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科普及推进文明创建——以淮南市田家庵区文明创建为例

2017-10-09 09:15苏秀珍吴兴
资治文摘 2017年6期
关键词:淮南市

苏秀珍+吴兴

【摘要】社科普及是宣传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文明城市(城区)“软件”要素的建设以及构建长效常态机制,巩固文明创建的成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文结合淮南市田家庵区创建文明城区的案例,深入地探讨社科普及对城市文明创建的积极推动作用,归纳总结其成功经验,分析其存在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科普及;文明创建;淮南市;文明城区

此文为安徽省2016—2017年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课题“文明县(区)创建中社科普及工作思路与成功案例”的研究成果(编号:DH2016060)。

文明城市(城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整体素质较高的城市(城区)[1]。在文明城市(城区)创建过程中,社会科学的宣传普及不仅对理想信念、道德风尚、公众的文明素养等“软件”要素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经济民生、社会环境、生态文明等“硬件”要素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有助于构建长效常态机制,巩固文明创建的成果。

一、加强社科普及的重要意义

社会科学的普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精神文明是文明城市的首要标志,精神文明建设是文明城市建设的核心和精髓。精神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就堪称文明城市。”[2]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社会科学的普及和宣传。

1.普及工作是传播社科知识,实现科学发展、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出现了危机,过度追求物质享乐,道德缺失,世界观、价值观扭曲,导致一些封建迷信、反科学、伪科学的东西乘虚而入。社科普及能夠为公众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为广大人民群众纾解在社会转型和变革中产生的种种疑虑和困惑;同时,也能够提高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真理、善于思考的人文精神,提高人们识别是非曲直的能力,防止各种反科学、伪科学思想乘虚而入,从而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科学、文明发展。

2.社科普及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3],它的宣传普及,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人们解决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问题,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普及,促使公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对新形势下党的方针、政策和成就做出权威生动、深入浅出的解读,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3.社科普及是提高公众人文素养,凝聚发展共识的重要平台

一个城市的灵魂,在于市民的文明素养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文明与否,具体地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上。创建文明城市(城区),不只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全体市民的共同责任。有位学者说过:“要估价一种文明,不是它是否修建了和能够修建巨大的城市、宏伟的建筑与宽阔的马路……而是看它能够造就什么样的人……”[4]通过社会科学的深入普及,民众的人文素养和文明理念将会得到有效提升,进而能够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团结、奋进的发展氛围,凝聚发展共识,形成合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集中起来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社科普及是改善文化民生,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现实需要

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文化生活的品质。所以,在深化文明创建的过程中,要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提高公共文化惠民水平,进一步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社科普及借助文化强大的传播力,通过各种文化载体、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而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扩大城市影响力。

二、淮南市田家庵区文明创建的实践探索

2012年以来,在开展省级文明城区创建中,田家庵区注重社科普及和文明城区建设的紧密结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有力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推进了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4年获得第一届安徽省文明城区、第二届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2017年蝉联第二届安徽省文明城区称号。

1.主要经验做法

(一)坚持宣传导向,着力营造全民参与共建氛围

创建文明城区,需要上下联动,协同共建。田家庵区广泛发动群众,加大宣传力度,集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聚全民之心,营造全民参与的创建氛围。

一是动员志愿者走上街头、小区广泛开展环境整治、文明劝导、文明交通、创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号召居民参与共建。二是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微信、户外灯箱、电子屏、围墙、围挡等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宣传。三是以全国科普活动周和安徽社科普及活动月为契机,设计了丰富多彩、简便易行的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大规模集中的宣传普及活动,使广大市民近距离感受到浓厚的创建氛围。四是注重文明风尚促成养成,大力宣传《淮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通过发放“文明餐桌”提示牌、《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争当文明市民共建文明城市》、《市民文明手册》,倡导群众积极参与创建热潮。

(二)坚持教育导向,着力提升公众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

在文明创建的过程中,田家庵区十分注重理想信念、道德风尚、公众的文明素养等“软件”要素的建设,着力提升公众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

一是广泛开展市民道德教育活动。以“舜耕大讲堂”、“泉山湖大讲堂”和“道德讲堂”三大社科品牌为载体,广泛开展“友善”、“敬业”、“爱国”、“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有效地传播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持续开展身边好人评选,截至2016年底,共评选推荐田家庵区好人77人,当选淮南好人35人,当选安徽好人13人,获安徽好人提名3人,当选中国好人11人,当选人次位列各县区首位。三是编印了《诚信手册》,培育诚信文化,打造信用淮南,建立诚信信贷“红黑榜”,在生产经营领域评选一批守法律、讲诚信、践承诺、办良心企业、做良心产品、担社会责任的先进典型,稳步推进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四是依托廖家湾革命纪念馆等打造社科普及基地,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宣传教育,提升了公众的人文素养。五是广泛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宣传教育,围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加大对不文明行为曝光力度,以促进市民群众文明行为的实践养成。

