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越南“改良剧”创作与相关文艺政策的变迁

2017-10-10 15:44欧阳宜文
戏剧之家 2017年17期
关键词:越南

欧阳宜文

【摘 要】越南,作为与中国南方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亦发展了既有中国文化影子,又有自身生活印迹和文化特征的民族音乐。20世纪的越南经历了多重时代变迁和政治浪潮,而每个时代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又产生了相应的文化艺术政策,推动着民族音乐因势而变。本文以越南传统戏曲“改良剧”(Ca?i l??ng)为例,在解读其创作变迁的同时,梳理上述文化政策流变之脉络。由于越中两国在20世纪所共同经历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历史背景,越南改良剧背后的文化艺术政策与中国有不少相近之处。同时,由于两国在文化土壤、历史道路与社会现实上存在的客观差异,越南改良剧背后的文化政策也走过了一些在中国从未出现,或与中国截然相反的道路。最后,读者还应注意到横亘在越南与中国文艺政策之间的一点重要差异,即越南一直是一个处于“文化夹缝”之中的国家,先后受到中国、法国、美国等大国文化的多重冲击与影响,因而其自身传统文化和相关身份认同的觉醒,以及将文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意识,都显得较晚和被动,其中的深层原因仍需在进一步研究中进行确认与商榷。

【关键词】越南;改良剧;文艺政策

中图分类号:J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004-04

越南,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亦发展了既有中国文化影子,又有自身生活印迹和文化特征的民族音乐。20世纪,越南经历了法属殖民地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美越战争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历史巨变,其民族音乐亦裹挟在历史的浪潮之中,经受着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冲击。本文将以传统戏曲“改良剧”(Ca?i l??ng)为例,为读者梳理上述音乐创作及其背后文艺政策的变迁。

“改良剧”诞生于20世纪初期。它融合了越南南部乡村民歌和传统戏剧的特点,是一种新兴的综合性舞台剧艺术。“改良”一词出自汉越语“改变其事,使益自天良”(ca?i biê?n ky? s??,s?? i?ch t?? thiên l??ng),①因此“改良剧”本身就带有“改革”与“革新”的意思。虽然与嘲剧、从剧②等越南传统剧种相比,改良剧诞生时间较晚,但曲调丰富,唱腔通俗易懂,题材广泛,舞台效果好,因而成为20世纪最受欢迎的越南民族舞台剧种。

一、1900-1945年阶段:明新运动时期的改良剧

19世纪中叶以后,越南被法国殖民者统治。从20世纪初开始,越南进入了谋求民族解放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阶段。1904年,潘佩珠成立了旨在促进越南独立的“维新会”。1905年初,潘佩珠、唐拔虎(T?ng Ba?t H??)等爱国志士掀起了赴日学习的“东游运动”。此后,陈正照参照中国的“维新运动”掀起了“明新运动”,提倡运动、短发等欧美生活方式,减少繁杂的婚葬礼仪,禁止吸食鸦片,发展国内工业,开办现代学校。当时,越南南部接触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熏陶最早。在这种环境下,旧有的民族传统艺术便很难满足人们的审美标准。人们渴望出现突破性的艺术形式,来满足与“现代文明”相匹配的视觉、听觉需求。而在现实层面上,20世纪初的越南民族解放事业屡受挫折。1912年,受中国辛亥革命的鼓舞,“越南光复会”在中国香港成立,然而遭到法国殖民者、中国军阀、泰国军阀的共同镇压。1913年3月与1916年2月,革命家潘赤龙两度率起义军攻打西贡,均以失败告终。正是这种现实革命的挫折使许多有志于民族独立的革命志士逐渐将精力转移到社会文化改革中去,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新的音乐艺术形式的诞生。

