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数学思考从有形的数学语言抓起

2017-10-09 11:23方军英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逻辑性方程教师应

方军英

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皆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性和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可见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关乎着学生的思考过程。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课前设计有效的提问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和启发性。由于学生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也应具有梯度与逻辑关联。如教材中有一道看图解答的题目,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解答问题,然后针对教材的简单问题进行拓展,向学生提问:“哪位同学能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变一变、改一改,进而提出新的问题?”当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后,教师可以继续诱导学生,问道:“你们可不可以再添加几个已知条件,把问题变为两步或三步的计算呢?”从易到难的问题设计,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课上落实有效的训练

首先,教师既要做出表率,又要提出要求。因为小學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教师的语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正确规范,前后连贯,条理清晰。同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把语言说得完整准确、简洁有条理。”如在教学《方程》时,当教师要求学生归纳方程的定义时,有的学生说:“有未知数的就是方程。”这时,教师可以紧接着提出问题:“还有哪位学生想要补充?”其他细心的学生就会接着说:“这个未知数必须在等式里。”最后,教师可以说:“我们都知道未知数、等式这两个关键条件了,现在,哪位学生能用完整、简洁的数学语言说说什么叫作方程?”在师生不断补充的情况下,教师应力求将数学的语言提炼到极致,同时也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其次,提问后,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当教师提出的这道问题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时,学生会存在解题障碍,但这道题目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独立思考时间,再进行小组交流活动。学生能在小组交流中取长补短,优化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最后自己组织语言,更为准确和严谨地把数学思想表达出来。

再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倾听和质疑他人想法的意识。口头语言不仅包含说出的语言,还包含听到的语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乐于表达,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应在倾听和接纳他人意见与想法的基础上,主动提出质疑。如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先询问其他学生:“你们认同他的说法吗?这种方法可以启迪我们什么呢?”这样,学生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善于倾听的好习惯,他们还能在短时间内及时抓住他人的观点,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结合,最后接纳他人观点或者用自己更具逻辑性的数学思想来反驳他人。

最后,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促使他们之后的表达更准确、更具条理性。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下,评价他们的口语表达是否清晰,思维过程是否严谨,并引导他们完善自己的答案。如果学生在回答中犯了简单的错误或答题不完整,教师可让其他学生在倾听之后提出错误或者补充回答问题,并阐述更准确的观点。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笔者问学生:“为什么这些图形可以称之为角呢?”有的学生回答:“有两条线和一个点。”有的学生回答:“有张口。”有的学生回答:“有直直的边。”此刻,笔者是这样评价的:“你们能从点和边这两个方面认识角,真聪明。角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这样的评价,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特征的认识,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语言的丰富性与逻辑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第一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逻辑性方程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逻辑性
关于几类二次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圆锥曲线方程的求法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浅谈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和方法
巧引路轻点拨,豁然开朗
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