同时,不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是加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和自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管理,推动廖家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田家庵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田家庵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站点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建设一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二是围绕“清明”、“六一”、“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童心描绘中国梦”、“向国旗敬礼”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寄托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三是开展“学雷锋活动月”、“小小志愿者”、模拟法庭体验、校园科技节等道德实践活动,提升未成年人道德素养。四是坚持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期间开展经典诵读、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彰显节日文化内涵,树立节日新风,弘扬中华优秀美德。

(三)坚持需求导向,着力推进志愿服务蓬勃开展

田家庵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构建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不仅有助于完善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而且有利于扩大群众参与、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一是,加大志愿者招募力度,不断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尤其注重吸纳具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加入,完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建设,壮大志愿服务主体,围绕“六城同创”工作,结合学雷锋日、世界环境日、传统节日等契机,广泛开展了文明祭祀宣传、助残日宣传、禁毒日宣传、环境日宣传、六城同创宣传、慰问孤寡老人、爱心帮扶孤儿、便民服务一条街、爱心义诊、爱心捐助、爱心护考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加强对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调研和指导,进一步规范社区志愿服务招募、考评、奖惩等运行机制,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期化,发挥社区志愿服务主导作用。三是积极打造志愿服务广场品牌,推广“志愿驿站”、“便民服务站”等志愿服务点,吸引群众参与志愿活动、体验志愿项目,搭建群众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对接平台,鼓励他们就近参与便民利民、文明交通、无偿献血、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田家庵区有志愿服务队197支,志愿者近5万人;有3个集体当选安徽省江淮志愿服务优秀集体,7人当选安徽省江淮志愿服务先进个人,1个社区当选省江淮志愿服务优秀社区,1个项目当选省江淮志愿服务优秀项目。

(四)坚持服务导向,着力提升基层创建水平

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道德建设、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美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开展“三下乡”、送戏下乡和文明新风、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加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培育一批省级、市级文明村(居)、乡镇。二是深化文明单位创建,督促单位深化“五个一”(道德讲堂、志愿服务队、文明宣传牌、文明餐桌、网络传播)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持續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活动,深化行业创建活动,营造各行各业广泛参与创建、促进文明风尚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大文明社区创建力度,广泛开展“四进社区”活动,巩固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阵地建设,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进程,深化“在职党员在社区”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大力实施“一居一品”工程,积极培育一批省级、市级文明社区。

近几年来,辖区内创建省级文明单位32家,市级文明单位(标兵)94家,区级文明单位(标兵)34家;创建省文明村镇3个,市级文明乡镇3个,市级文明村3个;命名表彰147户“十星级文明户”,149户“五好家庭”;广泛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等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和社区共建活动。当选省级文明社区7个,市级文明社区18个。

2.存在问题和不足

在思想道德建设、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方面,田家庵区虽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下述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社科普及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普及活动缺乏统一组织

淮南市虽拥有丰厚的社科资源,但缺乏有效的优化整合,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各个单位和社会组织“单打独斗”,独自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市国学学会、市哲学学会等几个比较活跃的群众团体积极开展了各种宣传普及和研究活动,深入大中小学、企业、农村、社区开展讲座及社科普及宣传;在推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创建中,市宣传部门和文明办独立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他精神文明领域的宣传普及活动,可宣传普及的范围和效果都很有限,很难达到社会科学普及的目的。只有有效整合现有社科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发挥社会合力的作用,才能真正推进整个城市(城区)文明程度的提升。

(二)社科普及经费投入不足,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社科普及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事业,公众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社科素养的提高更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目前,淮南市还没有将社科普及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预算计划,市财政没有专项资金支持;全市还缺乏有一定专业素质的社科普及人员,社会科学普及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深入基层进行宣传。各单位各社会团体通常都是自筹资金自行组织人员进行社科普及宣传,科普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因素都是影响制约社科普及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社科普及的内容、载体、形式缺乏吸引力

社会科学普及的对象应是广大人民群众,而当前社科普及的载体和形式还不能适应群众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有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具有抽象性、思辨性强的特点,普通民众很难把握其中的真谛,更难以直接应用于现实社会和自身的社会生活实践。因此,要使抽象的社科理论转化为生动、具体的,为广大民众所理解、所掌握的内容,并借助各种传播渠道和媒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普及宣传,进而使其内化为广大民众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四)社科普及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立法规范

近些年来,田家庵区社科普及工作成效显著,在提升公众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推动文明创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没有具体和可操作的立法规范,社科普及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社科普及的工作机制不完善、渠道不畅、人力物力投入不足;社科工作重研究轻普及的情况比较普遍;社科普及缺乏长效机制等,从而制约了社科普及工作的有序开展及其功能作用的发挥,以至于造成社科普及现状不尽如人意。