很快,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越南南部悄然出现,这便是“琴歌才子”(???n Ca Ta?i T??)。这是一种结合了古代宫廷礼乐、南部民歌和即兴演唱技巧的音乐形式,一般由月琴、二胡、独弦琴、小笛子、古筝和演唱者组成。“琴歌才子”最初只是越南南部农民在闲暇时的娱乐,但随着城市的扩张,1911年之后逐渐向城市渗透,发展为各种舞台商演,从而促进了其形式的快速变化。起初,“琴歌才子”的表演者只是坐在一块木板上唱,后来慢慢站起来借用传统戏剧——从剧的各种动作来表演,以更好地凸显角色的喜怒哀乐(越南人将这种表演形式称为Ca Ra B?)。“Ca Ra B?”的始创人宋友定(1869-1932,笔名静斋)本人便是明新运动的亲身参与者和拥趸者。后来,Ca Ra B?又逐渐吸收了中国广东的戏剧以及法国舞台剧的影响,从单一唱本慢慢地发展为多个唱本合成一体的完整剧本,最终生成了一种全新的舞台艺术——改良剧。1917年高文楼(Cao V?n L??u)创作的,表现妇女思夫之情的《夜古怀郎》(Da? c?? hoa?i lang),因結合了传统的“望古”(Vo?ng c??)曲调和表演形式,而被称为南部改良剧的开山之作,亦成为后世改良剧模仿的样本。

这一阶段的改良剧处于初诞和自由生长时期。尽管统治阶级未对其施以特别的文艺政策,但可以明显地看出,改良剧是在政治和社会风潮的推动下萌芽和发展的。它虽脱胎于封建农业时期的传统音乐艺术,然而却打上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强烈印记,是在除旧立新和现代文明的召唤下,为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而发展起来的剧种。而改良剧之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融合来自中国和欧洲的戏剧形式,也与越南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推动密不可分。30年代初,改良剧在法国殖民区的中产阶级非常受欢迎,许多人投身到戏剧事业中,从事专业创作,从而使改良剧的影响力快速提升,并渐渐向北方扩散。

二、1945-1954年阶段:民族解放时期的改良剧

1945年,越南人民取得了“八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共产党政权。同年9月23日,法国殖民者发起了第二次侵越战争。由于战争的影响,许多著名演员投入到民族解放事业,并创作了一些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改良剧,例如阮玉文(Nguyê?n Ngo?c V?n)的《解放的旗帜》(La? c?? gia?i pho?ng)。然而,越南政府对改良剧在总体上是不支持的,一些干部对其甚至抱着极端的反对态度。1950年,在越南北部召开了一次针对舞台艺术的讨论会议。这次会议将改良剧“定调”为买办资产阶级用于自我娱乐的工具,并因为改良剧带有太多的外来因素而斥其“怪异”、“混杂”、“没落”。这样的批评,令各大改良剧团感到极不公平,纷纷表示抗议。endprint

然而,在1951年初,越南共产党对以往的文艺政策进行了反思,并指出:过去的文化工作走了很多弯路,其根本错误在于不明白人民的“情感体系”。之后召开的“全南部文艺会议”决定:“深入民族情感,充分利用好过去和现在的各种文艺形式。”同年,南部文艺支会重新召开了关于改良剧的讨论会议。会议最终得出结论:改良剧对于抗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很快,作者阮玉恭(Ngyuê?n Ngo?c Cung)创作了一部短小的改良剧《国债家情》(N?? n???c ti?nh nha?),一经表演立刻取得成功。此剧上演后,越南领导人决定正式恢复改良剧,令其为抗战服务。此后,改良剧才被定位为一种“为人民服务”的艺术,重新得到了发展,新的改良剧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时期出现的改良剧大多都是比较简短的,主要用于团结军民,鼓舞士气。代表性剧本有阮玉恭的《鱼水情》(Ve?n ti?nh ca? n???c),张秉从(Tr??ng Bi?nh To?ng)、林恩(L?m ?n)、潘武(Phan Vu?)根据中国戏剧改编的《白毛女》(Ba?ch mao n??)等。

这一时期越南改良剧所经历的文艺政策与中国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之间似乎重叠,但细观之下则截然不同。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基本是以民族意识为先行,以民族团结为主导的;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文艺政策的重点才转而过渡到阶级斗争和阶级分野上来。而越南一开始则以劳动阶级的情感和审美代替了整个民族的情感和审美,没有意识到人民“情感体系”的复杂性和多重性,直到经历挫折,走过弯路之后,才重新接纳了作为“资产阶级”文化代表的改良剧,使其为整个民族的抗战事业服务。

三、1955-1975年阶段:北部社会主义和南北统一战争时期的改良剧

1954年5月7日,在中国军队的大力支援下,越南人民取得了著名的“奠边府大捷”,标志着抗法战争的决定性胜利。1954年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正式结束了越法战争,越南被分成了北部和南部。北部为越南共产党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南部则是由法美扶持的吴庭艳傀儡政权。因而在这一阶段,北越和南越的改良剧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和道路。

