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语文阅读开几贴土方

2017-10-09 11:11廖治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笔记习惯

廖治清

阅读是一种文化,阅读是一种习惯,阅读更是一种生活。它要满足读者精神生活的需要——求知、练能、开智、立德、审美、健身,提高读者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阅读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活动,要提供阅读主体参与体验的环境,要展现阅读主体的本质力量,追求真、善、美的发展水平。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

然而,现代中学生的阅读却呈现出如此的悲哀:在语文考场上,总能看到许多学生面对一篇篇精美的阅读文章,不是目瞪口呆,抓耳挠腮、哈洽连连、甚至就是两眼茫然;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强调多次的课文阅读也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中学生超过半数基本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少数学生能读点儿课外读物,但以流行读物、娱乐快餐式读物、网络文学快餐为主,阅读主要采取浏览的方式。也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是武侠小说、言情杂志、侦探故事、卡通漫画,这些五花八门的书刊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好像是热爱阅读,但实际造成数量居多、无选择、质量下降、不求精的阅读现状。这样学生没有形成个性的思考与阅读体验。这种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做法影响着学生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不能培养很好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

面对这样的情况,不能不说是语文老师的尴尬。《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大部分学生漠视课外阅读。在阅读方式上,80%的中学生在阅读中只求获得剧情与故事情节,至于作家创作的背景、人物性格的特色、矛盾冲突的发展、语言的风格就浅尝辄止。

我们是不是该为阅读开几贴土方试试?

1.治考试“瞎蒙乱撞”症

这一贴方子很简单就是读,熟读,大声读、小声读、默读。

大凡考试面对阅读题抓耳挠腮的学生的通病就是,烦读书,不读书。一篇语文课上完了,老师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书本上记的密密麻麻,但是课文内容却不知所云。这种学生要他们短时间内提高语文水平的方法最好的就是读,他们往往有抵触情绪,读书拖声拖气,吞吞吐吐,像嘴里噎着葫芦,半天看不清一个字,这主要是他们的强字能力还没有跟上,语文基本功自然也就跟不上,所以在考试的时候机会出现投机取巧的现象:为了节省时间,面对一篇课内的文章就凭记忆,而面对课外的文章根本连读都不读,内容看也不看,就看几个题目,然后瞎编乱造的写几句话,蒙得了多少分算多少分。像这样的学生可不在少数,所以我语文老师要引起重视,不要急功近利,一定让他们张嘴读,不要怕花时间,课堂上一定要给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读,读熟读懂为止。不必急着去讲教参上的一些知识点,让他们自己发现会更好。

2.治阅读“走马观花”症

治这种病的方子也很简单:自主质疑。

现在的孩子,被网络、影视、音像重重包围,已经变得心浮气躁,不可一世,能拿起书来读两声已经不错了,让他们养成自主质疑的习惯,可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多下功夫,一定要放手由原先老师的“讲”,变成学生自己的“学”,这个理念我们新一代的老师都懂,可是由于现实的种种压力:比如应试、评比、职称等等,往往忘了这一点,一味的求快求分,总是害怕自己教的学生考不到高分而不停的讲啊灌啊,老师声嘶力竭、学生筋疲力尽,还怎么可能有自己的疑问、思想、见解。这主要是要我们老师摆正心态,放下包袱,放手让学生读吧想吧问吧,哪怕是再幼稚地问题也在课堂上给时间让他们问,并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不能解决的老师再提点。

3.治“阅而不积”之症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治这种病的方法就是写读书笔记

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忆马克思》一文中说:“只要有一点可能,他任何时候总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带一本笔记簿,并且时时在上面写点什么。”为了写《资本论》,仅在1850年8月至1853年6月,马克思就摘录了70个不同作者的著作,写了24本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在写《资本论》的过程中,他摘录的书有1500多本,写的笔记至少有100多本。马克思在笔记的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每本笔记都编有页码,为了日后查阅方便,很多笔记都做了目录和内容提要。黑格爾读书学习,也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把读过的书,按语言学、美学、几何学、心理学等分类,把它们放到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这样,当需要什么材料时,随时可以拿到。这种习惯,他坚持了一生。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张。

太多的事例告诉我们读而不积,只是蜻蜓点水,所以一定要求学生学会积累,认真的写好读书笔记,不仅要写明读书的时间,书名,作者,主要内容,摘抄优美词句,还要写好阅读的感悟,阅读疑惑,老师要及时的检查,以防学生的惰性。

4.治“阅而不精”之症

所谓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谓不精,就是照单全收。治此症的方法是“开读书报告会”

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就是说,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英国诗人柯勒律曾把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类像开掘宝石的苦工,把矿渣甩一边,只要纯净的宝石。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要解决这种阅读华而不精,可定期开“读书报告会”的,最好一月一次,开展的方式可“小组内座谈”“全班交流”,也分甲乙方“辩论赛”还可“我在书海中唱游”主题班会等。在与全班同学的交流中,知道自己理解的不足,或是误区对今后的阅读是十分有帮助的。

5.让阅读成为习惯。及时的评“读书之星”

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适时的鼓励赏识是必不可少的,语文老师可一周评一次“一周之星”一月评一次“读书之星”评选的标准可根据课堂质疑的表现、读书笔记的书写、读书报告会的演讲、以及平时读书的热情综合来评。

要想让读书成为习惯,教师陪读是千万不能忘的,这就是“言传身教”的魅力,它可以让学生的读书习惯持久的进行下去。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要珍惜这无忧无虑、精力充沛的宝贵时光。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多读点书,多继承点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增长起来的阅读能力,将为一生中不断地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笔记习惯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习惯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上课好习惯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好习惯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