三、以社科普及推进文明城区创建的建议

针对淮南市的实际状况,我们对文明城区创建中的社科普及工作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加强组织协调,有效整合各种资源

淮南市现在仅有市级社科联一家,高校社科联两家,六区一县均未设立社科联,工作力量较为单薄。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市社科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社科普及,加强全市社科资源的整合,把各学会和学术团体组织起来,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努力形成社科普及的整体合力。

第一,在辖区内的高校及县区设立社会科学联合会,以便于组织协调和开展经常性的社科普及工作。第二,将市内的社科基地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省级、市级)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基地开展各类社科宣传普及活动;第三,把各学会和学术团体组织起来,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努力形成社科普及的整体合力;第四,要深入挖掘和培育本地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倡导他们从科研机构和课堂里走出来,深入基层,走进工厂、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和社会大众进行直接的对话和交流;第五,定期召开科普工作联席会议,集合社科联、宣传、教育、工青妇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和新闻出版广电、大中专院校以及社会组织力量,做好规划谋划工作,研究部署工作任务,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全市科普工作的重大问题,从而实现机构高效运转、资源有效整合。

2.设立社科普及专项资金,建立社会科学普及人才库

鉴于社会科学普及的投入往往不能立竿见影,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潜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经费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投入为辅,形成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在内的多元化、社会化的长期投入机制。建议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将社科普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科普及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吸引社会资金,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捐助社科普及事业,改变当前社科普及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

此外,应强化社科普及专业队伍建设,培养选拔品德好、专业精、水平高的研究者从事社科普及工作,以科普课题立项、科普成果评奖、科普能力培训等吸引专家学者,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科普事业的积极性。同时,要建立一支热情科普事业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形成遍及各个领域的社科普及人才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科学普及人才库,规范管理和培训,提高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

3.加强社科普及研究,丰富载体和传播形式,增强其吸引力

社会科学普及面对的主要是广大群众。要使社会科学真正为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就要深入探索和研究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内在规律,开发设计社科普及读物,丰富社科普及载体,在普及形式上下工夫,使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一)社科普及的内容要通俗化、具体化、形象化

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出版一些优质图书和通俗易懂的社科普及读物,使抽象的道理转化成具体的事例,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使党的科学理论转化成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念融入文化产品中,生动形象,使人们在文化活动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自然而然的认同,在愉快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影响和改变其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要大力构建新型社科普及平台

除了原有的社科讲坛、社科普及基地、广播电视等传统科普平台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微博、QQ、微信、公交车移动电视、手机报等新型媒体,开展不同类型的社科普及宣传,积极组织不同兴趣的社科爱好者建立各种各样的群,进一步拓展社科普及阵地,使社科知识为更多人所接受、掌握和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和提升全民文化素养。

(三)丰富和改进社科普及形式

在讲座、报告、知识竞赛、户外灯箱、广告牌等传统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完善普及形式,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组织开展各种社科普及活动和文艺演出;要在各地已建立的科普基地或科技馆、科技站中增加有关社科普及的内容,真正体现中央关于“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的指示精神;加强与市级新闻媒体和理論专家、阵地的联系,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共办有特色的“访谈”、“专访”、“言论”和“博览”等科普宣传栏(节)目,以生动形象的形式介绍和阐述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有关政策及人文社科知识,提升社科普及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服务力。

(四)推进社科普及立法,保障社会科学普及事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社会科学普及立法进程,尽快制定出台社会科学普及法律法规,是繁荣发展社会科学事业,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5]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普及领域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促进和保障社会科学普及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及早制定出台一部《社会科学普及条例》是十分必要的,它既符合中央加强法治建设的战略部署,又符合推进淮南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实际需要。

综上所述,社会科学普及承担着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引领社会思潮,引导社会舆论,提升公众社会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使命,它对一个城市(城区)的精神文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切实做好社科普及工作,全面提升公众的文明觉悟、文明素质和城市(城区)的文明程度,才能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城区)创建取得预期的效果和稳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文明办:《安徽省文明城市(县城、城区)创建管理办法》],2013年版,第1页。

[2]张志刚:《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论范式》,《学术交流》,2002年第1期。

[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光明日报》,2011年6月3日。

[4]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序言)》,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5]《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8日。

作者简介:苏秀珍(1970-),女,淮南市委党校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吴兴(1970-),女,淮南市委讲师团,理论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淮南市
成长相册
巧用构造法求解一类抽象函数问题
“资源诅咒”背景下淮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困境及对策
推进淮南市水路运输企业快速发展的思考
侯超作品
淮南市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平衡分析
谈经济发展对淮南市文化消费市场的影响
资源型城市投资环境分析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浅议淮南市的“阳光分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