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师生关系的现代转向

2017-10-09 04:03钟雨虹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9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师生关系

钟雨虹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关系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关系在教育理念、构成方式、实践形态和功能取向上的差异,尝试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关系现代转向的逻辑理路,以期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关系、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育理念;构成方式;实践形态;功能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06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3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师生关系通常指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在传播接受教育内容、参与实施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教育教学关系、个人交往关系、心理情感关系、道德责任关系与精神共生关系。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关系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念、构成方式、实践形态和功能取向建构生成的,并与社会背景发展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社会类型的跨越式发展和叠加式转变以及社会背景新样态的呈现,客观上推动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关系的现代转向。那么,思考传统师生关系的现代转型主要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教育理念转向:从两极到中介

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想先导,也是师生关系转换发展的观念依据,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师生關系类型。而教育理念作为“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又与一定的哲学思维方式紧密相连。因此,只有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和教育理念创新发展的高度,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关系由传统到现代转向的深层机理。不难发现,从“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说”到“主体际或主体间性说”发展历程,生动反映了哲学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从两极到中介的历史转向,推动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被动到主动再到与教师平等对话、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辩证发展,为构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此同时,教育理念“从两极到中介”的现代转向也存在理论隐患:一是“两极对立思维方式的消解”可能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二是学生的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尽管各学说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缺陷与不足,但其所蕴含的对受教育者主体价值的认识与尊重折射出时代的进步、思想的发展、主体的觉醒,应给予肯定。

二、构成方式转向:从威权到民主

师生关系的构成方式是存在于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对二者关系赋予实际意义的,也是师生关系转换发展的具体表现,师生关系的构成方式并无好坏、优劣之分,都是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只有从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转型的高度,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关系的构成方式由威权到民主转向的深层机理。目前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影响了大众的交流方式变革,国际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和深入,西方文化中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主导、学生受导的关系逐渐改变,师生在人格、学识上更加平等。在信息时代之前,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与使命,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到了信息时代,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和唯一传播者,师生关系的构成方式也从威权向民主转化。

三、实践形态转向:从单向到互动

实践形态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表现,传统的教育往往把知识文化的传递即“解释世界”作为教育的重要目的。然而,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就当前来看,师生关系的实践形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转变:

(一)方法形态:从独白到对话

虽然自古便有“教学相长、互教互学”的说法,但教师作为教育资源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往往在课堂这一单一的教与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单向的知识输送,学生处于被动授学的状态;信息化时代带来了知识、信息获取渠道的丰富拓宽,师生沟通不再是单向和纯信息的,而是双向、交互作用的。此外,在对话这一开放式的环境中,师生通过相互倾听与言说,实现理论知识的交流探讨、精神层面的相互沟通及价值观念的共享。可见,对话的本质是一种‘共享,也正是共享促成“教学相长”的效应更加明显。

(二)目标形态:从经师到人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嬗变,当代师生关系受到市场经济的剧烈冲击呈现商品化和功利化趋向,其职业道德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部分教师不断追求最大物化效益、最多物质占有和物欲享受,道德失范现象频发。弗洛姆关于现代性社会“异化综合症”概念指出:“人变成了商品,其生命变成了投资,以便获得在现存市场条件下的可能得到的最大利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讲不过是已经以及异化为自动机器的人与人的关系。”反观当前的教育领域,“异化”成为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常态。利益关系、雇佣关系等等扭曲了健康的师生关系,既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引起消极的教学氛围及教学人际关系的恶化,还直接导致教师传统的“文化威信”和“崇高形象”日益丧失,进而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师生关系的教育意义有待反思。

(三)载体形态:从“面对面”沟通到“虚拟课堂”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辐射到教育领域中,便是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传统课堂的巨大变革。一方面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情境的构建带给传统教育方式的巨大冲击,以国内外在教室改革中作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式”改革为例,比如荷兰的翻转课堂式、清华大学的远程课堂式、台湾的平台服务式未来教室、苏州的电子书包式、青岛的连线课堂式等,开辟了新的教育交往途径和领域,扩大了教育覆盖范围,提升了教育交往活动的频率;但另一方面这种虚拟化的师生交往关系降低了教师与学生亲身融入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学生对教师的崇敬感与依赖感逐渐减弱,可能会带来师生关系的疏离。那么,对这种关系的变迁应辩证看待,学生对教师依赖感的削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独立性的增强,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多元化的学习渠道,通过知识传递以外的人性化师生交流方式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四、功能取向转向:从工具到人本

师生关系的功能取向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追求,也是师生关系转换发展的现实关照,师生关系类型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功能发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来看,一方面,不同时代的师生关系基于历史赋予的不同使命,会呈现出差异明显的功能表征;另一方面,不同的功能表征是师生关系存在的基本职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中的具体反映。我国传统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以社会为本位,在国家意志与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教师的社会角色便产生,教师通过教育实现对学生的教化与管理。杨东平教授曾在《中国面向未来的教育理想、教育哲学》中指出,传统教育所固有的国家功利主义价值,在新的社会发展和历史境遇中被极大地激发和强化了。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是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出发点是人,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格的健全、全面发展。然而,当前的教育却在对人的忽视中,培养了大批“经济人”、“技能人”等单向度的异化的人,导致学生人格的缺陷、甚至分裂。伽达默尔在《科学时代的理性》中也表达了类似的忧虑:“20世纪是第一个以技术起决定作用的方式重新确定的时代,并且开始使技术知识从掌握自然力量扩转为掌握社会生活,所有这一切都是成熟的标志,或者也可以说,是我们文明危机的标志。”由教育工具回归教育的首要任务便是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真正脱离人的工具化,使人通过教育实现自我,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概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关系的转向是传统师生关系的现代转型,也是基于教育理念、构成方式、实践形态和功能取向的渐进式的深层变化。哥顿曾说过:师生之间应该是坦诚相对、彼此关怀、独立而不依赖、尊重对方、彼此适应对方的需求。教师应继续以开放的心态、平等的地位倾听来自不同学生的声音,理解个性差异;对学生而言,在感恩教师辛苦传授知识的同时,又不能限于课堂内容的获取,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信念,有助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师生关系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