1961年,越南北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文艺大会”,对改良剧的剧本改编、整理及创作予以了高度重视。北方的改良剧团数目迅速增加,几乎每个省份都成立了具有自己独特表演风格的改良剧团。从1965年到1974年,北越再度陷入到抗美战争中,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投入了抗战,改良剧则继续担负起宣传爱国主义,鼓舞人民精神的任务。1971年,越南文化部为全国的改良剧团组织了一次统一培训,期间,海防市改良剧团排演的《榴姑的一生》(???i c? L??u)因充分表现了殖民时代越南农村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被树立为学习的样板,并在河内人民剧院公开演出。

同一时期,在伪政权的控制下,南越的改良剧呈现出自发的反抗意识和阶级意识。1955年,西贡伪政权进行了大规模的驱民,烧毁了不少平民房屋,遭到强烈的抵抗。改良剧《脸被烧 伤的人》(Ng???i m??t cha?y)、《穷人》(Ng???i nghe?o)就是这个时期出现在西贡的文化舞台上的。这些歌颂人民反抗的改良剧作引起了西贡吴庭艳伪政权的敌意,曾几次封锁包围了观众云集的“阮文好剧场”。1956年,吴庭艳伪政权曾派人往金钗改良剧团的舞台上扔手榴弹,轰动全国并引起极大愤慨。南珠劇团的团长南珠因吴庭艳政权迫害,不得不离开剧团。之后南珠剧团更名为“福中剧团”,至今仍是活跃在西贡改良剧舞台上的一颗明珠。

自1959年起,吴庭艳伪政权连续对南部的革命运动进行打压,爱国人士被迫逃往各解放区。一些改良剧团由于主要力量缺失,陷入窘境。1963年后,几乎所有的改良剧团都因吴庭艳伪政权的压迫而过得苦不堪言,不得不回避政治,专唱些儿女情感的题材。同时,美军的入侵使得南部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伦不类的“新型”改良剧作品,如《夜归女皇》(N?? hoa?ng vê? ?êm)、《三个丈夫的女人》(M??t c? ba cha?ng)等等。不少中国台湾、香港的戏剧也渗入到越南南部,令改良剧创作“鱼龙混杂”,演员无所适从,不知所措。1975年4月,越南南部得到解放,实现了南北统一,改良剧也终于翻开了新的篇章。

四、1975-2000年阶段:南北统一与革新开放时期的改良剧

1975年4月,越南共产党成功夺取西贡,赢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实现了南北统一,南北方的文化交流渐渐恢复。在南方,先前饱受伪政权迫害打压的改良剧迎来了春天,成立了诸多新的剧团,并到北方交流演出。1985年,越南举行了全国艺术展演大会,吸引了各大表演团体参加,其中改良剧团就达10个之多。5年后,“第四届全国专业舞台展演大会”在平定省归仁市(Quy Nh?n)举行,其中上演的大部分改良剧作改编自话剧。此次展演暴露了改良剧创作素材的匮乏,大部分是历史甚至野史题材,而反映现代生活的剧目很少。

1986年12月,越南召开了第六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开启了“革新开放”的新纪元,提倡去除官僚主义和大包干,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包括改良剧艺术在内的各类舞台艺术都进入了自谋发展,按合同演出的时期。与此同时,传统改良剧因节奏较慢,表演时间较长,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而受到了市场大潮的冲击。例如,越南中部唯一的国营改良剧团——花匾改良剧团在1996年因无法维系而宣告解体,曾在越南文化艺术界引起了轰动。为了使改良剧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持续健康发展,越南政府制定了几项关键性的文化政策:

第一,让改良剧的舞台环境回归民族之根。当时,改良剧的舞台经过多个时代的淘洗,已经受到了太多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而越南共产党从1982年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起,就一直强调“建设越南民族先进特色文化”,因此,改良剧只有回归民族的根源,带有纯正的民族特征,方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endprint

第二,全國的改良剧艺术界应该摒弃相互排挤的现象,团结起来,树立“共生”意识,对剧院的创作及设备发展应有长远规划。

第三,应注重培养新生力量。各级政府可通过组织各种大小表演、比赛来为改良剧团选拔人才,同时也鼓励民间举办类似的比赛选拔。

第四,为适应市场竞争,每个剧团都应该发展自己独特的风格。例如,1993年,著名改良剧演员阮白雪(Nguyê?n Ba?ch Tuyê?t)曾在同一场剧中挑战出演了5个角色,被赞誉为树立自己“独特风格”的榜样。

