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017-10-09 16:07褚伟可
资治文摘 2017年6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临床护理心理学

褚伟可

【摘要】随着临床护理的发展,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疾病康复不仅取决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也起到了辅助作用。适当的心理护理能够缩短治疗周期,并且能够防止因心理因素造成的身体机能受损。护理人员在提高专业护理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引导,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干预能够促使治疗方案事半功倍。心理护理已是临床护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提高医疗护理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临床护理;心理学;临床应用

患者身体处于疾病状态时,心理状态也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时刻关注其心理活动有利于提高护理的有效性,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在临床护理的工作中加入正当心理干预,不仅是对医护人员专业素养的挑战,也是提高医疗护理水平的关键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必要性,认为将心理学应用于临床护理是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有效措施;接着,介绍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阶段;随后,分析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总结全文,认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分不开的,临床护理中的心理学应用也不能一蹴而就,既要提高传统治疗效率,也要进行积极的心态引导,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健康。

一、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从临床护理的内容来看,传统临床护理包括送药、打针、身体指标常规检测等工作,完全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护理,既不利于缓解患者接受治疗的抵触心理,也不利于康复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护理心理学认为,患者的心理会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不断发生变化,其接受治疗的积极程度极大影响护理效果。具体来讲,乐观、稳定、积极向上的心理能够促使治疗措施事半功倍,而消极、暴躁和多变的心理状态直接表现为情绪的起伏不定,尤其对于患有疑难病情的病人,情绪不稳定将会直接制约治疗药物的有效发挥。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心理因素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大影响,在疾病发展和治疗的不同阶段,医生及其他护理人员对心理的重视程度和舒缓措施也应有所区分,尤其在最后的康复期,患者心理状态将极大影响最终治疗效果。临床护理中,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形成乐观积极的心理预期,从而坚定战胜疾病的决心,缓解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内分泌失衡现象,缩短治疗周期。

二、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阶段

我们知道,患者身体处于疾病状态时,心理状态势必会受到影响,时刻关注患者心理活动有利于提高护理的有效性,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护理心理学的展开要分三阶段:发现期、实施期、调整期。

1.第一个阶段:发现期

临床护理应用心理学的第一个阶段是发现期,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可以从三个渠道了解患者的心中所想,首先,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尝试与患者进行话语交流,通过观察患者语气、神态和肢体变化分析其内心情感波动,逐步与患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朋友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医患关系;其次,与患者家属、朋友等交流进一步深入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和情绪波动点,可间接获取患者的家庭信息、生活爱好等可能影响疾病治疗的背景信息,同时注意做好个人私密信息的保密工作,不能因方法使用不当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维护患者的自尊心;第三,通过医院内部的信息共享渠道查阅患者病例,全面细致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各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后果,咨询患者主治医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和心理疏导方案。

2.第二个阶段:实施期

临床护理应用心理学的第二个阶段为实施期。在平日的醫护工作中逐步展开已建立的护理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患者的心理活动是不断变化的,短期的观察探索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医护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护理方案,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干预患者心理波动的实践方法。在了解患者心理变动规律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一方面表现在日常的服务态度上,真诚温暖的服务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心的休养环境和平和的心境,有利于平复患者因不信任产生的心理波动问题;另一方面表现在医患之间的交流上,护理人员的话语鼓励和称赞可以提升患者的自信心,有利于患者安心接受医疗护理,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计划,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问题。

3.第三个阶段:调整期

第三阶段是调整期。在调整期,患者心理状态会随着治疗阶段推进和治疗结果的变化而变化。医护人员在时刻观察患者生理机能恢复情况的同时,也要注意心理的变化,分析生理及心理因素,结合主治医生治疗方案修订护理计划,从而通过灵活的护理方式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调整期最讲究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患者将自己的生理及心理情况及时反映给医护人员,保持积极主动的乐观心情,而医护人员及时听取患者的反馈,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日常表现,根据表现采取对应的措施,相互配合得当,可以使得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保持恰当融合的关系,从而给患者痊愈和康复带来良好的治愈条件和环境。

三、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在临床护理的工作中加入正当心理干预,不仅是对医护人员专业素养的挑战,也是提高医疗护理水平的关键点。心理护理的过程大致相同,但是不同的治疗阶段、患者、疾病类型应适用于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性格差异和疾病背景差异要求护理者要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护理。因此,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严重程度的疾病需要不同的护理侧重点。

