和谐民主的校园氛围,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合法诉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柔性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重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第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应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媒体优势,加快建设大学生教育管理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的应用进行刚性管理制度发布,为高校实施柔性管理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同时,对于一些实施成功的典型案例,高校可将其上传至网络平台,确保学生可借助于网络进行随时的查阅,让学生更加认可与接受柔性管理方式。

第二,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互动性强的特点。这样,高校就能加快建设具有良好互动性的教育管理平台,构建信息畅通的交流机制,强化管理人员与学生间的沟通,为高校顺利实施柔性管理奠定资源基础。此外,对于新媒体的个性化特点,高校应加以充分利用,积极搭建完善的平台,保障大学生的合理诉求得到表达,推动高校的柔性化教育管理的进行。

(四)为学生的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高校以往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具体操作是教育管理人员向学生灌输各种思想道德观念与政治理论,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规范与约束。这是教育初始环节的重要内容。紧接着,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理念与行为统一。为此,教育管理人员应发挥出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此外,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方面都较为成熟,已经具备良好的思考能力,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教育管理人员应端正自身的言行举止,积极塑造出良好的形象,增强自身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与威信。同时,教育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为大学生树立起值得学习的榜样。总而言之,为了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教育管理人员应重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高校应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综合应用两种不同的管理形式,在实施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开展柔性管理,既充分体现高校管理的人文性,也要形成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切实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实现两者的充分融合,共同推动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质量提升,为高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丹,何伟强,赵静.大学生党员管理教育现状与柔性管理机制建设探究——基于中山大学案例的实证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7-9.

[2] 孫大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3):58-59.

[3] 张文云.“三严三实”理论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以贵州师范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16):3.

[4] 王聪颖,王惠琴.转型期高等教育如何降低新生代大学生的离职率——基于情绪管理理论视角的分析[J].中国商论,2016(26):190-192.

[5] 管巍,周玫.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运用柔性管理理论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4(3):29-31.

[6] 吴丹,何伟强,赵静.大学生党员管理教育现状与柔性管理机制建设探究——基于中山大学案例的实证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