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建构

2017-10-09 21:51徐艳秋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农村文化构建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徐艳秋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民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认同、归属和践行,夯实农村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主义教育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民的引导,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推广机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文化;构建策略

基金项目:2014 年度潍坊职业学院院级研究所科研项目《新型城镇化建设形势下潍坊市乡村文化发展研究》

1.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构的重要性

农村文化是根植于乡土文化,具有代际传承的传统文化基础的现代农村社会文化、生产文化和物质文化。从狭义的角度来解释,农村文化是指农村域内的道德文化、民俗文化、田园文化、艺术文化。我国目前开展的以人为本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重大的契机和挑战。一方面,发展社会经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又是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的基础。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传播对于本土的农村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如何在既看得见青山绿水的同时保存浓浓的乡土文化是文化工作者重大的历史任务,进而利用文化创新技术,保存农村文化内核,发展乡土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当前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向引领和价值中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失会使文化建设迷失本性,资本主义腐朽落后的文化糟粕就会侵入我们的文化阵地,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农村文化的灵魂和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进步文化、文明文化同农村文化在内涵上先天相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农村文化的桥梁和道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激发农村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精神风貌,有利于整合和统领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果为广大农民共享共有。

农村文化建设负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21世纪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即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近十年来,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成绩和物质效益。在调研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群众认同今天的生活水平高于过往,65.4%的农民对现有生活水平感到满意(见表1),对于乡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的满意度达到59.4%和36%,表明农民对于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建设中硬件建设满意度要高于环境建设。农民对于图书室、文化广场等文化活动基本建设满意度较高,对于节日庆典活动和文化享受的感知程度不满意度达到46.7%和45.2%。

同富裕起来的物质文化相比,农村文化出现了边缘化、虚化和空心化的巨大挑战。边缘化农村文化根源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网络上近期热炒的“范雨素”和“余秀华”问题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农村文化活动的边缘化。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缺失,广场舞兴起和城市娱乐时间出现标准化趋向;农村特色文化活动、民俗文化褪色,文化活动中中老年人是主体,年轻人更青睐“洋节”和电子娱乐产品。在娱乐方式上,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单一,现代娱乐方式逐渐占据主动。

农村文化的虚化是指农村文化的主体、内容和形式的虚化现象。农村文化的主体缺失,许多民间艺术要么后继无人,要么缺少市场,逐渐被城市强势文化所淹没。农民非常苦恼文化不解渴,农村文化内容对于傳统继承发扬不足,创新意识不强,文化产品题材陈旧,吸引力降低。在形式存在空架子和走过场的现象,文化形式和内容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节日走进农村大街小巷都是千篇一律地扭秧歌、敲锣打鼓,对于本地特色文化产品和形式挖掘不足。

农村文化阵地有可能面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空心化的风险,封建残余、舶来糟粕和拜金主义在广大农村还存在广阔的市场,这些文化风险因素正在试图瓦解农村本土文化秩序。农村文化建设主阵地必须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占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民必须培养的共同的国家价值内核和社会共同理想。众所周知物质贫乏不是城镇化,文化空虚同样不适合农村文化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要从各方面提高农民的精神信仰和伦理道德水平,打造和谐的社会风尚,提升农民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

3.农村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构措施

简单而言,农村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主要在于价值观、形式和内容建设三个层次。

首先,进一步提升农民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认同、归属和践行。我们处于新中国建设最好的时代,在以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正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目标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富强和民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要落实于农民生产生活中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践行文明和谐的农村文化氛围。

第二,进一步夯实农村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主义教育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坚实的文化基础建设为载体。如何让“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农民的社会进步的价值选择,在社会行为中推崇“爱国、敬业、诚实、友善”的个人准则,只有依靠身边随时可见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追本求源要依靠农村文化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服务。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要注重科学的设置社会主义教育内容,各级政府不仅要继续从资金、师资等要素上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尤其要在思想教育上强调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在职业教育为主的继续教育领域同样要注重提高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想意识,在提高农民现代化生产技能的同时要武装农民的大脑,去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扰。农村的教育系统要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的升级,为农民在生产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教育基础。endprint

第三,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民的引导。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要理论和实践两手抓,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为文化建设创造出正确健康的思想氛围。新媒体时代网络、微信等渠道拓宽农民视野的同时也会把庸俗落后的文化信息迅速传递给他们,文化工作者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思想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农民,在理论上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元领导。在实践中要树立“爱国、敬业、诚实、友善”农村文化典型,通过多种形式的表彰,在农民日常生活中树立思想标准,鼓励大家向价值标准学习。同时通过文化产品把和谐健康的民俗习惯融入农民日常生活中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由有意識转为无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近。通过文化宣传事件和实例影响农民的行为活动,让爱党爱国、诚实守信、勤劳敬业、尊老爱幼的理念在农村生根,从而不断充实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生活质量。

第四,进一步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习主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保护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传统非遗的现实生命力,利用传统文化的基础推进农民弘扬传统美德,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新式农民。发扬技术创新、内容创新的文化创新精神,创造兼具民族内涵富有创意的农村文化产品,利用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进文化创意产品中去,利用传统艺术方式传播“文明”“法治”“和谐”和“诚实”“友善”的理念。创造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核心价值文化产品是宣传和塑造农村文化的最为便捷的路径,同时抵制低俗庸俗粗俗的文化倾向。

第五,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推广机制。首先要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领导责任和工作方式,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播撒在农村基层,通过机制培养生根发芽。其次在资金技术人才上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推广工作,增加和保障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加强新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宣传新技术。制定严格标准,完善农村文明评级机制,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传播速度,扩大优质文化的影响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武装农民头脑,内化农民行动,鼓励农民在生活中做到文明和谐、尊老爱幼、友善待人,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中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劳动致富,养成爱党爱国的良好乡风民俗。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报告和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习近平.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文化构建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