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正迎来新变局

2017-10-09 02:52
农家参谋 2017年9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

农村电商正迎来新变局

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以电商巨头为首的农村淘宝、京东等的推进,在大范围内建立了许多农村电商站点,看起来农村电商有着诸多发展优势,再加上国家层面的支持,农村电商俨然已成为一股经济增长的清流。但是,电商进村模式中,真正能做到落地的却十分有限,而恰恰是这样,迫使农村电商走向了一条自救之路,大多农村电商人都是自下而上利用电商平台来创业,主导了农产品贸易反向流转。相反的,自上而下电商平台的顺延模式在执行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

那么,农村电商经过几年的发展,到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据数据统计,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2015年市场规模达到3530亿元,到了2016年已经上涨到4823亿元,增长幅度达到36.6%,预计在2017年该数据会增长到6000亿元左右。但是,市场规模的扩大仍然掩盖不了渗透率的低下,整个农村电商渗透率只有7%,也就是说农村电商依然有很大的潜力等待挖掘。

相对于生产方面,产需供求不平衡直接影响着整个市场的平衡,农产品需求量已剧增,价格猛涨,却依旧出现农产品滞销问题。2015年我国粮食缺口500亿斤,但却进口了2500亿斤,2016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为1875.6亿美元,产生贸易逆差460多亿美元。

也就是说,国内的农产品急需销售出去。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于进口产品的依赖性太强。为什么?难道是因为国产农产品质量差?

我们看到,急剧增长的农村电商市场,迫切需要改变农产品贸易结构中的供需关系。而要改变这个关系首先需要认清电商平台的关键作用,其次是如何通过上下渠道的联通来构建产品交易的桥梁。最后,吸引人才,将农村现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如何上下其手,解决农村电商问题,平衡供需矛盾?

这其中,农村电商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联系供需双方的主要工具,不仅要搭建县域电子商务站点,还要加速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的改造。充分利用已经搭建起来的各类型园区、厂房、电商平台、返乡人才等,利用现有条件加速农产品由农村进入城市被消费。

此外,利用时下火热的农村生活体验项目、便捷的物流渠道、加速产品深加工,配以有效的农村硬件设施,盘活闲置资源形成一条有效的农村电商双向转换平台。

信任问题和信息交互

中央财政对于农村电商是秉持着支持态度的,所以就会有补贴。推出了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措施,从监管层面来杜绝骗补行为。社会资金进入之后,同时受到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三方共同推进有效资源的配置。

另一个问题是,农产品为何不受用户的欢迎?其实是消费者对一些农产品缺乏信任感。这就需要加速农产品的认证、鉴定,培养品牌、质量追溯,进行标准化的生产,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加工、装配采取专业的质量认证程序。

目前有很多农村产品走的是微商的渠道,这是基于个人的影响力和圈子。但没有走正规的贸易渠道则会在交易过程中,因部分质量不过关产生投诉无门的问题。所以,规范现有的农产品电商行业的运营模式,监管运营渠道,才能将整个市场盘活。

农村电商人才问题

无论是何种商业模式,都需要有人才的运作,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电商店铺装修搭建、产品类目经营、物流体系的搭建等都需要专业人才,而近年来农村人才大量流失,市场人才供给不足就成为最大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一个是内部培养,一个是外部引进,两手都要抓起来,两手都要硬,丰富农村电商运营团队,快速加强整个运营体系的运转。

电商进入农村是大势所趋,国家层面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加速了农村贸易行业上行,广大的农村用户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坚持农村电商发展,电商将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助推器。

农村电商: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在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和扩大农村需求等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带动下,农村电子商务获得了长足发展。“传统农业借助电子商务这个‘翅膀’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居民消费的多样性、便利性和安全性不断提升。”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副主任王韩民近日在“供销e家”全国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对农村电商在推动农业持续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表示肯定。

随着农村电商政策利好频出,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农村电商迎来发展机遇。有资料分析,从农村电商的现状来看,我国的农村县级行政区划约有2900个,县域人口约9.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全国县域经济的GDP总和约占全国GDP的56%,农村县域经济的社会消费总额大概占全国的50%。可以看出,县域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样,农村电商在如此大的体量下,商机无限。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其实早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就指出,要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

毋庸置疑,在互联网的发展大势下,农村电商将大有可为。王韩民介绍,近几年,传统农业借助电商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电子商务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市场主体发育不全、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和电商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要做好农村电商,仍需在农村金融、农村物流、电商培训、农产品外销、智慧农业上下功夫。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面对这一现实问题,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利用其长期扎根农村的优势,通过线上电商平台,联通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服务体系。

如何避免农产品滞销是每一位农户直面的问题,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杜昕然表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是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现有电商平台作用、积极构建区域电商平台、采取传统批零渠道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等多样化手段,推动解决农产品滞销题。

专家在线

农村电商工作已经纳入国家战略,农村电商创业正如火如荼。火热的背后是电商人才短缺的困境。大量农民还未形成触网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不熟悉电子商务的经营管理能力,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农村电子商务的首要工作是加大培训力度,普及电子商务知识,提高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力与水平。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已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引领着农村经济和农村市场体系发展的方向。各地在发展本地农村电子商务时,要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已有的线下网点资源,避免另起炉灶,充分利用社会化平台资源,避免“大跃进”式地建设电商园区和电商平台,不断探索和尝试适合本地发展的电商服务模式。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副院长 李鸣涛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