1.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学应用

(一)儿童患者

儿童患者相比于成人心理状态不成熟,对疾病的认知有限,可能会出现其他年龄段不曾有的恐惧感,而有效的心理干预也可能会使儿童患者呈现出更加乐观的治疗态度,因此,儿童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儿童对母亲天生具有强烈的依赖感,医护人员可在患者母亲在场的情况下尽量协助母亲对患者进行安慰,在患者心中营造出安全和舒适的家庭环境,而在母亲不能在场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自行对儿童患者采取亲密的安抚行为,例如像母亲般的搂抱和拍打,消除儿童的心理警惕感。儿童患者的心理环境十分简单,医护人员与其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可以大大减少治疗过程中的抵抗行为,不以个人喜好区别对待孩子是对医护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采取有效心理干预的关键。endprint

(二)青年患者

青年患者的内心世界相对复杂,因为他们本身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医护人员需要注意平复他们心绪的大起大落,保持治疗过程的一贯连续性。青年患者对于身体健康状况的认知存在两大误区,一方面没有直观上的疼痛感时会对生理健康产生盲目的自信,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疾病的彻底根除。而另一方面,治疗未出现明显效果时,青年患者往往会质疑主治医师的判断,产生各种暴躁的情绪和行为,并对自身健康状况持消极态度。因此,面对青年患者,医护人员必须协助其形成理智的治疗态度,既强化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又培养接受治疗阶段积极乐观的心态。尤其在病情加重时,应耐心对患者讲解原因和治療方案,可适当对青年患者普及医护知识,通过心理指导树立起信心。

(三)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因为生理年龄的限制,其心理状态有时更加贴近儿童患者,情绪多变,需要抚慰。身体机能出现衰退时,部分老人可能会存在逃避的心理,试图为子女减轻养老负担,将实际心理变化隐藏起来,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必须密切关注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通过分析细微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变化,及时为老人排忧解难,防止因细节的忽视产生不可挽救的后果。

2.不同疾病类型的心理学应用

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要有不同的心理干预方式,同样,对于不同的疾病类型,医护人员也应该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措施。

(一)传染病患者

对于传染病患者,患病本身就是对他们巨大的打击,一方面承受着疾病带来的不适合痛苦,另一方面在社会关系的建立中也面临着恐惧和不安,患者的心理十分脆弱。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传染病因为其特殊性将会被隔离治疗,这就促使患者极易产生孤独、不安和消极的不良情绪,不仅对自身生理机能康复产生阻碍作用,也可能会留下心理阴影,出院后仍然摆脱不了自卑的心态。这时候,护理人员就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性的治疗和安慰,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帮助其建立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二)癌症患者

癌症患者的情绪波动十分巨大,一般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恐惧期、焦躁期、消极期。

一是恐惧期,谈“癌”色变并不是毫无根据,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患者都会极其恐惧,这是普遍的大众心理,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癌症的治愈比例上升,但是社会对癌症的恐惧并没有减弱;

二是焦躁期,接受治疗的初始阶段,患者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绪不稳和对治疗结果的怀疑,对于治疗措施产生不可避免的生理反应也会狂躁不安;

三是消极期,经历了心绪的大幅波动后,患者此时会产生听天由命的消极态度,对治理手段也不再积极配合,容易产生希望渺茫的错觉。

以上的各个阶段,护理人员都必须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首先让患者理性认识癌症,通过以往治疗结果统计让患者重新具备生存的希望。当化疗引起头发脱落等现象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这是治疗阶段的必然经历,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

四、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避免心理问题对生活造成的不必要干扰。另一方面又可以辅助药物治疗,缩短治疗周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对病人和医院都大有裨益。心理护理是对医护人员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具体的临床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护理人员应熟悉护理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这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和导向。护理人员将传统护理工作和心理护理结合就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一个没有职业操守的医护人员是无法实施合格的心理治疗的,只有从心而发的人文关怀才能对患者呈现出真诚的服务态度,才会与患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是基础,是护理人员的核心任务,心理辅助才会发挥最大的效能,实现最优的治疗。

其次,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心理学关键在于实践。心理干预方式因人而异,医护人员不能仅仅将理论知识用于所有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疾病信息、家庭背景、心理状态等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案。譬如对于心理敏感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而情绪一直处于稳定状态的患者,护理工作重心就应该放在心态的保持上。

总而言之,护理心理学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护理中的心理学应用不能一蹴而就,既要提高传统药物治疗效率,又要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与治疗,帮助病人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健康。

【参考文献】

[1]焦颖.护理心理学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8).

[2]卓大宏,贝维斯,李建军.中国社区康复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7).

[3]马伟娜,朱蓓蓓.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及情绪表情注意方式[J].心理学报,2014,(4).

[4]叶浩生.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J].心理学报,2013,(4).

[5]邓欣媚,王瑞安,桑标.情绪调节的发展及其与情绪体验、情绪能力、情绪调节态度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6).

[6]田晶.临床护理当中护理心理学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8).

[7]周慧明.试论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6,(4).

[8]柳竹莲,金鸿雁.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6,(8).

[9]宋新影.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3,(2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临床护理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浅析涌泉穴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跟踪导练(二)5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