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和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应急科普机制研究

2017-10-09 07:52刘波王海波任珂
科技传播 2017年18期
关键词:机制

刘波 王海波 任珂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持续提升,公众对气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突发和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时,由于对气象灾害巨大破坏能力的畏惧和对气象科学知识及业务服务能力的了解较少,往往会在社会上造成巨大的恐慌,影响社会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对目前气象部门应急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顶层设计、组织协调、资源共建共享、科学普及、日常培训、理论研究和政策保障等一体化的气象部门突发和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应急科普机制。

关键词 突发天气气候事件;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应急科普;机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5-0106-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批准自2007年11月1日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定该法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该法第一章总则的第三条明确给出了突发事件的概念,即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①。而在这之前的2006年1月8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有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灾害等②。

据统计,在我国所有的自然灾害中,71%是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占8%,海洋灾害占7%,农林牧渔业灾害占6%,其他的灾害占8%[1]。因此,做好应急公共气象事件的应对工作,尤其是突发和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应对工作对于整体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气象科普尤其是应急科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减少突发和重大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如何建立气象部门的突发和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应急科普机制,是当前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1 气象部门突发和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应急科普发展现状

近年来,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越来越重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③的重要思想后,各级政府和部委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升,而应急科普由于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独特作用和积极的效果,从而成为目前很多部门打开科普工作突破口的优先选择。气象部门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积极推动应急科普在应对突发和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以及舆论引导方面的业务化建设

工作。

近些年来,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全民科学素质计划纲要工作的推动下,气象部门的应急科普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一方面中国气象局将气象科普工作,尤其是应急科普工作纳入了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的业务体系,把应急科普作为气象监测、预测、预警和服务的一部分,在发生突发和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时对应急科普工作明确下达任务,并且有考核;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提升全民气象科学素质,中国气象局也对每年的气象科普工作有详细的规划,并且在年底会对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进行调查,并对外公布,应急气象科普工作由于其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往往能够在提升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2年,中国气象局成立了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气象系统有了一支专门的队伍从事气象科普工作。这对于打造气象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进一步做好应急气象科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中心打造的全国气象宣传与科普共享和传播系统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气象局落地应用。依托该系统在2016年结合突发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制作的应急原创科普资源,如《龙卷风能够预报出来吗?》《热爆了的高温是怎样炼成的?》《北方暴雨“元凶”,原来是它!》《“冻哭你”的寒潮是怎么来的?》等及时有效地为公众进行了解疑释惑,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其中《龙卷风能报预报出来吗?》在江苏龙卷风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推出,单篇阅读量突破1 500万;《北方暴雨元凶,原来是它!》阅读量458万。

2 气象部门突发和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应急科普存在的问题

1)应急气象科普政策法规和业务流程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虽然目前应急气象科普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领导也在不同场合强调应急科普工作在汛期服务,尤其是出现突发和重大天气气候事件要发挥作用,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政策法规和业务流程的保障,仅有的一些规定由于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办法,操作性不强,大多还停留在纸面上,很难贯彻落实。

2)不同部门之间开展应急气象科普工作的权责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厘清。目前应急气象科普工作还缺乏顶层设计,气象系统各个部门在应急科普中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具有什么权利和职责还不明确,这造成应急气象科普的开展缺乏计划性和长效性,也导致了在出现突发和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时,大家无法形成合力,影响了应急气象科普效果的发挥。

3)应急气象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人才资源和经费支持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很多方面的应急气象科普资源还很短缺,气象系统内部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气象系统专职的科普工作人员还较少,并且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岗位晋升和人才培养机制,高水平领军人才匮乏;气象部门的科普经费目前主要来自宣传科普项目,并未纳入业务经费的支持范围,这导致针对突发和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并没有专门的预算资金可用,严重影响应急气象科普工作的开展。

3 完善和建立健全气象部门应急气象科普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对目前气象部门应急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气象部门应该建立职能部门统一领导,国家级科普业务单位为主体,中国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和各省(区、市)气象局密切配合的重大和突发天气气候事件应急科普机制。具体对策和措施有以下方面。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和建立健全应急气象科普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业务流程。在气象科普规划中明确应急气象科普的重要地位,并建立突发和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应急科普预案;推动应急气象科普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健全,如积极推动建立应急气象科普的绩效评估机制。在气象部门现有应急响应业务流程中增加应急气象科普任务,并制定明确的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

2)明确各个单位在应急气象科普工作中的权利和职责,完善和建立健全突发和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应急科普联动和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宣传科普联席工作会议作用,明确各个业务单位在应急气象科普中的职责和定位,积极发挥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在气象科普中的“国家队”作用,建立突发和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应急科普联动和协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应急科普资源的共享共用机制。这样既能集中力量和优质资源做好重大应急气象科普工作,又能发挥各个单位的优势形成应急科普工作的不同特色。

3)加强应急气象科普人才培养和设立专项资金,完善和建立健全应急气象科普保障机制。通过岗位晋升、职称评定和业务培训等激励和保障措施,从而建立起一支包括科研人员、业务人员和传播人员等在内的稳定的应急气象科普队伍,专业的应急气象科普人才是做好应急气象科普工作的关键;在业务经费中设立应急科普专项资金,并且在经费使用上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针对一些可以预知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甚至应该提前做一些科学研究并及时转化,使前沿和尖端的气象科普知識在应急科普中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8.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共主席令(第69号)。

②《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国务院

颁发.

③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新华通讯社,2016-5-31.

参考文献

[1]郑国光,刘波.天气和变化的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保留和突破:TPP协定ISDS机制中的平衡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氢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可能机制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