第五,为解决资金周转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改良剧团的补贴,每年投入10亿至20亿越南盾,要求达到每年创作一定数量的新改良剧本,举行120至200场公演或商演的目标。

五、结语

改良剧虽脱胎于越南传统文化,却经20世纪现代文明风潮的催生和滋养,并被时代的洪流推进,经历了较为重大的变迁。从改良剧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读者不难看出其背后的文化艺术政策与中国有不少相近之处。例如,改良剧早期虽带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胎记”,但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时期,却因契合人民大众的审美情感,而被作为鼓舞士气,宣传抗战,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彼时的改良剧也和中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不少文艺作品一样,具有创作周期短,目标性强的特点;再比如,在“革新开放”时期,虽然改良剧等舞台艺术在总体上走的是自由化、市场化之路,但在资金投入、创作目标、人才培养和发展规划方面,仍处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之下。从另一方面而言,越南与中国毕竟在文化土壤、历史道路与社会现实上都存在着差异,这使得越南改良剧背后的文化政策经历过了一些在中国从未出现,甚至与后者截然相反的道路。例如,南越和北越在文化背景上本来就存在一定差异,又经历了划疆分界的特殊历史时期,因而在改良剧创作的模式上显现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之势,最终又在特定的文艺政策驱动下走向融合。最后,读者还应注意到横亘在越南与中国文艺政策之间的一点重要差异,即越南一直是一个处于“文化夹缝”之中的国家,先后受到中国、法国、美国等大国文化的多重冲击与影响,因而其自身传统文化和相关身份认同的觉醒,以及将文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意识,都显得较晚和被动,其中的深层原因仍需在进一步研究中进行确认与商榷。

注释:

①“汉越语”指越南语里那些源于汉语词汇的汉根词或汉源词。这些从中国传入的词汇在越南语里大多会有特殊的发音,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汉语的读音。此处提到的是一整句话。

②嘲剧始于12世纪的越南李朝,是带有歌舞的戏剧形式,通常带有讽刺和戏谑意味;从剧一般认为形成于13世纪,演出的剧目多为历史题材,且深受中国戏曲影响。二者都是历史深远的越南传统民族戏剧。

参考文献:

[1][越]陈重金.越南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2]彭世团.中越传统戏剧比较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学院,2007(1):103.

[3]H??u Ngo?c.T?? ?iê?n V?n hoa? Truyê?n th??ng Viê?t Nam[M].Ha? N??i:NXB Thê? gi??i Viê?t Nam.1995.

[4]Tr??n V?n Kha?i.Nghê? thu??t s?n kh??u Viê?t Nam:Ha?t b??i,ca?i l??ng,Thoa?i ki?ch[M]. Sa?i Go?n:NXB Sa?i Go?n.

[5]H??ng Sê?n.N?m m??i n?m ca?i l??ng[M].Sa?i Go?n:NXB Nam Chi.1968.

[6]NSND Ba V?n.Kê? chuyê?n Ca?i l??ng[M].TPHCM:NXB TPHCM.1988.

[7]Hoa?ng Nh? Mai.Tr??n H??u Trang:soa?n gia? ca ki?ch Ca?i l??ng[M].TPHCM:NXB TPHCM.2000

[8]GS.Hoa?ng Ch??ng.100 n?m nghê? thu??t ca?i l??ng[M].Ha? N??i:NXB V?n hoa? –th?ng tin.2013.

[9]Hoa?ng Nh? Mai,SY? Tiê?n.V?? ca ki?ch ca?i l??ng”???i c? L??u”cu?a Tr??n H??u Trang[J].Ta?p chi? V?n ho?c s?? 1.1963.

[10]吴士连.大越史全记[M].越南:内阁官版(1697版),社会科学出版社影印版,1998.

[11]Tr??n V?n Kha?i.Nghê? thu??t s?n kh??u Viê?t Nam:Ha?t b??i ,ca?i l??ng,Thoa?i ki?ch[M].Sa?i Go?n:Nha? sa?ch Khai Tri?.1971.endprint

猜你喜欢
越南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越南·河静省
越南PHU My花园
越南YAM餐厅
越南Chicland酒店
NĂM·现代越南菜餐厅
越南百里“银滩”
从越南化肥厂提前停产说起
鲁迅在越南